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无神论教育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无神论论文,中小学论文,研究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对中小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是社会现实提出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双重性,也导致了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沉渣泛起、宗教活动日趋活跃。受金钱、利益的驱使,有关鬼神内容的书刊、电影、电视逐渐增多,烧香、拜佛、算卦、相命等封建迷信活动到处可见。不少地方以开发旅游资源或发掘传统民俗文化为由,兴建鬼宫、冥府,甚至采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渲染阴森恐怖气氛,宣传因果报应。这些社会上的消极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危害。
国际上一些敌对势力也利用宗教活动和邪教加紧对我国渗透。他们通过广播电台、信息网络发展教徒,培植代理人,扰乱我国的安定局面,导致个别地方信教人数迅速增加,尤其是青少年信仰宗教人数急剧增长。陈云同志1990年4月4日在给江泽民同志的信中谈到:“最近看到几份有关宗教浸透日益严重,特别是新形势下披着宗教外衣从事反革命活动日益猖獗的材料,深感不安。利用宗教同我们争夺群众,尤其是青年,历来是国内外阶级敌人的一个惯用伎俩,也是某些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这些严峻的事实揭示我们,如果不高度重视这一现状,及时抓好中小学生的无神论教育工作,那么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是很难设想的。
中小学生尚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发展阶段,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不高,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形成或正在形成之中,封建迷信及宗教思想极易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这对于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尤其对于我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都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无神论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一直坚持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认为宗教迷信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的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从政策和法律的角度看,允许信仰自由和守法的宗教组织的存在;但从意识形态角度说,不提倡这些东西。相反,一直强调要在思想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强调要在思想领域,特别是在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中,进行科学唯物主义的无神论的教育和宣传。可以说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1991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浙江时指出:“我始终认为,要坚持对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公民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还有宣传无神论的自由,这些都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国家维护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但是不允许宗教干预国家的政治、教育等活动。”1995年,中国科学院112名自然科学家联名呼吁向封建迷信作斗争,要求我们党一定要全面重视这项工作。
中小学无神论教育课题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应运而生。
无神论与有神论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根本分歧。人类世界观的历史就是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虚假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曾经指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宗教只是幻想的太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3页)列宁在《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一文中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的这一句名言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列宁选集》第2卷第375页)可以说,对广大群众进行无神论教育是马列主义的一贯主张,马列主义对宗教迷信及其一切神学的认识是我们在中小学进行无神论教育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小学无神论教育研究,其目的就是为了揭示中小学生受封建迷信及宗教思想影响的原因,探讨在新形势下对中小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途径。
二、研究对象、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吉林省8个市州,19个县(区)100多所中小学,近3万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及行动研究法进行。
(1)以问卷调查为主,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座谈与重点访谈。
(2)形成省市(州)县校研究网络,确立了行政参与、科研指导、由点到面、滚动发展的运行机制。各级子课题组在总课题组的领导下,上下沟通、横向联系,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有序性。
三、研究结果
(一)中小学生受封建迷信及宗教思想影响的现状及原因
1.现状
(1)中小学生已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封建迷信及宗教思想的影响。据对吉林市昌邑区5所中小学,47个教学班的2585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其中,相信“命运、鬼神、灵魂”等封建迷信思想的有904人,占调查人数的35%。
(2)受封建迷信及宗教思想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到初中阶段呈下降趋势。以吉林和长春两市的调查结果为例,相信“世上有鬼神”的占小学四年级调查人数的4.81%;占小学五年级的11.6%;占小学六年级的11.98%;占初中一年级的5.5%;占初中二年级的5.34%。
(3)城郊地区封建迷信的影响比城区大。据对长春市南关区城区和城郊中小学1622名学生的调查,城郊学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是相当严重的。城郊学生迷信的人数平均比城区学生高出21个百分点。
(4)在中小学中已出现宗教“小信徒”。以几个调查点可窥见一斑,足以看出宗教势力已渗透到学校内部,且有蔓延的趋势。如辽源市谦宁街小学有59人信教;抚松县一所学校,共有学生285人,而信教的学生就有200多人,占学生总数的70%以上,这一数字是十分触目惊心的。
2.原因
中小学生头脑中的迷信思想和宗教观念有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1)来自社会的消极影响。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历史进程中,由于我们对市场经济的双重性缺乏应有的正确估计,由于目前的市场经济活动不够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法制不够健全,并缺乏强有力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措施,致使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消极的、丑恶的、甚至腐朽的因素。尤其是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有神论宣传恣意扩大,这些不能不对中小学生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如吉林市第25小学见过“请神、送神”活动,听过鬼神故事的学生就有269人,占调查人数的37.32%;抚松县两个乡镇的中小学有269人听过鬼神故事,占调查人数的42.5%;可以说,许多中小学生就是从街头的算卦,从电影、电视、书刊中宣传的“鬼神”、“因果报应”,从社会上流传的迷信故事中,开始接受迷信思想的。
封建迷信与宗教思想是愚昧落后的孪生姐妹,在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封建迷信及宗教思想,更容易盛行和被人们所接受。长春市南关区的郊区,介于城市与农村的中间地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郊区成为沟通城乡贸易的枢纽,郊区经商,做买卖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多数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精神支柱,他们常企望神佛保佑他们发财。这一地区封建迷信活动尤为活跃,烧香、拜佛极为普遍,甚至结亲、送葬、盖房子等等这些生活中经常有的事情,都蒙上了极为浓厚的迷信色彩。在这种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中小学生显然会受到更多的消极影响。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是非辨别能力较低,对于周围事物不能有选择地接受,特别是对于神秘事物易趋于好奇,这也是他们更容易受消极影响的主观原因。
(2)学校正面教育软弱无力。如果说来自社会的有神宣传是学校无法控制的,然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无神论教育的权力应当说是掌握在学校教育手里。但实际状况是,学校的德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对于学生思想上出现的这一问题学校缺乏了解,缺少研究,没有对策。科学无神论教育在学校缺少“一席之地”,已成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死角”。在调查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足以说明学校对学生受封建迷信及宗教思想影响的现状处于一种视而不见的麻木状态。一名乡镇小学5年级的学生,随其父母信奉天主教。她常对班上的同学说“我的作业做不出来的时候,就去向主祷告,主就会帮助我”。在她的影响鼓动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28名学生参加了天主教。这些“小教徒”经常参加宗教活动,但并没有得到“主”的帮助,相反,身心健康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致使这些原本天真、纯洁、有培养前途的孩子,有的中途辍学;有的成绩滑坡;有的因得不到“主”的恩赐,而意志消沉、悲观厌世。如果学校早一点重视宗教影响的苗头,及时对学生进行无神论的科学教育,这些学生就将避免受到心灵上的摧残。
另外,从广大教师来看,多数教师对宗教政策、宗教知识知之甚少,对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学的不够,对于社会上传说的一些神秘现象,不能科学地予以解释,个别教师甚至还程度不同地接受了有神论的宣传和影响,这些都在客观上助长了封建迷信与宗教思想对学校的渗透。
事实上,若学校教育主动地、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学生受到的有神论影响就会大大降低,从调查结果中“中小学生受封建迷信及宗教思想的影响,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初中阶段呈下降趋势”来分析:一方面反映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接触事物的增多,小学生接受的消极影响也增加了,初中生因其辩证思维开始发展,加之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增多,其受到的消极影响较之小学逐渐下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在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缺少应有的启蒙教育,更不用说进行科学的无神论教育了。初中阶段开始的人生观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已经对学生起到一定作用,但其有针对性的教育还远远不够,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与科学无神论教育目标内容相应的教育方法、途径。
(3)亲属信教对中小学生影响比较严重。从调查情况看,学生亲属信教的比例是很大的,如长春市南关区在调查的1622名学生中,有739名学生的亲属信教,占调查人数的45.56%。由于长春市南关区是宗教活动场所和寺庙集中的地区(有5处教堂、寺庙),宗教活动相当活跃,如此数量的学生亲属参加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据对信教学生的个别访谈,学生信教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家庭原因。一是属于世袭的,本人是回族,一生下来就自然成为回教徒;二是家长引导入教的,家长是虔诚的信徒,经常向孩子宣传宗教,并带孩子参加宗教活动,在家长直接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便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小信徒;三是看见家长或亲属由于信教得到某些“好处”,学生也盲目地信起教来,如在信教学生中,个体户子女占一定比例,这些学生家长文化层次较低,为了发财,便求助于神灵,烧香拜佛。他们往往把生意上的成功都归功于“神佛”的指点,这样神佛便在无形中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
(二)中小学无神论教育的内容
经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们认为中小学无神论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无神论教育从内容上可分为四部分:
1.无神论的基本观点教育
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根本分歧:一是天人关系,即是上帝或神造人,还是人造上帝或神;二是形神关系,人究竟有无灵魂,人死后,灵魂是否超越人体而存在。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根本分歧,也是唯物主义世界观与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根本分歧。无神论教育就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有神论产生的根源和其存在、发展、消亡的规律,认识宗教及封建迷信的欺骗性,认识灵魂、上帝和其他鬼神是根本不存在的,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理想信仰教育
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认识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更没有普度众生的“上帝”,只有中国共产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使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3.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通过宇宙的产生、生命的起源、社会的变迁、科技的进步等知识,认识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规律及这些规律的可知性,教育学生崇尚科学,作生活的强者和生命的主宰。
4.法制教育
全面正确理解党的宗教政策,不允许宗教干扰教育。区分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界限;区分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的界限。让学生认识宗教的历史性,掌握公民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和宣传无神论的自由等有关政策,坚决同非法宗教与封建迷信作斗争。
(三)中小学无神论教育的途径、方法
在中小学无神论教育研究的实践中,各实验区、校探索了多种教育途径与方法
1.建立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途径
无神论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必须与各科教学有机结合,发挥各科教学的教育功能。各实验校都把思品课和政治课作为无神论教育主课堂,以《中小学无神论教育读本》为参考教材,系统地讲授无神论的基本观点。同时,发挥其它学科教学的渗透功能,结合各科特点多种角度挖掘无神论的教育内容,寻找最佳结合点,把知识的传授与无神论教育融为一体。如小学语文课中的“西门豹”、“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学语文课中的“梅岭三章”、“盘古开天辟地”等课文;小学常识、中学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都成为渗透无神论教育的课堂教学途径。
2.创立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
(1)故事讲解法。采用故事加哲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有启发明理法、讲读激情法、师生合作法、直观讲述法、创设情境法、以事说理法,等等。
(2)榜样说服法。选用古今中外无神论代表人物的事例、格言、警句来感染说服学生,用无神论者的形象去塑造学生的心灵,规范学生的行为。
(3)愉快教育法。采取唱一支歌、朗读一首诗、讲一个故事、听一段录音、搞一次竞赛、开展一场辩论、写一篇小文章、办一份手抄报等形式进行无神论教育,使学生的思想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净化。
(4)直观教育法。通过幻灯、图片、参观、小品、文艺节目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有形、有声、有情、有趣的无神论教育。
(5)现身说教法。请受封建迷信欺骗的人讲述自己的受害经历,用真实事例教育学生。
此外,各学校还探索了“三报一站”(即手抄报、墙报、校报、广播站)、“四会一查”(即无神论教育主题会、故事会、讲演会、辩论会及社会调查)、科普讲座(举办生命的起源、天文、地理等讲座)、读书报告、影视评论等教育途径。
3.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封建迷信与宗教思想的影响是一种社会现象,单纯依靠学校的教育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形成无神论的教育网络,使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教育形成合力。为此,我们在进行无神论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注重发挥家庭的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和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宣传无神论教育的目的意义,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引导家长以身作则,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同时注重发挥社会的协同作用,把无神论教育延伸到社会,与街道、公安、社会团体、新闻媒介联手,共同开展无神论宣传,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四)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中小学无神论教育研究从1993年12月立为省“八五”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到1996年立为省社科“九五”重点课题,经历了6年多的研究过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实验规模逐步扩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参加实验的区县、校、生,由最初的6个县(区)、47所学校、近万名学生,扩大到8个市州,19个县(区),几百所学校,3万余名学生。由于开展了无神论教育,所有参加实验的学校的师生都能主动地在校内外宣传无神论的观点,与非法宗教和封建迷信作斗争。同时各实验区、校在研究过程中,不断通过电台、电视、报纸等新闻单位,宣传无神论教育的成果,使无神论教育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2.培养了一批无神论教育的骨干教师
中小学无神论教育是新形势下产生的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教育模式可以遵循。同时,无神论教育涉及到有关法律、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一些界限的区分在把握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总课题组在本项研究一开始就要求各实验区对参加课题研究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培训。比如,长春市南关区课题组在课题论证、制定方案、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对全区17所参加研究的学校德育主管领导和实验教师进行了多次培训,并组织了不同层次的座谈会、讨论会、外出学习等活动,丰富了实验教师的无神论理论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政策水平,增强了他们进行无神论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许多教师成为教育科研的带头人,为无神论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师资基础。
3.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质,培养了新一代无神论者
无神论教育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受教育者的身上。通过几年的无神论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在政治素质上有了提高,澄清了过去的一些模糊认识。从根本上把握了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本质区别,增强了抵制封建迷信和宗教思想影响的能力。在“上帝是否存在”、“灵魂有无”等根本问题上,多数学生能作出正确的回答。从学生的言行中,可以充分地看出他们对封建迷信活动及伪科学深恶痛绝。例如通化市一中把批判“法轮功”纳入到无神论教育之中,许多同学都用无神论的观点揭露了“法轮功”的本质。一名学生指出:“李洪志说,这世界一切都得听他的,没他不行,可是他没出生时,地球不也一样在转、庄稼不也一样在长吗?他口口声声说要度人,结果让那么多人走火入魔,得了精神病,害得人家破人亡,这哪是度人,这简直是害人。他和那些巫婆大仙是一丘之貉。”另一名学生说:“在电视中,我看到许多人因练‘法轮功’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甚至失去生命,我气愤极了。以前,我对无神论一直持怀疑态度,现在我不再怀疑了,因为我真正认识到无论是在旧社会,还是在新社会,封建迷信都是以愚弄人、骗取钱财为目的的,它是一种腐朽落后的东西。”
4.总结积累了一批研究成果
经过6年多的研究过程,各实验区校举办各种无神论教育活动700余次,形成调查报告200余篇,研究报告300余篇,论文600余篇,学生小论文、小评论、手抄报2000余篇(份),收集无神论故事、歌曲、歌谣上千个(首),研究专辑10余本。公开出版《中小学无神论教育例话》(东北师大出版社)、《中小学无神论教育读本》及《公民无神论教育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小学无神论教育研究》(吉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弘扬科学反对迷信读本》(吉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等书,公开发表了无神论研究文章100余篇。其中一篇调查报告在《教育研究》上发表;一篇研究文章在《中国教育学刊》上发表,数篇文章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四、结论与思考
中小学无神论教育研究表明,在中小学中开展无神论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这项教育应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长期开展下去。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有神论的影响根深蒂固,涉及领域广泛,决定了无神论教育的艰巨性。同时,由于有神论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还没有消除,决定了无神论教育的长期性、复杂性。所以,单靠学校教育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形成无神论宣传的社会大气候,才能使无神论教育深入人心。
(执笔:王晶 孙建为 周颖华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