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524197509026919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由于近年来国家大力建设园林化城市的带动,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城市园林绿化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也从中显示着古老园林的崭新魅力。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 经济效益 管理策略
一、城市园林时代特征
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地面积增长很快,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绿化事业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当今绿化事业的实践,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不但出现了量的增长,而且形成了质的变化,并形成了如下新的行业特征:
1、绿地功能由以休闲、游览为主,转向以环境功能为主。
2、管理范围由对行政系列内单位的管理为主,转向涵盖城乡面对全社会绿地树木的管理。
3、绿化建设的投资由政府单一渠道,转向投资主体多元化。
4、绿化生产由计划管理,转向市场运作。
5、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由行政指挥,转向依法调控。
6、绿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和建设事业处于相辅相成的地位。
二、 城市园林绿化的产业化
城市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功能要求和经营目的,与林业有所不同,但都是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一个是以取材为主,一个是以环境保护为主。城市绿化是对社会环境资本的投入,其经济回报是多方面且是十分丰厚的。
绿化建设所投入的绿化材料,在合理的养护下,将不断增加物质量,为社会积累财富。在绿化材料物质量积累的同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环境效益。其优化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功能,形成提升城市以及社区价值的砝码。
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许多城市和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城市园林化对社会及各相关产业产生的综合效益
城市绿化效益可分为非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它们与人类的生理行为、文化行为、技术行为相关。其经济效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绿化的自然资本扩充。既绿地的植物价值和因其多样性配置产生的艺术价值;二是绿化的服务功能。通过绿地的生态系统产生的调节气候、夏季降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休闲娱乐等价值。城市绿化作为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自然资本增值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也随之变化,同时还留给后人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而其服务功能价值则时刻以间接形式体现着。也就是说,城市绿化的经济效益主要通过其他产业实现的,如房地产、商业、旅游、体育、文化等相关产业,城市绿化对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等的价值不可低估。因此,城市绿化的效益具有全方位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效益明显。城市园林是由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公园、绿地构成的总体,不管什么形态什么功能的公园、绿地都应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一项首要功能。“英雄城”——南昌就是一个有力的见证。
2、城市园林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经济效益显著。随着城市园林发展的全球化,使经济充满活力,经过有效的经营手段和途径,可以使环境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带动周边地区商贸、房地产、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利用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带动整个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增值,有利于吸引外资,形成周边地区集聚和辐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绿化经济链的构建,将进一步论证城市园林能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为形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快速通道,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城市园林建设加快了旧城改造进程,促进城市建设经济。随着市中心大型绿地的建设,众多长期居住在拥挤环境中的市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结合旧城改造,建设绿地改善环境,是对政府、对市民双赢的好事。
4、城市园林绿化创造了广阔的劳动就业市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大规模开展城市绿化建设,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劳动岗位,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条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园林机具、绿化设备等其他与园林相关的产业留下的空间更有待于人们去开拓。
5、在郊区发展园林,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仅在城市中心地区发展园林,不能很好地解决城市生态问题,也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园林的建设势必要扩展到郊区。简单地让农民改种粮为种树种草以获取生态效益是行不通的,惟一可行之法就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促使初级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使之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四、城市园林建设的其他社会效益
1、城市园林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外,还要求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如每天清晨都有大量人员涌入公园、绿地,多数老人把公园视为每天必到之处,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处场地。
2、城市园林绿地是防灾避灾的场所。城市里楼房林立,人烟密集,一旦出现大地震、大火灾之类的灾害,必须有就近可疏散的防灾场所,这是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城市建设者必须设法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城市中的公园和绿地就是防灾避灾的场所,平常时期公园和绿地供人游,非常时期就是绝好的避灾场所。
3、城市园林在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的景观,不仅能起到净化美化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作用,是城市永葆青春、永续利用所必不可缺的。
五、管理策略中的注意点
(一)加强维护“绿线”的严肃性
“绿线”的划定是实现绿化规划的前瞻措施,维护“绿线”比划定“绿线”更重要。当今实施的“拆房建绿工程”,对当代人来说是个大成就,但需要以数倍、数十倍的投入进行环境重塑。前车之鉴不容忽视,不要因现在的宽容给后人留下隐患。应该严守规划,从法制出发,像维护“红线”一样,维护“绿线”的严肃性,控制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制订土地转让、土地借用、房屋拆建等的法制措施。
(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协调绿化发展
城市绿化是涵盖城乡的系统工程,近郊、远郊都纳入了城市绿化系统规划之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采取绿化与生产相结合的措施、开展多种经营,是城乡一体化大规模发展绿地的基本措施。回顾人类的生产历史,绿化、植树从来就是谋求生存、富民强国的手段。为农业生产者开辟生产致富的道路,是发展绿化的必由之路。在法制建设和绿化管理中,应该研究解决资金投入、合作经营以及土地使用、农业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三) 养护管理法制化
城市里的一切绿地、树木,不论所有权属于谁,都是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做好所有绿地、树木的养护管理,使其茁壮生长,是发挥绿化效益、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巩固绿化成果的关键,与发展具有同样意义。我国法律、法规已经规定,即使是绿地、树木的所有者,也不准损坏树木、侵蚀绿地。绿化事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平,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把绿地、树木、养护、管理列为所有者的责任。国外在城市绿化管理中,不乏这方面的先例。需要制定不同的养护质量标准,把养护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市民中去,建立赏罚法规。同时,兴办绿化养护企业,开发绿化养护市场。实行集约化经营,为社会绿化养护服务。
(四) 绿化效益的技术保障
城市绿化效益来源于功能,功能来源于绿地的数量和质量,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都是以植物为基础的。过量建造亭、台、楼、阁,堆砌假山,搞豪华的硬地铺装,其后果是投资与效益成反比。在当今绿化建设高速发展的时候,应该制订绿量指标、建筑物限制指标,从技术政策上保障绿化的实效。
论文作者:洪武彬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绿地论文; 城市绿化论文; 城市论文; 环境论文; 功能论文; 经济效益论文; 城市园林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