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1]2004年在《主题居住社区的户外公共空间环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住房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住房商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品质、高格调、人性化、舒适化成为衡量住区质量的新标准。主题居住社区迎合了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趋势,代表了当今中国的居住文化。主题居住社区具有鲜明的主题构思和规划概念,在塑造特色景观的同时,提供完备的生活、娱乐设施和服务,户外公共空间环境的空间、景观、娱乐休闲设施的组织与设计遵循着整体性的原则,突出了个性化的环境特征,展示了不同以往的居住区新模式。论文以我国主题居住社区的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实例为依据,分析了这种房地产的现象,以及现象背后的本质——居住环境中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的回归,并进一步阐述了主题居住社区的户外公共空间环境对重塑地方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分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讲述课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框架;第二章,主题居住社区的产生,主要讲述主题居住社区产生的土壤、主题的分类与构成;第叁章,居住社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的构成,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活动空间场所以及个性化的环境特征;第四章,主题居住社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的营造,主要讲述住区的总体规划、自然主题的刻画和生活主题的刻画;第五章,主题居住社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的地方特色,主要讲述户外公共空间环境与地方性元素的关系和尊重地方性的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李仲坚[2]2010年在《广州居住区人性化景观设计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对人的关怀提高到了更高的境界。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节奏的改变,居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是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文章以调研剖析为依据,从人性化的角度探讨广州居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营造方法。由于居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最终都是要给人使用的,所以满足人的需求就成为景观设计的目标。因此本文研究居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重点就在人性化设计上。居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户外空间及其设施进行优化,令使用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舒适。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本文从对我国传统住区“人性化”和西方近现代住区“人性化”发展的思考,指出了我国现代住区中人性化空间的发展趋势。从住区、人性化等相关观念的解析到对人的基本心理、生理、活动行为及尺度,以及人与居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关系的探究,提出了人性化的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求。并对户外公共空间中最有代表性的绿地系统、休闲空间、交往空间、观赏空间人性化的空间塑造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人性化户外空间的营造方法。本文力求通过对人性化的户外公共空间的初步探讨,使人们对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住区活动的行为主体——人,能进一步地了解与思考。
李小云[3]2012年在《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是二十一世纪两大显着趋势,也是政府和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在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快速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框架和老年居住及长期照护供需矛盾日益深化的背景下,论文综合社会、人口、生理、心理、行为、建筑、规划等多学科的知识,将老年社会学与社区规划内容相结合,研究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有利于完善城市老年居住研究理论体系,以及完善城市规划研究中“需求—规划”、“社会—空间”关联方法的认知;可以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在社区层面的规划建设;也有助于老年人更加友好和谐地与其他年龄群体共处,促进社会融合;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还可以更具体地从社区层面完善城市规划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调控机制,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实现社会公平。论文首先探讨了老年社会学、人与环境、精明增长、社区规划等相关理论及其对本次研究的指导意义,然后就境内外城市老年居住模式及老年友好社区的研究与实践进行回顾和梳理,通过国际比较,提出原居安老模式应成为中国未来老年人的主要居住模式,以及应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结合中国国情,构建能同时满足物质性和社会性设施及服务的老年友好社区,从而建立原居安老模式与老年友好社区规划建设的互动关系。同时,基于“需求—规划”研究主线,论文对原居安老模式下老年人需求特性进行分析,并结合调研内容构建了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的,包括社会支持、物质环境支持、政策支持、信息技术支持等内容的老年友好社区支持体系,以及基于社区支持体系的老年友好社区规划内容体系。论文提出了包含住房、健康与安全、老年文化、老年服务体系、年龄融合等规划内容的老年友好社区社会服务规划策略;以及包含土地使用、居住单元、友好开放空间、友好交通环境、老年服务设施、旧社区适老改造等规划内容的老年友好社区物质环境规划策略。为了让老年友好社区的社会服务规划和物质环境规划更好地融合,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的整合与调控策略通过规划整合、主体利益调控、促进政策和措施等内容,促进规划从社会服务目标到空间资源配置的全过程落实。论文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基本观点,并指出本研究可以从老年人需求的差异、地区城市的不同、迁移机制、居住满意度、评估体系等视角和内容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汪莹[4]2016年在《居家养老模式下的社区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老龄化中国的来临随之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和日益增长的老年人比例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政府针对老龄化时代可能会存在的或已经存在的社会问题也做出了相应的举措。如何养老?如何让老人身心健康的安度晚年?如何借鉴国外养老经验实现中国的特色化养老?这些都成为当下引以思考的社会问题。在中国,绝大多数老人的养老基地是家庭,自然离不开所生活的居住区,老年人是当下为数众多、对社区依赖性很大的社会群体。现有居住社区内的公共环境设施设置与日益增长的老年居民使用问题所形成的诸多不适应性因素,成为影响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迫切问题。本文基于居家养老背景,选取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以老年人生活的居住社区为载体,探讨适合老年人在居家养老模式下的社区公共环境设施的现状与前景,整篇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论文的研究背景、阐述相关概念,对研究范围进行界定,并提出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收集,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现状做了简要概述,并结合国内外养老社区及其公共环境设施相关实践做出归纳,为后文改善我国现有居住区老年人使用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提供了有力依据和借鉴。第叁部分,运用问卷调查、采访、拍照等方式,对选定的武汉市较典型的大型社区实地考察,对其整体布局及社区内公共环境设施的老年人使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百步亭社区进行个案研究。第四部分,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的特殊需求,结合老年人体工程学,对老年人所使用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提出特殊要求,为下一章归纳总结出兼顾老年人使用的社区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作理论化铺垫。第五部分,结合前四个部分提供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针对现有社区老年人使用的公共环境设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与相应的改进意见。第六部分,对整篇文章的总结归纳,并提出笔者对居家养老模式下的社区公共环境设施研究不足之处以及对其设计前景展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为今后的老年人居住社区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进而完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李珊珊[5]2006年在《夏热冬冷地区居住社区公共空间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具有极端性,尤其是户外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导致城市建筑环境的能源消耗增加。居住社区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提高居住社区公共空间的热舒适性对于减少城市建筑环境能耗,提高居住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对夏热冬冷地区居住社区公共空间气候适应性问题讨论入手,详细论述了影响居住社区公共空间气候适应性的相关要素:建筑界面、街道环境、景观环境、服务设施。通过实例分析和文献综述,分析了中国传统居住社区公共空间的气候适应性特征,以及国外居住社区公共空间中的节能与气候适应性对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武汉市居住社区公共空间可持续性调查,以及作者自己设计的气候适应性实验,及实例分析,结合武汉市气候特点提出了居住社区公共空间建筑界面、街道环境、景观环境、服务设施四个层面的具体设计策略。本研究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项目号:50578067)——“夏热冬冷地区基于节能及气候适应性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的子课题之一,主要采用的是归纳演绎、实测量化与社会调查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对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社区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能为国内今后有关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以及为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师的设计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马静[6]2011年在《郑州市增进交往的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增进城市住区的邻里交往被世界范围内的多个研究领域视为研究热点,论文的研究目的即在于从住区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角度探讨增进城市住区的邻里交往。以郑州市内的4所住区作为调查研究的重点个案,针对调查需要设计了“住区静态活动及人际互动基础信息调查表”、“住区商业街、市场的步行和机动交通数量以及住区公共座位状况调查表”,通过统计记录、问卷、访谈、拍照等方式收集了大量数据,深入、细致地比较分析了冬、春、夏叁个季节中,4所住区公共空间环境中的静态活动数量,夏季工作日4所住区公共空间中的人际互动状况、座位使用情况,以及4所住区中邻里关系的状态,人们对邻里关系发展趋势的预见和愿望,人们在住区公共休闲空间中的行为需求等。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入手,将影响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的社会、历史原因分析、归纳为8个方面;在深入剖析8方面社会历史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导致城市住区邻里交往衰落的共性、根本因素在于——人际互动契机的减少。增进住区交往的关键在于人际互动契机的营造。进而确立“人际互动契机的营造”为增进邻里交往工作的指导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将致力于增进住区交往建筑师的角色任务划分为2个方面,并将第(2)方面的角色任务分为2条研究思路和多个研究方向,具体的划分如下:(1)积极配合住区“策划性群体活动”中的互动契机营造;(2)建筑师单纯职业范畴内的互动契机营造。1)通过增加或强化客观现实因素对主体需求的满足,诱发人们参与、使用住区公共空间或环境设施,从而诱发浅表性的人际互动,营造更多、引发互动可能性更强的人际互动契机:①强化住区内现已存在的人际互动契机;②在住区内营造新的人际互动契机。2)通过规划设计手段使人们难以回避对某些空间的介入,增加碰面、互动的几率,以营造更多的人际互动契机。根据上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的指引,在对郑州市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论文针对十余个更加具体的研究切入点展开研究。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一些研究切入点貌似老生常谈,但作为课题小组在历经大量研究、分析之后对住区物质空间环境设计的重新回归,与现有大多数建筑师在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对这些问题的考虑有所不同。对其重新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从“人际互动契机营造”的角度,充分发掘或增强它们的功能特性,使其在更好满足主体需求的过程中,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从而强化和增加其引发人际互动的可能性。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变迁,人们的居住生活需求也将不断发展变化,将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的因素,因能满足主体发展变化的生活需求而构成新的“人际互动契机”。建筑师在生活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留心发现,大胆、积极地展开构思,在设计落成、投入使用之后继续跟踪调研,对设计的过程和设计思想不断地加以修正和完善,将既有的或新生的“人际互动契机”持续地融入到以后的设计工作中去。
周彦真[7]2014年在《基于性别差异的居住社区户外空间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和住宅房地产开发的日趋成熟化,居民对住区户外空间环境的要求也日趋变高,从过去单一的绿地空间变成丰富多样的社区户外空间环境。居住社区作为居民日常主要活动场所,合理的户外空间设计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满足使用者需求,激发住区户外空间的活力成为了设计者思考的问题。在居住社区户外空间设计上,性别空间差异是人们长期忽视的问题。设计师往往只考虑住区内不同年龄层次使用者的心理行为需求的差异性,使用者自身性别差异因素很少被考虑到设计中。设计者大都以一个无性别的,标准的“人”为使用者来考虑空间设计,从而忽视了性别差异空间的存在和不同性别的空间需求。这样的空间设计往往会带来诸多空间使用问题,导致设计的非人性化。此外,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对城市环境建设的影响日益增大,“女性经济”渐渐也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支撑,越来越多女性以自己的名义购买房子,女性群体形成一股新兴的购房主力。住区作为城市规划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新发展将会使城市规划和设计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将性别差异视角引入到居住社区户外空间设计中,正视女性需求,重视性别的差异具有必要性。本文选取了厦门地区的四个社区户外空间作为调研对象,通过访谈、问卷、行为记录、数据统计等研究手段针对不同性别使用者在户外空间的活动范围,在不同类型户外空间的活动内容(包括了住区广场空间、公共绿地空间、健身器运动空间、底层架空空间这四类典型户外空间),还有户外安全及设施需求等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调研得出不同性别使用者在居住社区户外活动方式、空间选择、行为分布以及空间需求存在差异性。而产生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除了使用者自身生理心理差异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之外,还包括了空间类型、空间分布、空间感受等户外空间因素。通过分析总结出了在社区中舒适的环境、安全性强的户外空间和便于女性开展“家庭”户外活动的场地设施是吸引女性户外空间使用的重要因素。最后,针对已有的研究结果和现有社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改善建议。本文最终的目的不是去批判空间设计中只为男性设计的性别歧视,也不是要在空间中强加纯女性化的空间环境,而是希望能为居住社区户外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填补以往设计研究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居民户外的多层次需求,营造出舒适,多样的居住生活环境。
张斯茗[8]2014年在《哈尔滨城市居住社区户外健身空间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掀起了居民的健身活动的热潮,社区户外健身空间作为“全民健身计划”重要的网络节点,其作用渐渐突显出来。如何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高品质的社区户外健身空间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哈尔滨城市居住社区的户外健身空间的设计进行研讨,以期促进居民健身活动空间的建设和提高其功能效率。本文对哈尔滨城市居住社区户外健身空间的设计影响因素、空间构成要素、空间的分类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对哈尔滨城市主城区内的一些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之后,对照国家相关规定与居民需求,进而提出了哈尔滨的社区户外健身空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哈尔滨城市居住社区户外健身空间的设计方法,包括:户外健身空间的设计定位—寒地城市定位和欧陆特色定位;户外健身空间的设计研讨—选址布局、规模尺度、场地设计、相关设施及绿化配置;户外健身空间的设计对策—体现城市文化特性、注重冬季适应性、确保安全性、兼顾多样性、保障持续利用性。本文通过研究,在满足居民健身活动需求的基础上顺应哈尔滨地域文化特征,建立整体的设计体系,希望对今后哈尔滨社区户外健身空间的设计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性意义。目前我国对社区户外健身空间设计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并没有明确的设计指导和操作性的研究,对于寒冷地区的社区户外健身空间设计的研究则更少。本文旨在通过对哈尔滨社区户外健身空间设计的研究,希望对社区户外健身空间设计研究有一定参考意义。
王伟[9]2007年在《西安社区公共环境设施的人性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居住社区不断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档次与质量,他们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居住社区公共环境设施是建立居住社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居住社区公共设施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能够居住在绿色生态住宅社区里成为每个城市人的梦想。在社区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主要针对当前住区外环境建设中存在着“缺乏对人的关怀”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探索了相应的理论及对策。从空间论、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的角度对住区外环境的空间构成,人的户外活动心理现象,人的户外活动行为特征及行为习性进行了人性化分析研究,提出社区外环境公共设施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原则。从住区外环境的空间划分、场地及设施、交通组织、景观等方面探讨了人性化的设计对策及方法。通过全文分析研究,总结了西安现今城市居住社区户外环境公共设施存在的显着问题,初步提出了人性化社区外环境公共设施评价要点,并提出了具体的可供探讨的人性化社区外环境公共设施的设计方法建议,从而总结出人性化社区外环境公共设施应坚持的重要观点。
丁宇[10]2006年在《当代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有叁亿六千万儿童,约1.26亿居住在城市中,今天高速的城市建设和突变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着身边的一切,也正在夺走儿童可以自由游戏的空间。今天城市中到处充满着噪音、污染,疾驰的汽车飞奔而过,一座座钢筋混凝土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漫无边际的网络交通编织着现代都市生活。儿童——国家的未来却在城市缝隙中堆积他们的童年,在喧闹和危机中寻找着属于他们自由的天地。在发展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口号下,城市规划机械地按照功能切割土地,切断了城市作为有机体的系统性,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联系。此时儿童的游戏空间只能隐藏于虚无飘渺的城市绿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中,隐藏于并不成熟的城市公共政策中,游离于城市各种开放空间中。可持续发展原则出现在今天各种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发展计划中,目的是为以后的人类生存留有发展空间。实际中却疯狂地掠夺未来人类的资源,巧言辞令的忽视、抛弃眼前的“未来”。殊不知儿童的发展才是所有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关心儿童健康成长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专业视角关注儿童的游戏空间,运用专业方法探讨儿童游戏空间的规划问题,最终旨在利用专业知识来探寻如何建造一个适合儿童成长的城市,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研究儿童游戏空间,以现状调研为基础发现实际中的问题,借助国外的研究尝试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回答什么是适合儿童的空间,进而探讨儿童游戏空间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可能和居住区中的构成布局。本研究关心的不是微观下儿童游戏场地的设计,而是作为儿童成长中城市必须提供的人工品如何在规划上实现。当然本文只是一个开始。
参考文献:
[1]. 主题居住社区的户外公共空间环境研究[D]. 张继.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2]. 广州居住区人性化景观设计探讨[D]. 李仲坚. 华南理工大学. 2010
[3]. 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D]. 李小云. 华南理工大学. 2012
[4]. 居家养老模式下的社区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研究[D]. 汪莹. 湖北工业大学. 2016
[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社区公共空间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 李珊珊.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6]. 郑州市增进交往的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 马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7]. 基于性别差异的居住社区户外空间设计研究[D]. 周彦真. 华侨大学. 2014
[8]. 哈尔滨城市居住社区户外健身空间设计研究[D]. 张斯茗. 东北林业大学. 2014
[9]. 西安社区公共环境设施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 王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10]. 当代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研究[D]. 丁宇. 华中科技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