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601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也越来越完善,这给水利工程的施工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施工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为了保证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在选择施工技术时应结合工程的施工时间、施工环境和施工总量,从经济性、科学性、可行性等多个角度出发,确保采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能够满足水利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以打造高水平的水利工程项目,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文就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为了增强水利施工质量的可靠性,降低施工成本,应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于水利施工过程中,促使软土区域水利施工中存在问题得以高效处理,减少施工单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未来水利工程建设中应加强软土施工区域实际情况分析,不断提高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利用效率,确保水利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得以排除,实现既定的水利施工目标。
1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特点分析
水利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是指含水量相对高的地基,其特点包括:(1)软土地基的含水量高。结合软土地基的实际状况,可知其含水量过高特征明显。(2)具有一定的压缩性。通过对软土地基压缩曲线的变化分析,可知该曲线在压缩初期较为平缓,压缩性并不突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在某一压力点出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进而出现下降点。在特定的压力范围内,软土地基压缩曲线斜率变化较大,客观地说明了其具有一定的压缩性。(3)孔隙大、灵敏度高级透水性差。相对普通的泥土,软土地基的孔隙较大,主要在于其含水量过高,会导致软土颗粒间出现胶结现象,进而降低软土地基密实性,逐渐加大了其孔隙;软土地基灵敏度高在于振动作用下破坏其结构时,将会降低软土地基强度,会造成水利施工中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软土地基透水性差与孔隙水压力对地基沉降造成的影响有关,间接地加大了软土区域施工风险。
2影响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有效选择的相关因素
2.1施工时间的影响
在实施水利施工计划时,施工人员需要充分地考虑工程的施工工期,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设定合理的施工工期,关系着水利施工质量及工程整体的安全性能。选择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加强水利施工时,由于不同的技术所需的处理时间有所差异,客观地决定了选择合理的施工时间对于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选择的重要性。比如:水利施工中重压后添加剂的反应时间将会影响工程的施工工期,当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实际作用发挥所需的时间长,将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运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完成水利施工中充分考虑施工时间,增强该处理技术实际的应用效果。
2.2施工环境的影响
施工环境中的地理环境是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水利工程所处的地理环境也不相同,而地理环境不同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存在着各种差异。在水利工程软土地基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对工程及其附近地理环境进行充分、综合的考虑,以选择出最佳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2.3软土地基处理中的施工总量
通过对水利施工过程的深入分析,可知软土地基处理中施工总量的大小,也会影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有效选择。具体表现在:(1)若软土地基处理中的施工总量过大,将会加大施工成本,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影响着水利施工经济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针对土层较厚的软土地基,采用重压法时难以保证地基结构稳定性,影响着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及技术选择。
3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3.1填垫层技术
填垫层技术是用强度较大的材料替代上层土体,通常适用于软土层厚度较小的地基结构中,以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和防渗透能力。填垫层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处理过的地基进行夯实处理,否则地基的稳定性将无法达到施工要求。填垫层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注意事项:(1)材料更换时应注意选择强度较大的材料,例如砂石、碎石等材料,施工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填垫材料,同时,还要在清除软土时把周围的杂物清理干净;(2)进行填垫技术施工时要注意施工环境的清理和对填垫区域内的清理,避免在填垫时将杂物也带进去;(3)要及时排除区域内的积水避免由于积水影响地基的质量,之后就是进行地基的加固处理,在进行施工时需要根据施工标准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才能够确保地基的稳固。
3.2换土
改变土质,即在一定的支持条件下对软土地基进行换土,进而提高地基的质量。例如,用水泥代替软土水泥,在受压能力等方面都能达到施工要求。换土法有利也有弊,换土法的优点是简单直接,经过对土壤的改变和更换,能有效地提高地基质量;缺点是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比如地理位置、成本等,所以,在采用换土法之前要对施工范围的周边进行考察,能够就近得到更换的材料的话,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成本。如果不能就近取材,就会在运输成本上会增加很多,应考虑用别的方法来处理软土地基。要注意的是在换土之后要将土壤进行夯实,能进一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3.3排水法
排水法是利用特殊的排水装置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完全排出,使土层固结,该方法可以大大增加软土地基的强度,具有施工成本低,效果显著等优势,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十分广泛。比较常用的排水方法有真空压缩法,用排水装置迅速抽取土壤水分,提高软土的受压能力,随着水分的排出土层将会自动固结,操作十分简单,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下,而且当软土地基受到较强的外力作用时也不会轻易的发生位移和沉降。
3.4注浆加固法
注浆加固法是将浆液注入到地基土体之中,以改良土体结构,使之更加稳定、牢固。根据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不同,所配置的浆液和采用的注浆方法都不尽相同,在软土地基处理施工中要加以区分。通常情况下是利用压浆泵和灌浆管等设备将一定浓度的浆液注入到地基之中,提高地基的强度和防渗漏能力。常用的浆液有硅酸钠混合液和水泥砂浆,在使用之前需根据土质情况计算原材料的配比,确保浆液质量和性能全部符合工程要求。注浆方法还可分为渗入型注浆、劈裂灌浆和水泥搅拌法,渗入型是将浆液直接渗入到地基裂缝和空隙中,不会破坏原有的地基结构;劈裂灌浆是向浆液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之与地基土体的力量相抗衡,从而将浆液灌注到地基内部;水泥搅拌法是将浆液与软土混合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当土体固结之后就会形成稳定的地基结构。
4小结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弱地基大都是受湿度的影响,导致沙土松软,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利工程结构破坏,在水利工程的使用中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用水困扰。由于沙土松软导致空隙变大,其承重能力明显下降,还甚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软弱地基还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给水利工程加重损害,不利于水利工程质量的保持。我们为了消除这种隐患,对技术进行了加工,采用了新的材料和工艺对道路和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加强处理,让水利工程的质量有进一步提升,减少人们用水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杨淑娟.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1:107-108.
[2]图尔荪江?阿卜杜喀迪尔.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J].现代农村科技,2015,22:41-42.
[3]杜永生.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科技展望,2015,34:80.
[4]王进平.软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5,13:84-85.
[5]陈浩.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基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15,05:210-211.
论文作者:李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4
标签:土地论文; 地基论文; 水利论文; 技术论文; 浆液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中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