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对儿童的心理影响及干预措施研究论文_包平倩,周易,杨波,瞿驷道

地震对儿童的心理影响及干预措施研究论文_包平倩,周易,杨波,瞿驷道

(乐山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研究地震对儿童的心理影响以及相关干预措施。方法:分析不同年龄层次儿童在地震后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的不良心理反应和由于心理产生的生理反应进行探讨,并研究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地震对各个年龄层次儿童的心理影响不尽相同,理性分析儿童的心理情况,并用更加温和无害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心理安慰、心理指导能够有效改善儿童的心理状态,保证其心理健康。结论:地震容易对儿童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很可能导致严重终生心理阴影,通过研究地震对儿童的心理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式能够尽可能的消除心理问题、缓解其心理伤害,让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地震;儿童心理影响;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355-02

地震是一种巨大的自然灾害,尤其等级较高的地震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中的人们经常由于亲人丧失、财物损毁等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在心情悲痛的同时不利于其日后的生活。儿童在地震灾害中往往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由于地震的直接伤害或间接损伤都很容易导致儿童的心理世界坍塌,有可能导致抑郁、自闭等严重心理问题[1]。分析地震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保障儿童心理健康,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地震对儿童的心理影响

1.1 共同影响

儿童在地震发生后会出现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恐惧、抑郁、退行性行为等。地震灾害会对儿童的生活或身体造成一定损伤,这种生活上和生理上的不良影响会使得儿童对地震产生恐惧心理,除了对地震灾害本身的恐慌以外,儿童可能因为害怕而不敢独自睡觉,或对黑暗、封闭环境等产生不适应的情况。抑郁是儿童在地震后出现的另一种普遍的负面心理情绪,儿童由于地震灾害的不良影响,使得其对很多事物失去兴趣,比如说厌倦上学,或者儿童由于父母在地震中伤亡,家园的丧失,很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试图隔绝外界的伤害。退行性行为是儿童出现心理障碍后很容易产生的一种情况,由于心理受到创伤,可能会有大小便失禁、说话困难等退行性行为的产生,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2]。

1.2 不同影响

地震对不同年龄层次儿童所造成的心理影响具有差异。对于年龄较小的5岁以内的学龄前儿童而言,地震以及地震后的生活变化都会造成儿童对生活的不安、恐慌,他们会经常出现焦虑、无助的心理,并且由于刺激会比较容易出现大小便失禁、尿床、说话困难等退行性行为,内心较为脆弱需要得到安慰和帮助。对于年龄在5~10岁的学龄儿童而言,地震会对他们一直以来建立的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此年龄层次的儿童会反复回忆或说起地震灾害的记忆和内容,但从内心角度又比较想避免回忆,在行动上,他们会呈现易怒、暴躁、与弟弟妹妹争宠或在学校具有攻击性行为的退行性行为变化[3]。对于11~14岁的青春期儿童而言,地震会对其已经建立起的部分观念造成影响,面对地震灾害此类儿童很容产生失眠、食欲不振或者逆反性心理等,在生理表现上可能由于情志不调出现皮疹、头痛或不明原因的肢体疼痛,儿童的焦虑感表现较为强烈[4]。对于15~18岁的青春后期儿童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情绪反应意识,在地震之后可能会出现恐惧、脆弱、难过等情绪,而地震造成的负面影响会干扰其与老师、同学、家人的正常交往,不少儿童会表现出较为强烈的逆反心理,除了食欲和睡眠失调之类的问题外,此类儿童还可能会变得冷漠、对异性的兴趣降低、不负责任,需要对其心理进行有效的诱导[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特殊情况

地震对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当中,一种较为特殊的情况是亲人、朋友的死亡,儿童由于心智不成熟的原因,对死亡的理解会有一定偏差,很多儿童在亲人或朋友死亡后表现出无法接受的情况,同时,部分已经有记事能力的儿童在亲人、朋友死亡后会出现被抛弃的失落感、幸存下来的自责感或者亲人离开的难过等等。根据儿童的性格和具体离世亲人朋友对其的感情影响进行有效的分析,能够比较好的解决其由于死亡诱发的负面心理问题。

2.心理干预措施

2.1 了解心理状态

对儿童进行心理干预的重要前提是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由于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地震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尽相同,在进行心理干预时需要全面系统的了解儿童的情况,选择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式对其进行辅导。对儿童的心理表现进行分析,了解儿童在地震之后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如恐惧、退行性行为、焦虑、抑郁等情绪,针对具体负面心理找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计划。与儿童的亲属取得联系,通过儿童的亲属了解其实际经历以及过往性格表现,制定更加合理的心理辅导方案,并注意取得儿童亲属的帮助,通过家庭关怀让儿童尽早消除地震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

2.2 心理干预措施

对地震后儿童可以进行快速心理干预,首先将儿童转移到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帮儿童稳定心理情绪;而后与儿童进行交流和沟通,获取其信任辅助后续的心理辅导;最后,对儿童进行认知调整,通过心理干预方法,帮助儿童正确的认识地震灾害造成的不良影响,亲人或朋友离世的事实,通过心理暗示等方式为儿童树立正确的认知,帮助儿童克服闪回的地震灾害记忆造成的恐惧和不安[6]。对震后不同年龄层面儿童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学龄前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时,应以稳定的生活规律和长期陪护为主,应当指导儿童的家属进行安慰,对丧失亲人的儿童需要代替其家属对其进行安抚和安慰,对于儿童出现的退行性行为和恐慌心理表现出宽容和体谅,并耐心的对其进行教导。对于学龄期儿童进行心理护理时,除了营造安全感,对其进行有效的安慰意外,还可以通过指导儿童进行绘画、游戏等方式帮助其宣泄地震造成的心理影响,适当转移注意力,对食欲不振的儿童可以通过少食多餐的方式进行护理。青春期儿童在心理护理中要帮助其合理的抒发他们的不良情绪,特别是应当将其在地震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负面情绪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引导,可以通过探讨家园重建、地震防治等话题,让其对地震灾害产生正确的认知。

2.3 心理干预评价

在对儿童进行心理干预和指导之后,应当对其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估儿童的心理状态,分析儿童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或有明显的改善的情况,保证儿童心理健康。

3.结束语

地震作为一种可怕的自然灾害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研究显示地震对各个年龄层次儿童的心理影响不尽相同,在进行心理辅导时理性分析儿童的心理情况,并用更加温和无害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心理安慰、心理指导能够有效改善儿童的心理状态,保证其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崔永华.地震对儿童的心理影响及干预措施[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06):423-426.

[2]卢文学,蒋敏,周艳阳,刘静,刘巧兰.汶川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纵向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05):550-553.

[3]王可晖,王丽,石静,彭怀晴.芦山地震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4(09):148-149.

[4]张晓茹,郭红霞,杨宗莉,李勇,李婷,陈定均,王玉云.芦山地震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34-1637.

[5]郑毅.汶川地震对儿童的心理影响及救助措施[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09(09):519-521.

[6]尉建文,韩杨.社会资本对灾区民众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汶川地震灾区的追踪数据研究[J].青年研究,2017,18(02):66-74+96.

论文作者:包平倩,周易,杨波,瞿驷道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  ;  ;  ;  ;  ;  ;  ;  

地震对儿童的心理影响及干预措施研究论文_包平倩,周易,杨波,瞿驷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