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王君明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王君明

王君明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第一中学 741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探索符合实际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优化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多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134-01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修努力探求寻找一个比较合理而且高效的教学方式,使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形式的把握力争达到最优。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如何认识高效课堂教学?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最需要什么?怎样才能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最大?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高效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尝试探索新的教学设计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提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探索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夯实基础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奠定思维基础

知识的积累是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知识生成的基本能力,就难以有思维的良好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时,虽然以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与优化为核心,但促进学生形成有序的基础知识体系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华东师范大学郅庭瑾教授曾经说过:“教育需要同时在两个支点上努力,既需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积累必要的知识,同时又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地把大脑中沉淀已久的东西清零,让自己回到原始状态和空灵状态,让心灵有足够的空间发展新的智慧。这两种努力看起来是矛盾的,但却统一于学生使用知识的过程中。当学生进入使用知识的状态时,学生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相关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优化学生思维而忽略学生知识体系的有序形成,需要寻找知识形成与思维优化二者的平衡点和契合点,即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转化,需要更多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与方法。

对基础知识即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等的有序形成,可以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及课后复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在专业的有序框架下梳理、编写课前预习内容,指导学生梳理已储存的知识,发展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实现学生有效储备和使用知识的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的学情,设计情境或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合作交流,探求高中数学问题分析、解决的思想方法,并引导学生归纳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和常用变形技巧以及思想方法。

二、问题驱动学习,激活学生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能力。真真的学习是从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开始的,而我们传统的课堂更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状态,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维走,自己的思维无法打开,很难养成学生独立主动思考的能力,这样的学习是无法持续的,也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事实上,所有的思维都是从问题中形成,没有问题也就谈不上思维,学生学习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其中的转变靠的就是思维,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以问题的方式和手段达到让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目的,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而不是只停留在“知道”、“了解”的层面,只有深刻理解知识,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些知识才能运用,并且在运用的过程中生成新的问题,再通过解决问题,激活和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归纳思维等。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立足于“问题”,积极开展问题化学习,通过系列的问题或设计问题链来启迪学生思维,推动学生持续性学习,以学生的问题发现与提出为开端,通过有层次、可扩展、图示化、可迁移的问题系统贯穿并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最终实现知识的整体构建与高效迁移。

三、小组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思维

新课程改革积极在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学生的各种有效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思维品质。小组合作的重点在于小组合作是否有效,也只有有效的小组合作,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充分利用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具有不同思维品质的学生之间的共同探究、讨论,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

四、适时反思讨论,优化学生思维

反思应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记忆,要求反思者以具体的教学活动或学习过程为基础,选好反思的切入点,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阐释,并开展交流活动,推动反思的深入。一方面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渠道、环节和手段。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名,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作为教师既要注重教学设计,更要注重教后反思。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上课时,教师可设计反思基础知识的易错点和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也可反思分析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涉及的基础知识及用到的变形技巧或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可在课后引导学生反思对自我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环节以及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反思,通过讨论、反馈练习等途径对所学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等进行概括性总结。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六、强化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思维品质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应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变得敢讲了,能讲了,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课上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忙得不亦乐乎,教师也陶醉于自己创造的活跃的氛围里,却常忽略了对教学本质的追求与探索。诚然,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教师必须把握好一个尺度,要动而不乱,动静分明。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并指正错误之处,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指明纠正错误的方法,在实质上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和无言的感动。动而不乱,动静分明,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体系,不断吸取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究学习方法,引领和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邓小荣.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8).

论文作者:王君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王君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