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2450)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共10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结合温针灸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治疗。观察比较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临床症状变化,判断疗效。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3%,实验组为98.1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采用中医康复治疗结合温针灸能够降低患者痛苦,增强患侧上肢运动能力,有着确切的疗效。
【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中医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332-02
脑卒中后的患者很容易发生肩手综合征(SHS),其指的是患者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一般在脑卒中后3d~6个月出现,发病率约为30%。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患侧上肢水肿、皮肤温度升高,后期肌肉萎缩、畸形等[1]。为研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康复治疗效果,笔者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的108例患者展开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4例,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的10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对象开始研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成员。诊断标准:所有患者都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并且在后期出现肩手综合征,经过MRI确诊,无生命危险,无意识障碍。排除标准:排除伴有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肩部疼痛的患者,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2]。其中,实验组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2.2±3.3)岁,脑梗死患者28例,脑出血患者26例。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3.3±3.4)岁,脑梗死患者27例,脑出血患者27例。经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无区别(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在西药的基础上结合温针灸治疗。西药治疗方案:醋酸泼尼松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23),10mg/次,3次/d。温针灸治疗方案:主穴选择包括肩髃穴、曲池穴、肩前穴、外关穴等,辅穴选择包括手三里穴、膻中穴、血海穴等。以飞针法进针,留针30min,得气后以艾条点燃,距离患者皮肤3cm左右,套入针柄中,以患者耐受能力为度,1次/d,持续治疗3w。
1.2.2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采用中医康复治疗,具体如下:(1)冰水疗法。患者将患侧手臂伸入冰水混合物中浸泡,冰水混合物比例为(水比冰为3:1),直到不能忍受再取出,持续5次。(2)冷热交替浸泡法。患者将患侧的手在温度为0度和60度的水中交替浸泡,持续20min。(3)缠线疗法。医师以小线绳从患者患侧手指远端开始向近端捆扎,直到患者的腕关节后再迅速解开,如此循环往复,对患者的疼痛有着明显的效果。(4)推拿疗法。选择患者患侧上下肢和背骶部,采用点、按、揉等手法进行推拿[3]。
1.3 观察指标
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同时比较患者水肿评分,分数越高,患者症状越严重。采用FAM评分评价患者关节活动度,分数越高,患者关节活动度越好。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关节疼痛和水肿基本消失,活动无限制,肌肉无萎缩情况。有效:患者关节疼痛与水肿基本消失,关节活动有小范围限制,肌肉萎缩不明显。无效:疼痛明显,水肿无改善,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照组与实验组疗效比较
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3%,实验组为98.1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脑卒中后患者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机制比较复杂,发病因素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肩关节结构功能改变、早期不正常运动等。临床上,西药治疗主要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泼尼松药物,其能够控制炎性细胞,阻止炎性介质的形成,从而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一定的效果。中医认为,脑卒中后患者气滞血瘀,因而风寒痰湿侵入,导致经络阻塞而出现肩手综合征。基于此,采用温针灸法,选择膻中穴调和总机,血海穴生血化瘀等。此外,采用中医康复疗法后,冰水疗法和冷热水交替法旨在恢复患者患侧上肢的运动和感觉功能,而推拿法则可以舒经活络,活血行气,实验组多种方式综合运用,效果确切。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3%,实验组为98.1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采用中医康复治疗结合温针灸能够降低患者痛苦,增强患侧上肢运动能力,有着确切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范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康复治疗[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2):2206-2208.
[2]贾爱明,胡文梅,张红等.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3,34(12):1933-1935.
[3]庄任.中医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9):111-112.
论文作者:谭开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综合征论文; 脑卒中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医论文; 疗效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