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EW和TOPSIS方法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以长三角为例_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基于IEW amp; TOPSIS法的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论文,为例论文,旅游业论文,竞争力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0-8462(2009)12-2044-06

对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进行评价,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二是评价方法的选择。就评价指标体系而言,国外学者早期是以旅游目的地形象或吸引力展开探讨的[1],之后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基础来构建竞争力指标体系[2],近年来不少学者将两者结合起来构建评价体系[3-4]。国内学者主要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基础[5],也有学者从竞争力决定或影响因素[6]、形成过程[7]、二维角度[8]等构建指标体系。总之,国内外学者多数借鉴波特的钻石模型来分析评价旅游业竞争力,研究的内容和结论比较相似;有的学者构建的指标难以量化;有的指标体系虽较全面,但是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混乱。

就评价方法而言,使用较多的是德尔菲法[9]、层次分析法(AHP)[9-11]、主成分分析法[8,12]、聚类分析[8,13]、重要性—绩效分析(IPA)[4,14]等。德尔菲法、AHP法、IPA法无法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主成分分析法对样本容量有较高要求,聚类分析不能充分体现类内的细节差异。

因此,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展开:①基于对旅游业基本概念的诠释和对城市旅游业竞争力内涵的认识,构建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②阐述评价方法——信息熵赋权(IEW,Information Entropy Weight)和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优劣势,并就旅游业竞争力提升、区域合作等提出政策与建议。

1 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定量分析和评价城市旅游业竞争力,是以建立科学、全面、具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前提。本文以对旅游业概念的界定和对城市旅游业竞争力内涵的认识为出发点,来构建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1.1.1 旅游业概念的诠释。长期以来,“旅游业”概念始终没有形成统一认知。本文参照WTTC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15-16],将旅游业定义为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行业群体组成的集合。同其他传统产业的定义相比,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其界定标准是其服务对象,它的“同类属性”是满足“服务对象”即旅游者的需求。因为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术界对旅游业的边界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本文依据各旅游企业对旅游产业的影响程度,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8],将旅游行业划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层面是指与旅游活动直接相关的行业,构成旅游业核心层,由宾馆、旅行社、景区构成;广义层面是指与旅游业有较大关系或与旅游有间接联系的行业,构成旅游业支撑层。

1.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国外学者对旅游业竞争力的认知,侧重点经历了产业发展—决定因素—市场占有程度—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过程和变迁。但从整体上看,学者对其定义更趋向于关注旅游业的市场占有、增加财富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7]。国内学者认为其既有产业竞争力的性质,又有城市竞争力的属性[10],它除了强调“经济意义”上的能力外,还包含“社会意义”、“环境意义”等方面的能力[18]。因此,城市旅游业竞争力是指在城市的旅游产业本身素质和城市旅游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在旅游市场上销售其产品反映出来的城市旅游经济所具有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经济能力、“社会意义”、“环境意义”等能力的综合表现[10,16,18]。

基于对旅游业基本概念的诠释和对城市旅游业竞争力内涵的认识,本文构建的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级(图1)。

图1 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值

Fig.1 Evaluation indexes system of urban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 weight of indexes

1.2 评价方法的选择

1.2.1 TOPSIS法基本原理

TOPSIS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由Hwang & Yoon[19]提出,已被广泛用于决策评价,也被运用于旅游饭店质量[20]和航空服务质量管理[21]评价,但在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中,国内外学者还没有涉及。TOPSIS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评价对象与理想解、负理想解的距离来进行优劣排序,该方法只要求各效用函数具有单调递增(或递减)特征,是多目标决策分析中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22]。

多目标决策一般要对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TOPSIS法也不例外。权重的确定方法,可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类。主观赋权法如德菲尔法、层次分析法等,这些方法较为成熟,但主观性较大;客观赋权法如主成分分析、均方差、信息熵等方法,客观性较强。本文采用信息熵赋权(IEW),可利用原始数据客观地得出指标的权重。

1.2.2 TOPSIS法基本步骤[22]

(

1.2.2.4 评价对象的综合排序。继续用IEW & TOPSIS法对评价对象进行多层次的综合与排序。此时,各评价对象下一层次的贴近度组成上一层次的评价矩阵数据;仍用(1)-(3)中公式(1)-(10)定权、排序,最后得到全部评价对象的综合排序,并据此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

2 实证研究:长江三角洲为例

2.1 数据采集

数据主要来源于《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统计年鉴2007》、国家旅游局网、江苏省旅游政务网、浙江旅游局网、国家公园网、中国文物局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7、江苏统计年鉴2007、浙江统计年鉴2007、上海统计年鉴2007、各省市200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和环境状况公报等。

2.2 计算结果

3 分析与评价

3.1 解析由IEW得出的权重值

3.3 解析总排序

根据值的大小,将16城市旅游业竞争力分为五个层次,具体如下:

第一层次(>0.6):上海,是旅游业竞争力超强市。上海是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的龙头,其旅游资源禀赋虽不占优势,但其它方面的实力远远超过其它城市,具有强劲的旅游竞争优势。上海要以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商业为主要吸引物,在建构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的旅游圈层中与其它城市形成明显的资源互补,进一步发挥旅游业龙头作用。

第二层次(0.6≤<1):杭州、苏州和南京,属于旅游业竞争力强市。苏州要加强旅游接待能力,杭州的社会经济实力有待提高,南京在各分指标上均属3、4排名,与总排名一致,在提高旅游竞争力方面,要从各方面共同努力。总之,这三个旅游城市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杭州以“休闲之都、天堂之都”、苏州以“水乡古镇、人间天堂”,南京以六朝古都之深厚文化底蕴,通过差异发展、竞合发展战略,实现资源互补、市场互享、营销互动,合作“双赢”。

第三层次(0.4≤<0.6):宁波、无锡、绍兴,属于中等旅游业竞争力城市。在旅游发展策略上,要与周边城市加强区域合作,走大旅游的发展道路。如宁波要充分把握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这一良机,加强与长三角腹地主要旅游城市的联合,尽快融入长三角旅游经济圈中;无锡开发“环太湖旅游区”时,要联动湖州、苏州,共创文化太湖品牌,避免旅游项目的重复建设。

第四层次(0.2≤<0.4):台州、湖州、扬州和常州,属于竞争力偏弱的城市。

第五层次(<0.2):嘉兴、舟山、镇江、南通和泰州,属于竞争力最弱的城市。台州各项排名相对较一致,从区域旅游发展的角度来看,台州可借甬台温铁路建成之契机,有效促进台州与宁波、温州旅游区的实质性联合和浙东海滨旅游线的加速形成,这样有利于其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业业绩。扬州、镇江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竞争力趋于减弱,过去的旅游优势不复存在,应充分认识所处地位,扬州在挖掘旅游资源优势的同时,更要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整个社会经济实力;镇江则要从整合资源、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入手,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同时,两城市在区域联合上,要与南京加强合作,在资源共享、产品联动开发、市场共拓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宁镇扬旅游专线”。舟山旅游资源、旅游接待实力相对于其旅游产业业绩的竞争力较强,说明其旅游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今后要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促销、旅游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嘉兴因空气质量较差,其它生态环境指标有的也偏低,在竞争力总排名中列倒数第五,有必要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土地置换、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常州、嘉兴、湖州作为环太湖城市圈的重要城市,在区域合作方面,要与苏州、无锡形成资源互补,主动接受上海辐射;南通、泰州旅游竞争力最弱,体现在旅游资源、旅游接待能力、社会经济实力等多方面,这两个城市在提升社会经济实力,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改善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其中,南通将随着苏通大桥、崇启大桥、沪通铁路的相继开通,突显其特殊地理位置,接轨上海,融入苏南快速通道,旅游竞争力也将随之有所加强。

总之,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竞争力各项指标的科学排序中,明确该城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所处的地位,寻找与其它城市的差距,二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国内区域性合作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树立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一体化意识,谋求区域大联合,以互利为基础,以共赢为目的,利用空间上的整体性和资源上的互补性,共同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目前,要以上海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在进一步增强上海市的辐射力和驱动力的同时,逐步实现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共有、市场共享、设施共建、品牌共塑、信息共用[23],完成2003年“长三角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中提出的联手建立“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的目标。

4 结论

第一,以对旅游业概念的界定和城市旅游业竞争力内涵的认识为出发点,构建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逻辑性、层次性强,反映的内容较全面,指标数字化特征显著;第二,利用IEW,由客观数据得出评价指标的权重,避免了权重确定中的主观性或计算复杂性,并且得出的权重值对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三,将16城市旅游业竞争力划分为五个层次,探讨各城市在各准则层的优劣势,并就区域合作、竞争力提升等提出政策建议;第四,IEW & TOPSIS法是多目标决策方法在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中的应用,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拓展了该研究领域的评价方法。

标签:;  ;  

基于IEW和TOPSIS方法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以长三角为例_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