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北京 101300)
【摘 要】目的:探讨面部刮痧疗法治疗黄褐斑(肝郁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 76例 本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6例和治疗组 40例.对照组为逍遥散,治疗组为口服逍遥散联合刮痧疗法。结果:治疗 2个疗程后 ,总有效率对照组为95.0% ,治疗组为77.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刮痧法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 。
【关键词】黄褐斑;肝郁血瘀型;消斑汤加减;刮痧法
【中图分类号】R758.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009-02
黄褐斑也叫“肝斑”,属于中医“黧黑斑”、“面尘”等范畴,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面部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面部淡褐色到深褐色界线清楚的斑片,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对称分布,小者如蝴蝶或钱币状,大者满布颜面如地图,轮廓清晰,无鳞屑及炎症表现,压之不褪色。是一种损容性皮肤病,对患者身心影响很大。,现代医学迄今没有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我院皮肤科通过较长时间临床观察,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及中医传统刮痧治疗 ,效果显著。故选择临床上最常见的肝郁血瘀型病例研究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1.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2010年版)制定。[1]具体内容如下:
皮损表现为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境界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病期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排除炎症后色素沉着、颧部褐青色痣、色素性扁平苔藓等皮肤病。
1.1.2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理学组制定的《黄褐斑的临床 诊断和疗效标准(2010年版)》。[1](1)面部淡褐色至深 褐色 、界限清楚的斑片 ,通常呈对称性分布 ,无炎症表 现及鳞屑;(2)元明显自觉症状;(3)女性多发 ,主要发 生在青春期后 ;(4)病情可有季节性 ,常夏重冬轻;(5) 排除其它疾病( 如额部褐青色痞 、瑞尔黑变病及色素 性光化性扁平苔薛等)引起的色素沉着 。
1.1.3 肝郁血瘀证辨证标准根据黄褐斑中医临床症状调查表[1]:(1)胸胁、乳房或小腹胀痛:A从不、B有时 有 、C经常有;(2)喜欢长叹气:A从不 、B有时有 、C经常有;(3)经前加重:A从不、B有时有、C经常有;(份月经紫 暗有块:助人没有、B有时有,但很少、C经常有,比较多, 甚至伴有痛经;(5)舌有痕斑:A没有、B有少量痕斑,但 不明显、C有大量痕斑,舌下静脉颜色加深;(6)时常感 到劳累,腰膝酸痛 :A从不、B有时有、C经常有;(7)晚上 燥热失眠,手足心汗多:A从不、B有时有 、C经常有;(8) 多产 、崩漏、产后大量失血的既往史:A一个都没有 、B 有其中一个 、C有两种或两种 以上;(9)头晕目眩:A从 不、B有时有 ,但比较轻微 、C经常有,甚至伴有耳呜耳 聋 ,牙齿松动;(10)小便发黄 :A从不 、B有时有 、C经常 有;(11)饮食变少:A从不 、B有一点、C经常有 ,甚至伴 有腹胀、泛酸;(12)大便次数增加 :A不增加 ,1 d 1次或 更少、B有增加 ,1 d 2-3次、C每天3次以上;(13)大使形 态:A正常、B不成形 、C大便稀搪甚至经常腹泻;(14)舌体胖大,边有齿痕:A都没有 、B有其中1项、C两项都有 ; (15)自带量多:A从不 、B有时有、C经常有。注 :1-5为中 医证型判定评分 ,A为O分,B为1分,C为2分;1-5题得 分大于或等于5分者为肝郁血痕型;6-10题得分大于 或等于5分者为肾阴不足型 ;11-15题得分大于或等 于5分者为脾虚湿蕴型 。
1.2 纳入标准
a.18-60周岁的门诊黄褐斑患者。
b.皮损持续3个月以上,符合中医黄褐斑肝郁血瘀证诊断标准者。
c.近2周未经治疗者。
d.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a.有明显兼夹证或合并症者。
b.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
c.近半年内服用避孕药等影响内分泌药物者。
d.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e.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
2 一般资料
共纳入观察76例黄褐斑患者 ,均为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皮肤科 门诊就诊的 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 54岁,平均年龄( 33.3±7.3 )岁。皮损发生于两侧面颊部,呈蝶形对称分布者25例;皮损主要分布在前额、颗 部、鼻部和颊部 ,以面上部为主者 18例;皮损主要分 布在口周 、颊下部,以面下部为主者4例;皮损泛发于 面部大部分区域呈弥漫型者 29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0例,平均年龄( 32.6±7.8 )岁;对照组36例,平均 年龄( 34.3士8.1 )岁。两组病例在年龄 、性别 、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具有可比性。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治疗
3.1.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逍遥散每日两次口服。
3.1.2 治疗组治疗组采用逍遥散每日两次口服,联合面部刮痧治疗每周两次。
3.1.2 疗程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 ,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尽量避免日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3逍遥散组成:
柴胡10g当归10g赤芍10g白术10g茯苓10g青皮10g陈皮10g丹参10g红花10g香附10g生地黄10g栀子10g甘草10g。
3.1.4面部刮痧操作的过程
先清洁皮肤,再均匀涂抹润肤乳,按照额头、眼周、面颊、口周、鼻部、下颌的顺序,用刮痧板依次从面部中间向两侧沿肌肉纹理走向或顺应骨骼形态单方向刮拭。刮拭过程均以补法开始,逐渐过渡到平补平泻法,在色斑、痛点处采用压力大速度慢的手法。刮痧板与皮肤的角度应<15°。整个过程刮拭速度缓慢柔和,按压力均匀平稳,刮至皮肤轻微发热或皮肤潮红即可,不要求出痧。
3.2疗效标准
3.2.1 皮损疗效评价标准 MASI下降率(%)= ( 治疗前总分- 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基本痊愈:MASI下降率≥90%;显效:MASI下降率50%-89%;有效 :MASI下降率10%-49% ;无效:MASI下降率<10%。
3.2.2中医证候疗效标准痊愈 :治疗后主症 、次症消退率≥90%;显效 :治疗后主症 、次症消退率≥70%;有效 :治疗后主症、次症消退率≥ 30% <70%;无效:治疗后主症 、次症消退率<30%。
3.3 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4 结果
4.1 两组皮损疗效比较
2 个疗程后 ,两组患者皮损疗效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俩组治疗2个疗程后皮损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n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40014(35%)21(52.5%)5(12.5%) 35(87.5%)
对照组3606(16.6%)19(52.7%)11(30.5%) 25(69.4%)
注 :与对照组相比P<0.05
4.2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个疗程后 ,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
表2 俩组治疗2个疗程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n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40014(35%)22(55%)4(10%)36(90%)
对照组3605(13.8%)20(55.55%)11(30%) 25(69.4%)
注 :与对照组相比P<0.05
5 讨论
黄褐斑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主要病机是血瘀、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治疗上以行气活血化瘀、养血消斑为主要治则。[2]西医治疗主要以氢醌等局部表皮剥脱剂为主,虽见效快,但病情易复发,且风险较大,容易导致局部皮肤变薄。中医治疗方面,口服中药有明确效果但进展缓慢。经过临床观察,加用一些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可以增加其疗效,加速治疗进程,降低长期口服药的副反应。
刮痧疗法是中医特色非药物外治技术,是中医临床(针灸、按摩、刮痧、拔罐) 四大特色技能之一。因其具有使用器械简单、费用低廉、操作方便、疗效显著等优点,在我国广为流传,深受患者的接受和认可。[3]
刮痧疗法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具有一定的中医理论依据,其中医理论基础主要有:
①脏腑学说:刮痧作用于体表,通过刮拭体表皮肤使毒素外透,又通过经络传导于脏腑,使脏腑功能得以恢复。因此,从脏腑出发是刮痧疗法的基本准则。②经络学说: 经络能够使脏腑与体表、肌肉等组织器官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刮痧疗法通过刺激体表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③皮部理论: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在体表的反应和分区。皮部“内属于脏腑”,所以脏腑、经络的疾病也会在相应的皮部有所反应。刮痧疗法就是皮部理论在诊治方面的应用。④全息理论:机体每一局部都含有整体信息。在刮痧疗法中,运用生物全息理论刮拭各组织器官在体表的全息区和穴位,对机体进行全面的调节反应,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4]。
而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具有以下作用:①神经调节作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或体液的传递,对中枢神经系统发出刺激信号,通过中枢神经的分析、综合,用以调整自主神经,遏阻病势的恶性循环,对机体各部位的功能产生协调作用,并达到新的平衡。②抗炎作用: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点现象,血凝块(出痧) 不久就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起到消炎的作用。③抗氧化作用:经络刮痧可提高肝脏抗氧化酶的活性,对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④提高免疫力作用:刮痧直接刺激末梢神经,能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可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5]
刮痧疗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皮肤等多种病症。其作为一种兼保健与治疗双重功效的自然疗法,在追求回归自然的国际医学大环境下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10年修订稿).中华皮肤 科杂志,2004,37(7):440
[2]周宝宽.辨证论治黄褐斑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3)
[3]徐桂华,李佃贵.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1
[4]陈志敏,樊兆明.实用刮痧疗法[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29
[5]张长君.刮痧疗法改善糖尿病病人睡眠质量的观察[J].天津护理杂志,2006(3):159.
论文作者:何静岩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疗效论文; 黄褐斑论文; 中医论文; 脏腑论文; 对照组论文; 面部论文; 疗程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