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树坤 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三平小学 537118
【摘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者应该转变教学态度,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学习环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领导部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和管理,提高班主任的教学管理水平和心理素质,为小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46-01
前言:积极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更是深刻的,它的重要贡献就在于通过积极心理教育来培育儿童青少年的积极品质,它不仅关注孩子出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出孩子积极的方面,从这些积极品质出发来解决问题,以提升孩子的幸福感。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我们班主任老师要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和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工作与学生的潜能、优势、美德和力量。
一、积极心理概念解析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以及美德的科学,同时它也是西方心理学界新兴的一种研究思想潮流。它要求我们以一种更加欣赏性的、独特的、开放的眼光去面对人类所具备的能力、潜能以及动机等等,深入挖掘人类潜在的、本质的那些具有建设性的力量,更好地促进人们的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培养积极心理品质重要价值
有一位很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说:一个好的班主任,也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学家。这句话说的很对,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物质丰富的时代,而初中生又处于一个好动、难以分辨是非[1]、十分叛逆的时期,如果班主任想要更好地对他们展开管理教育工作,就必须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和想法。比如:有些学生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可能是单亲家庭、或者留守家庭、农民工家庭,还有一些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导致他们形成自私自利、攀比炫富的性格。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说,一旦这些孩子遇到挫折或者打击,他们就会误入歧途。因此,班主任必须加强管理,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确保班级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三、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策
(一)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曾说过:若把学生当成天使,就会生活在天堂里;若把学生当成魔鬼,就天天生活在地狱里。由于生源的影响,技工学校的班主任工作与一般的班主任工作不同。来技工学校就读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有诸多的薄弱之处,大多数老师觉得这些孩子“很难教”“很难改”“学不会”。整天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老师难免觉得任重道远,没有成就感,心生抱怨。如果用这种消极心态来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都是一个恶性循环,久而久之,班级学生也会在这种消极的心态下受到影响[2],更谈不上任何的教育效果。面对这一现实,班主任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这些孩子,哪怕是孩子身上不容易察觉的闪光点,都要用欣赏的眼光多看、多挖掘孩子身上的可爱之处,提升自身的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清晨,当老师不在但班里已传来整齐的读书声,笔者会觉得满意;当班级在评比中名列前茅,笔者以他们为豪;当师生协作,班级获得活动优胜,笔者为他们鼓掌;当看到顽劣的学生也变得积极进取时,笔者感到欣慰;当看到学生在我的鼓励中变得更为努力,笔者由衷地感动……谁说技工学校的班主任都不幸福?
(二)构建公正的职位平台
职位的提高有利于班主任人生价值的实现。人事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在制订职位晋升制度时要向班主任倾斜,让各方面都优秀的班主任有职位晋升的机会。学校选拔中层干部时,要优先考虑班主任,同时可设立一些副职,让班主任兼任,激发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热情,促进班主任心理健康,提高其积极心理品质水平。
(三)积极塑造自我
大量的实验和调查数据表明,乐观的人能在逆境中更好地成长,也更容易走上一条绝妙的成功之路。通往未来的路途坎坷,抗逆力是人生的一根重要拐杖。跌倒摔伤了,扶着拐杖站起来继续前行。怎样培养乐观心态和心理韧性?首先要免疫习得性无助,增加控制感。赛里格曼提出,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风格。“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人习惯于认为失败和挫折只是暂时的,是特定性的情景事件,是由外部原因导致的;成功则是由内在原因所致,而且是长期的;“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往往会把失败和挫折归因于长期的或永久的原因,具有普遍性,是由自己内在原因引起的;而成功则是因为外在的原因,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它仅限于此情此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大多数学生是属于“悲观型解释风格”的,因此培养班主任的“乐观型解释风格”,让班主任获得更多的自主性或决定权,有助于增加班主任的控制感,形成良好的心理韧性。
(四)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对待问题学生的态度和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衡量小学班主任工作水平与能力的重要标志。过去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多是戴着“有色眼镜”对待问题学生,把他们当着真正的差生,经常埋怨他们恶习不改[3]、家长不配合、社区环境不好,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是空洞的说教,有时还要从座位上和同伴交往中孤立他们,以免影响其他同学,力图迅速消除他们身上的缺点、劣迹和毛病,进行反复批评、惩罚、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这些消极教育方式,有意无意地强化问题学生的消极心理和行为。实践证明,这种“救失”式的消极教育方式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变收效甚微。积极心理学与多元智能理论一样,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因此,班主任老师要以积极的期待、积极的行为、积极的评价对待问题学生,多进行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帮助他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优点,放大优点,找到建设性力量和美德这些好的品质去面对自己的缺点,去改变自己的缺点,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这种“长善”式的积极心理教育才会更好地促进问题学生身上的缺点和错误的改正。
结语:教育者开始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课堂,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班主任应该定期开展班会,对近期各个学生的表现提出表扬或者批评,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提高学生对班主任的信赖,方便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在处理各种琐碎事情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自我调节,适当减压,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时运,李玉华.近十年来国内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14(12):49-51.
[2]高永金,张瑜,傅纳.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7(09):89-96.
[3]冯维,王梦晗.免费师范生学习积极心理品质与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的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学报,2018,5(01):15-21.
论文作者:增树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班主任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的人论文; 孩子论文; 心理论文; 小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