审计行为研究漫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审计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审计工作是各种情绪多变交织、波动幅度较大的行业之一,也是执业水平要求较高的职业之一。从审计人员面对的组织关系看,有审计人员的上级领导和同事,有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及相关人员,也有与被审计单位关系密切的上下级单位、开户银行、税务机关等多类单位。由于各个单位的利益关系交织在一起,导致审计关系的沟通出现比较复杂的局面。在复杂的审计关系中,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员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波动,有兴奋、乐观情绪,也有低落、消极情绪。 情绪管理的含义 情绪就是审计人和被审计人对待审计事项态度的体验。审计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被审计事项对审计人自身情绪和被审计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审计人和被审计人的情商,培养审计人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审计人和被审计人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审计效果。情绪不可能完全消失,但可以积极疏导、有效管理和适度控制。情绪无好坏之分,一般可划分为积极情绪(如乐观、自信等)与消极情绪(如抵触、厌烦等)。由情绪引发的行为及其后果则有好坏之分。积极的情绪会促使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和优秀审计项目的诞生,消极的情绪有可能导致审计关系僵化和审计项目失败。情绪管理并非消除情绪,也没有必要消除,而是疏导情绪。情绪管理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实现审计人与被审计人的友好与合作,构建和谐的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所谓和谐的审计过程,就是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没有抵触情绪,能够积极配合审计工作,提供充分有用的审计证据;所谓和谐的审计结果,就是被审计单位面对审计结果勇于担当,能够积极整改,完善制度,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国家经济安全。 审计工作中的情绪管理可以概括为五句话:正确认识审计人的情绪,调控好审计人的情绪,正确认识被审计人的情绪,充分尊重被审计人的情绪,调控好被审计人的情绪。情绪控制的水平高低表现为情商,情商是审计人对自身情感、情绪的控制管理能力和在审计关系中的交往、调节能力,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在审计工作中,常常遇到同事的能力比自己强,成绩比自己好,自己没有得到领导的赏识,不免会出现情绪低落甚至忧郁失望。面对自己的同事和领导,要学会羡慕和仰慕,不能嫉妒,更不能怨恨。要宽容他人之长,学会欣赏;宽容他人之功,学会仰慕。审计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团队合作,每一个优秀项目的产生,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要欣赏同伴、感恩同伴。在与同伴一起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修养、职业判断力和人格魅力。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也常常遇到被审计单位的一些不良现象。例如违规违纪、虚假业务、虚假账目、公款私存、设置“小金库”、挪用资金、套取资金、贪污资金、偷税漏税、各种洗钱等。面对形形色色的阴暗面,审计人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面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缺陷,要容人之短,平等待人,真诚地帮助他们健全制度;面对被审计单位的违规违纪问题,要坚决查处,绝不姑息。面对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和秘密,要学会容人之“私”,换位理解。面对审计同伴的不同见解,面对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意见,要用心倾听,学会容人之见,海纳百川,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提升审计执法水平。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会产生两种典型的情绪反应:一是兴奋情绪,二是焦虑情绪。当审计有了明显的线索和突破方向时,审计人员往往表现为兴奋、激动和亢奋。兴奋之余,审计人员往往会暴露自己的审计策略和目标,让被审计单位继续提供相关资料或连续询问相关事项,产生打草惊蛇的被动局面。当被审计单位不配合工作或配合较差时,当审计人员找不到充分的证据时,当被审计人迟迟不提供资料时,当被审计单位与审计人员玩“躲猫猫”游戏时,审计人员又往往陷入茫然、无奈和焦虑之中。作为审计人员,要做到波澜不惊。兴奋时,要保持冷静,不要就怀疑事项继续直接追问和查证,而要多做外围调查和外围资料收集,运用声东击西的策略,稳定被审计人的情绪。焦虑时,要讲究谋略和智慧。当财务数据拿不到时,考虑转向寻找业务数据、台账记录、会议纪要、工作总结等信息推断财务数据。当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没有价值时,考虑转向银行、税务、关联单位取得外部证据,寻找外围突破。善于变通,懂得迂回,适时调整审计策略,做到灵活应对,进而破解难题。坚定意志,发挥韧性,百折不挠,善于谋划,方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总之,审计人员管理自己的情绪,要看清楚问题的本质,想明白事物的道理,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如何管理他人情绪 管理他人情绪,包括管理审计小组同事的情绪和管理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的情绪。从审计小组的人员构成看,每一次审计同事各不相同,性格有差异,年龄有长幼,水平有高低。在审计工作中,审计小组成员会产生两种典型的情绪反应:一是高傲情绪,要么看不起同事的执业水平,要么看不起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要么看不起领导水平。二是嫉妒情绪,嫉妒同事的才华与成绩,嫉妒被审计单位的福利与待遇。在审计工作中,被审计单位的人员会产生两种典型的情绪反应:一是抵触情绪,二是忧虑情绪。抵触情绪的产生,要么是被审计单位人员对审计工作不理解或者有偏见:要么是被审计单位的人员确决存在违规违纪行为,担心露出马脚。忧虑情绪的产生,往往是被审计单位的人员担心审计会节外生枝,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影响政绩和仕途。 管理好审计小组的情绪十分重要,特别是审计组长,更要加强情绪管理,加强引导,形成合力,发挥团队战斗力。管理好被审计单位人员的情绪,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对审计成果的提升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五彩斑斓的世界,面对形形色色的人,需要审计人员具有综合驾驭能力。面对审计同事,对于专业水平高的人,要虚心求教;对于高傲自大的人,要充分尊重;对于嫉妒心强的人,要春风化雨。面对被审计单位,对于吹牛拍马之人,要谨慎自守;对于性情急躁之人,要沉稳应对;对于目光短浅之人,要启发引导;对于少言寡语之人,要寻求兴趣点;对于疑神疑鬼之人,要愚拙示之;对于优柔寡断之人,要给予信心;对于城府很深之人,要找其弱点;对于位高权重的领导,要不卑不亢;对于腰缠万贯的老板,要彰显审计的人格魅力。《鬼谷子·权篇》说:“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 面对审计同行和被审计单位人员,我们要学会尊重。尊重他人看法,尊重他人意见。面对审计同行,由衷地赞美其能力与成绩;面对被审计单位的领导,由衷地赞美其好的管理方法与经验;面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由衷地赞美其优点与长处。这样消极情绪自然消失,和谐的审计环境自然而生。 总之,管理他人情绪要做到以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语,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审计工作中的心理活动 审计人员的心理活动对审计工作产生重要影响,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最初认识,仅指觉察到某种事物的存在,即看到了某种东西(视觉),听到了某种声音(听觉)。知觉是人们对感觉的进一步升华,是对事物客观属性的整体反映。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歪曲的知觉。 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通过自己的视觉和听觉,充分感知被审计单位对待审计工作的态度和情绪,是积极配合还是抵触反感,是谦虚真诚还是傲慢懈怠;通过感觉和知觉,发现经济业务的矛盾点与可疑点,从而迅速找到审计的切入点;充分感知各种信息资料,辨别业务的真伪、信息的真伪、书面资料的真伪,及时采取正确的审计策略;通过自己的眼神和语言给予被审计单位充分信任感,争取得到其理解、支持与配合;发现与识别被审计单位传递给审计的各种错觉,及时消除错觉,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在查处大案要案时,也可以适当考虑传递给对方应有的错觉,隐藏审计人的真正意图,达到声东击西的目的。感知当中还要注意细节,当第一次和被审计单位交流时,可以观察交换名片,感知诚恳与傲慢,如果对方先拿名片双手递上一般表示诚意;接收名片但没有交流一般表示无理。注意观察手部小动作,如果存在遮掩嘴部、摸鼻子、摸耳朵、揉眼睛、挠脖子、拉衣领等行为,可能存在说谎的嫌疑。观察眼神,辨别神态,如果被审计单位人员说话时几乎不看审计人员,可能存在掩饰真相;眼睛闪烁可能做事虚伪或当场撒谎。 注意与意识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不等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内容比较清楚。注意,表现为指向性与集中性。意识,表现为对事物的体验、对环境的知觉和对往事的回忆等。 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有准确的职业判断力,对待可疑事项,要保持高度的持续注意力,可以注意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期间、特定的单位和特定的业务。同时,审计人员也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注意力,即他们关心什么?害怕什么?担心什么?回避什么?这些往往也是审计人员要关注的重点。审计人员还要学会适当转移被审计单位的注意力,采用“瞒天过海”的策略,实现审计目标。通过注意力,体验被审计单位态度的好坏、审计环境的优劣和审计事项的真伪等。 记忆与再现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大脑系统活动的过程,包括识记与保持。再现是大脑遇到适当的刺激时,从记忆中提取必要信息,使以往的体验或情境得到重现。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牢记法律法规,将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与法律法规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偏差、过错及违法违纪行为。审计人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各种现象、资料和实物,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听到的各种声音,尽量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当同一事件的不同信息再现在脑海里并出现相互矛盾时,审计人员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疑点的不断发现,适时调整自己的审计路线图。审计人员还要高度关注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的记忆力,关注其在哪些方面记忆十分清楚,在哪些方面记忆模糊;关注他们是否存在对发生时间较长的事件和数据记忆十分清楚,而对新近发生的事件和数据却十分模糊的现象。当审计人员整理完资料计算出确认数字,被审计单位的人员不假思索地认定审计人员计算正确或错误时,说明他们具有超强的记忆力,对某些事件和数据特别敏感,甚至是刻意为之。 思维与想象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的更深层次加工,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问题。思维离不开感觉、知觉、记忆活动所提供的信息。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高级认识活动。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联系,同属于高级认识过程,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在审计工作中,若问题的原始资料是已知的,解决问题的方向是基本明确的,解决问题的进程将服从于思维规律。如果问题的情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情景提供的信息不充分,解决问题的进程将主要依赖于想象。在发现疑点时,审计人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预测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在审计求证中,要恰当运用比较判断、类比推理和矛盾律与排中律;在交锋对质时,要恰当运用好充足理由律;在谈判定性时,要恰当运用好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审计小组的构成最好是小组成员思维能力互补。 需求与动机 需求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当人们感受到某种要求并引起个体内在的不平衡状态时,要求就转化为某种需求。需求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 审计动机不是挑被审计单位的毛病与差错,而是监督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监督国家财政资金是否合法合规有效使用,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运行。被审计单位若出现违法违纪现象,其行为动机的表现比较复杂:有的可能是出于考核的压力,有的可能是出于业绩与政绩的追求,有的可能是出于提高部门职工福利待遇的考虑,有的可能是由于当事人的贪欲而引发等。审计人员应该把审计的根本动机,以正确恰当的方式传达给被审计单位,消除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种种偏见。同时,审计人员要正确地判断被审计单位的真正需求与动机,通过审计,传递正确的信息,从根本上解决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 意志与行动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受意志支配的行动称为意志行动。由于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引起意志行动中的目标冲突。意志行动中,总会出现挫折。 审计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压力和阻力,遇到困境与难题。当面对海量数据和资料感到无从下手时,当审计证据找不到时,当被审计人员不配合审计工作时,当被审计单位托人说情、请客送礼进行干扰时,当被审计单位威胁审计人员时,都是对审计人员意志力的考验。审计人员不仅要坚定信念,坚持自信,坚守原则,更要有相应灵活的意志行动。通过不断挖掘记忆力,在脑海中寻找可疑点;对熟知的信息资料进行多次反复细查,发现其规律性;通过不断调整审计方向,寻找审计突破口。审计人员的目标与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往往南辕北辙,有时甚至发生冲突。审计人员面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时刻要注意四个方面: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结果怎么样?应该怎么解决?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其结果也没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只是做事的过程不合规,审计人员在积极肯定的同时应讲明缘由,要求纠正;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出发点就是要化公为私,谋求私利,审计人员就要坚定意志,一查到底,绝不手软。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可以看作是对审计工作心理活动的恰当解读。 审计工作中的说话艺术 说话传递心情,艺术产生美感。说话的艺术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审计工作中的说话艺术,既要愉悦自己的心灵,更要愉悦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的心灵。 说给谁与说什么 审计工作中的说话对象,一般为被审计单位领导、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财会人员、经办人员等),或者是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人。审计工作中说话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信息,掌握情况,并通过相互沟通,与被审计单位达成共识。 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领导说话的目的:一是为了给领导介绍该单位的基层信息和具体业务的有关情况,因为领导可能对基层经济业务并不完全知情,通过沟通交流,使其“知”;二是通过与被审计单位领导的沟通,希望领导能够支持审计工作,并自觉进行自我审查,通过沟通交流,使其“审”;三是给领导解读法律法规的要求,让领导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与法律责任,通过沟通交流,使其“悟”。审计人员在与被审计单位领导沟通中的角色是审计宣传员。 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沟通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和信息,获得审计证据,明确事实真相。这里的相关人员,不仅包括高层管理者、财会人员,还包括经办人员、保管人员,甚至门卫等人员。在这一沟通环节中,审计人员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证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说出审计工作的法定要求,说出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全部资料。 审计人员与可能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人说话时,千万不能“打草惊蛇”。此时审计人员担当的角色是“侦查员”。在没有掌握充分证据以前,审计人员不宜明确告知其审计意图,可以采取迂回委婉的沟通方法,争取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与线索,当获得充分证据时,就可以实话实说了。 怎么说与怎么问 说话要注意方式。审计人员面对的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形形色色,面对的被审计事项千奇百怪,审计人员说话必须注意方式方法,注重技巧与艺术。对待态度傲慢的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要理直气壮地说;对待蛮横无理、拒不接受审计的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要义正词严地说;对待心虚害怕的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要和风细雨地说。 说话要真诚。无论在意愿还是态度上,面对被审计单位人员都要真诚,至诚足以感人。在审计过程中要相信被审计单位,即使被审计单位人员隐瞒、欺骗审计人员,至少也要先做到在表面上相信对方,真诚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使被审计单位信任审计人员,相信审计工作,信服审计结论。说话要学会赞美。真心诚意地赞美对方,赞美被审计单位高超的专业水平、优秀的管理方法等。学会借用第三者的口吻赞美他人,这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赞美要讲究场合,合乎时宜,赞美要恰到好处。通过适时、适度、适当赞美,使被审计单位产生成就感,进而融洽审计氛围,创造和谐的审计环境。说话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说出自己的要求,让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让被审计人员解释;说出自己已经掌握的事实证据,让被审计单位认可;说出自己的基本判断,让被审计单位证实。 提问要以对方为中心,时时处处尊重对方。提问要注意方式,从对方的特长与兴趣角度发问,使对方乐于接受。设计好所要提问的问题,设计好问题的答案,努力使问题的答案呈现为“是”的状态,这样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在回答时,可以身心放松,营造和谐的审计氛围。相同的问题有不同的问法,审计人员要反复推敲,确定合适的询问方式。例如,“您听懂了吗?”“您懂我的意思吗?“我说清楚了吗?”在这三句话中,第三句话比较合适。问题问得太多惹人烦,审计人员要注意适当控制提问问题的数量,一般情况下三至五个问题比较合适。可以在恰当的时机故意提问已知答案的问题,以测试对方的诚信与顾虑。提问最好不用封闭式问句,例如,“是盈利还是亏损?”“星期三你在哪里?”多用开放式问句,例如,“您的意见呢?”“业绩怎么样了?”提问尽量少采用批评式问句,例如,“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违法行为吗?”多采用请教式问句,例如,“您认为应该怎样处理比较合适呢?”当审计人员已经掌握了充分证据和充足的理由时,提问可以是单刀直入式询问;当审计人员想了解更多信息但又不想打草惊蛇时,可以采用声东击西式询问;当审计人员想提示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某些信息时,可以采用旁敲侧击式询问。 如何听与听什么 说话的艺术,不仅仅在于能说会道、滔滔不绝,更在于倾听。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如果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在向你喋喋不休地抱怨时,耐心倾听就是对他最大的尊重。在审计交流时要时时尊重对方,全神贯注耐心倾听。审计人员要做忠实倾听者,努力使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感觉到审计人员是自己的知音、知己而非对立者。倾听时身体要前倾,不断赞赏与点头,目光随时交流;及时回答对方问题,适时提问但不能打断对方思路;及时归纳说话者的观点但不要匆忙下结论,努力做到了解对方、理解对方。当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似有顾虑而欲言又止时,审计人员要诚恳而友善地鼓励他讲下去。常言道,听话听音。听话还要思考说话者的身份,不同身份的人,说出来的话意义不同。听话还要考虑说话者当时所处的环境状况,不同的时间与环境下,说话者的口气和内容可能大不相同。听话要做到两面皆听,既听正面,也听反面;既听好话,也听坏话;既听高层领导说,也听基层员工说;既听被审计单位说,也听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其他相关单位(例如银行、供货商等)说,这样才会不失客观、公允。审计工作中,不能听风就是雨,听前不听后。听话要听出语气、听出语义、听出语境、听出智慧。此外,听话还要听出发生问题的关键,听话要听出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的亲疏关系,听话要听出话中话、弦外音,听懂言外之意。 学会倾听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的心声,及时捕捉有价值的审计信息。倾听领导的决策信息,倾听财务人员的资金运筹,倾听会计人员的记账方法,倾听内审和纪检人员的检查信息,倾听当事人的实际工作,倾听经济业务的基本流程与制度安排。倾听不同人员对同一事项的不同表述,发现矛盾;倾听当事人做事的原本动机,发现原因;倾听事件的基本结局,发现影响。倾听时要注意感受对方语气的强硬与柔软,语速的快捷与缓慢,音调的高昂与低沉;倾听时还要善于观察对方的眼神、表情与动作。如果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说话的语气、语速、音调、眼神、表情等出现异常情况时,可能存在问题,审计人员应引起重视。耐心倾听被审计人员的抱怨,发现寻找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通过倾听被审计单位不同人员的不同抱怨,努力发现存在问题的根源:是否制度存在设计漏洞?是制度执行不到位,还是监督缺位?是违纪者牟取个人私利,还是为了牟取单位所谓的“集体福利”?是因为考核机制太严格,无法完成考核指标,还是为了政绩业绩要面子?是不同部门、机构的协调出现漏洞,还是法律法规不健全?被审计单位的抱怨,可能是问题存在的根源所在,对发现审计疑点,判断审计事实,形成审计结论,提出审计建议,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审计工作中的基本策略 审计基本策略,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而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工作阻力而制订的若干对应方案。它注重谋略与计策,讲究方式与方法,从而排除各种障碍与干扰,节约审计时间,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审计报告质量。 团队合作 分进合击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审计工作的显著特点是团队合作,需要不同类型、不同特长的人员形成一个完美组合,产生战斗力。审计工作中,如果条件允许,一个团队可以分成若干小组,一组负责查账,一组负责与相关人员谈话,一组负责相关单位的外围调查等。一定时间后,大家集中交流分享信息,共同分析问题原因,集思广益,探讨对策。审计工作中要注意“红脸”与“黑脸”搭配,“红脸”和蔼可亲,做被审计人员的知心朋友;“黑脸”铁面无私,难以接近,很难交流沟通。“红黑搭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审计工作中还要注意人员搭配,注意思维互补,多角度发现问题,多维立体思考问题,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审计小组也要注意长幼搭配,年长者见多识广,沉着冷静,经验丰富;年轻人激情满怀,精力充沛,技术过硬。各取所长,发挥优势,形成合力。 正面宣传 四面出击 当被审计单位的确存在违法违纪行为,担心审计会发现其破绽时,往往存在抵触情绪和对抗情绪,加强防范,时时处处给审计工作设置障碍,甚至刁难审计人员,而审计人员并不知道违法违纪的具体方面。此时,可以采用正面宣传、四面出击的策略,指审计人员面对被审计事项时,要求被审计单位多方位提供资料,与被审计单位人员谈话时,多方位提问,通过四面出击,使对方感觉不到审计重点,麻痹对方。表面上看,审计人员思路凌乱无序,找不到重点,而实际上,审计人员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散,分散对方注意力,使对方顾此失彼,暴露破绽,最终突破核心问题。通过例行检查的形式,全面询问检查,关注审计重点领域和重点业务。通过举报线索,充分发动群众,营造浓厚的审计氛围,促使相关人员提供证据,使“疑似对象”主动说明事实真相。 攻其不备 出其不意 当审计人员对某些事项持怀疑态度时,某些实物需要实地验证时,审计人员可以采用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审计策略,意在排除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干扰,查明真相。该策略是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没有防备时开展的审计活动,及时发现真相,获得真实数据。具体表现为对存货、固定资产、现金等开展的突击检查;针对同一问题,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人员间进行重复提问,以发现线索和矛盾。具体应用时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例如,第一天问财务人员的问题,若干天后,很自然地再问一遍,利用心理学的遗忘规律,看看回答是否一致,从而发现矛盾与疑点。心理学告诉我们,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无论何时表述,基本都是一致的;如果是自己编造的事实和假话,不同时间的表述必然有差异,时间越长差异越大。 声东击西 暗度陈仓 当审计人员感觉到被审计单位想刻意隐瞒某些事实真相时,可以采用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的策略,表面上做出要检查甲单位或项目的姿态,实际上却在检查乙单位或项目,迷惑被审计单位,给对方造成错觉,以出奇制胜的方法实现审计目标。审计工作中,要设法转移被审计单位人员对核心问题的注意力,制造另一个问题的注意力。如,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在关注本级预算单位的同时,重点关注下属单位的预算收支是否真实合法;在对国有企业审计中,更要关注与国有企业来往密切的其他单位的情况;在审计基层单位时,关注其上级单位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在审计基本建设项目资金时,关注供货商是否存在骗取国有资金的行为;在询问被审计单位基层人员时,关注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否存在舞弊行为。 抛砖引玉 敲山震虎 在审计过程中,当审计人员发现一部分确凿的证据证明存在违规违纪现象时,可能由于受到各种阻力、审计时间和审计条件的限制,考虑到审计成本与效率,在无法获得更多更充分的审计证据时,可以考虑运用抛砖引玉、敲山震虎的策略:向被审计单位出示铁证,由“小”引“大”,以审计人员已经掌握的证据给对方压力,以可能发生的行为后果暗示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经济责任与法律责任,形成适度威慑作用,迫使被审计单位提供更多更完整的证据,促使事实真相“浮出水面”。运用这一策略时,要注意说话方式,语气不需要太重,但是要把问题的性质、影响和结果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清楚,使对方有一个清醒认识,促使他们主动提供完整证据,说明产生问题的缘由以及事情的全貌,这样有助于保证审计质量与审计时效。 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 当被审计单位进行狡辩时或提供虚假证据时,审计人员不要立即驳斥或戳穿假象,而是让对方尽情表演,谎话说尽。当对方得意忘形,尽情表演时,其真实意图和破绽就会表现出来,审计人要适当及时给予“鼓励”和“补充”,使矛盾暴露,使对方无法自圆其说。用对方观点驳斥对方,允许对方编造谎言,聆听谎言,将计就计,欲擒故纵。逻辑学中的充足理由律告诉我们:理由必须是真实的;理由必须是充足的;理由和推断之间一定有必然的联系。审计辩驳的理由、审计的结论都要符合充足理由。被审计单位常见的逻辑错误是:要么提出虚假理由,要么使理由与推断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常见的现象是,审计开始时,被审计单位迟迟不肯提供相关资料,理由是工作太忙,人手又少,没有时间整理资料;经审计人再三催促,若干天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非常齐全完整,天衣无缝。很显然,没有时间整理资料的理由是虚假的,完整资料的结果与理由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顺藤摸瓜 抽丝剥茧 当发现审计疑点时,要学会顺藤摸瓜、抽丝剥茧。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这是审计实践的经验总结。顺着发现的疑点,寻找真相;顺着资金流向,寻找真实的去向;顺着人脉关系,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顺着事物的现象,寻找问题的本质。弄清楚人员关系与隶属关系,紧盯重要岗位、重要人员、重要事项,通过对事与对人的结合上发现疑点,抽丝剥茧,挖掘线索寻找证据。通过多方取证,相互印证,寻求真相,“顺着溪流找源头”。对于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是工作失误?是管理不到位?是为了扶持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是有关法律制度之间出现矛盾?是为了谋取所谓的“集体福利”?是国企向民企输送利益?是套取、骗取国家财政资金?是挪用资金私设“小金库”?还是其他?把质疑一一排除,问题的本质自然显现出来。 点击软肋 突破防线 在审计过程中,当发现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重大舞弊时,审计人员要积极寻找缺口,点击软肋,突破其防线。因为在重大的舞弊中,成员之间已经是团结一致的攻守同盟,说话口径一致,资料相互吻合。但是利益集团的成员之间,各自的根本利益也是有较大差异的。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中,利益得到最少者,往往是利益链条最薄弱的环节。在基本建设项目中,许多供货商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只是“露水姻缘”,其相互利益是一次性或短暂的,也是利益链条最薄弱的环节。部门与部门之间因业绩考核,也会凸显利益矛盾;机关与企业之间、国企与民企之间,往往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寻找利益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发现矛盾最突出的环节并及时瓦解其同盟,打开缺口,寻找审计的合适突破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审计实施中的判断与选择 在审计实施中如何做出科学判断与理性选择,本文试从四方面阐述。 寻找审计切入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开始审计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入手、不知道从何处开始检查时,如何发现疑点、准确找到审计切入点,对全面开展审计工作至关重要。 细节决定成败。当看到基建工程中的一颗生锈螺丝钉,当发现会议通知单上缺少银行账号,当听到财会人员喋喋不休的抱怨等,这些都是重要的疑点。发现疑点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因时因事而变,对比分析看差异,内部控制缺陷找问题,异常现象觅踪迹,通过发现疑点,寻找审计切入点。例如出纳员一人掌管了单位公章、财务章和个人私章,其内部控制漏洞可能引发风险;业务发生的数据金额经常以“8”或“9”开头的异常现象;单位的常规业务,频繁在单位账户和个人账户之间发生;大量使用现金结算交易等异常现象,都是审计的切入点。 应有的心理品质:首先是感觉与知觉,通过审计人员观察和倾听,准确感知被审计人员的态度和被审计事项的状况;其次是想象与思维,想象事物存在的各种可能性,用严密的思维逻辑进行职业判断与推理。例如当看到财会人员紧张的眼神,推测可能存在的压力或舞弊;当发现被审计单位的注册资金是几千元而销售金额却高达亿元时,推测其业务的真实性。灵敏的感觉、丰富的想象和严密的思维,是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 基本的审计行为:一是假设。针对疑点现象,假设事实真相的各种可能性,是虚假业务、虚假记录、还是虚假发票?二是求证。通过谈话、审阅资料、实物查看等多种方式求证;通过与审批人、经办人、监督人等不同人员求证;通过银行、税务、供货商、消费者等外围调查求证。通过求证,把质疑一一排除。无法排除的疑点就是审计切入点。三是类比推理运用。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另一些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例如,被审计单位为维系客户关系,对个别重要客户有奖励,而其他重要客户却没有奖励,显然存在重大疑点。四是矛盾律运用。矛盾律是指在同一个推理、论证过程中,互相否定的判断不可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为假。例如,在关于同一个问题的询问中,总经理、财务经理与出纳的回答不一致时,必有一个人说谎话,提供了假证据。 摆脱审计困境 当审计工作陷入困境,如何发现新的疑点,寻找新的突破,是考验审计人员职业判断力的关键时刻。当被审计单位不配合审计工作,不提供相关资料;当审计找不到证据,无法证明客观事实时,审计困境就出现了。如何摆脱困境,走出困惑与泥潭,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智商与情商。 应有的心理品质:意志与记忆。当审计陷入困境,找不到审计方向、发现不了审计证据时,往往考验审计人员的意志力。无论何时何种原因,审计人员都不能放弃信心,要坚定信念、坚定自信、坚定道路。坚定的意志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需要审计人员有灵活的思维与多变的策略。团队合作、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等策略都是意志力的体现。在脑海中搜寻一切与审计事项相关的书面资料、口头语言以及各种行为现象,充分挖掘记忆储存,对比发现其中的疑点与矛盾。坚强的意志与清晰的记忆是此环节重要的心理品质。 基本的审计行为:一是细查、细查再细查,根据已有的全部资料,再次认真反复查看,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在查看细节中发现被审计事项的新规律。例如在采购环节发现大额的供货商,把主要供货商的供货金额进行序列排位,发现其规律。二是转向、转向再转向,当现有的资料无法实现突破时,可以考虑从其他途径开展审计工作,从财务转向业务,从内部转向外部,从资金转向人员等。例如,当无法对财务会计资料审计时,可以考虑转向检查业务流程,从业务数据反证财务资料;也可以跟随资金流动一查到底。当业务流程无法查证时,可以考虑转向人际关系,查清楚相关人员之间的隶属关系或亲属关系等,从而发现蛛丝马迹。当在被审计单位无法取证时,可以考虑转向其开户银行、税务、工商、供货商以及消费者查证落实。通过税务局验证发票的真实性,通过工商局验证公司的合法性等。三是谋略、谋略再谋略,当“象棋”无果时,可以考虑“围棋”;当“围棋”无果时,可以考虑“跳棋”。细查,查出新迹象;转向,转出新天地;谋略,谋出新思维。 理性交锋对质 当事实真相基本水落石出时,如何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交流,让被审计单位承认问题、承担责任,此时交锋对质即将展开,这不仅考验着审计人员的智商与情商,也考验着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与雄辩能力。 应有的心理品质:情绪与语言。在审计的交锋对质环节往往会产生对立情绪,审计人员要格外小心,谨慎从事。审计人员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温和的语言和语调与被审计人员沟通,稳定好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要稳定好对方情绪,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尽量创造和谐的审计气氛。稳定的情绪和巧妙的语言是审计人员必备的品质。 基本的审计行为:充足理由律运用。充足理由律是指,任何真实论断的提出都必须有真实的判断作为理由,并且这些理由与结论之间有必然的、充足的逻辑关系。例如,当被审计单位不提供资料时,往往会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当被审计单位挪用资金时,其领导会说为了资金周转需要,合情合理;当账务处理出现问题时,会计则说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低。针对以上情况,审计人员要揭穿被审计人员的理由与结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当被审计单位拒绝审计其下属单位时,理由是下属单位不是预算单位,审计人员则要强调审计的是预算资金,预算单位和预算资金不同,防止其偷换概念。当供货商出现“美容美发公司”时,当采购商品出现“红酒”时,审计人员要考虑被审计单位与供货商业务来往的逻辑合理性。 准确审计定性 当审计结论基本形成时,如何进行审计定性,如何撰写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的成绩如何肯定,审计的问题如何体现在报告中,怎样进行审计建议,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审计人员有明确的目标和措施。 应有的心理品质:动机与注意力。审计工作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护国有资产与资金,维护财经纪律,保障国家政策落实到位,帮助被审计单位健康发展,审计工作并非故意挑毛病找差错,审计人员必须把这一理念准确传达给被审计单位,使被审计单位理解审计、配合审计、支持审计。审计人员还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动机和注意力,搞清楚对方的真正意图和想法,关注被审计单位关心什么,回避什么,害怕什么,强调什么,打消其顾虑,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真心实意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和规范管理。明察动机与注意力是审计定性环节的重要心理品质。 基本的审计行为:一问现象,二问原因,三问结果,四问方法。一问是要搞清楚被审计事项的实际情况: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是无意行为还是有意行为?是“小金库”还是挪用资金?是侵占资产还是输送利益?二问是要搞清楚产生问题的原因,被审计单位行为的出发点究竟是什么:是为了国家利益还是为了部门利益或者是为了个人利益?是考核的压力还是为了面子?是制度设计缺陷还是执行不力?是监管不到位还是因为部门之间的衔接出现漏洞?如果出发点是好的,我们可以肯定和鼓励;如果出发点就是为了谋取私利,则绝不姑息。三问是要搞清楚被审计事项的实际影响是什么,也就是实际的最终结果:是国有资产流失?是政策执行不到位?还是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造成的影响有多大?四问是指面对审计问题产生的结果如何进行处理,如何进行整改,如何调整账目,如何追讨资金,如何完善制度等。四个问题搞清楚了,审计定性自然准确,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自然形成了。论审计行为研究_审计质量论文
论审计行为研究_审计质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