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有效研究
引言: 整体教育的提升,使得国家公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家长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教育问题。现如今的“中考”被称为“小高考”,这一说法的不断延续,促使教师对初中的教学有了一个更进一步全新的认识,做为“小高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也必将成为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一、提高教学效率,改变教学模式
应试教育的不断形成和壮大,使得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了更大的压力。九年级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大家的起跑线相同,零基础学习,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之前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注重化学学科的特点,利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多角度,多层次挖掘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化学学习的动力。例如:化学绪言课中,以一则化妆品广告为情境导入,该广告为了突出该公司研发的化妆品的天然性,与化学工业产品做对比,呈现出“我们恨化学”的字眼,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想要了解化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也由此辩证的看待这则广告的科学性,辩证的理解化学。
以往的硬性式灌入法学习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充满了压力和紧迫感,也缺失了学习本该有的兴趣和主动性,这种课堂教学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不能达到教学最终的目的。所以,教师应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会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一、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中寻找乐趣
教师在授课时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课堂,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对于教学的内容充满了兴趣,这个过程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呢?首先人与人之间是相互接纳的过程,师生亦是如此。只有相互接纳,才可能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最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高境界。其次,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的最主要平台。实施有效教学就是达到高境界的有效途径。有效教学包括课下,课上和课后三个层面。
明代思想家朱伯庐的《治家格言》里说:“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优化教学设计即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关键。备课虽然是教师的基本功,可是很多教师的备课存在着很大问题,突出表现在过于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忽略了备学情,备自身的教学风格。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三人行必有我师。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到集体备课的力量,因为集体备课可突出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通过群策群力,能够更好地剖析课标与吃透教材,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优化的教学策略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微观概念不易理解,用微粒解释宏观的变化更添了难度,集体备课时有老师提出:用彩色磁铁代表不同的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利用铁的磁性进行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形象直观,注意到了细节问题,不失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方法。
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有个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相长,因此课后反思不但要针对教师,同时更要针对学生本身。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回顾课堂中的不足和亮点,及时总结,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效果。很多学生都有错题本,这就是学生进行学习反思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使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合作学习越来越体现出它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课可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进行实验的学习方法,而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最终以小组为单位得出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于实验中最终得出的结论。在进行小组分组学习时,教师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优劣性、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学生的男女比例进行均匀和谐的分组。这样在小组学习中可以起到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带动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共同学习,也让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易于发表对于这一学习内容的见解和问题,从而让学生对化学学科充满了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整体能力也由此有了提升。
二、将实践与课堂统一起来,达到双向学习
作为起始学科,化学学科对于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好奇感,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以及化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化学学科的课堂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双向学习,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也让学生对于课外实践充满了好奇心理。将课堂上的各种理论在课外实践中得到验证,既保证了学生对于化学课堂中教学内容的记忆,验证了化学教学的严谨性,使得学生对化学课堂的认识和了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又为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研究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总结: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研究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并且将这一问题视为日后在教学方向研究的对象和目标,同时这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保障有效课堂的构建,提升初中化学的课堂质量,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对化学的学习和认识更加丰富和充实。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断反思,不断进取,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不断的减少遗憾,在不断减少遗憾的同时,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路上少走弯路,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共享生命成长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胥占波. 初中化学课程的有效教学研究[J]. 南北桥, 2017(2):113-113.
[2]罗文英.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 考试周刊, 2016(87):145-145.
[3]韦远艳.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 中华少年, 2017.
论文作者: 徐青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化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学科论文; 初中化学论文; 这一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