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沥青路面养护常见病害及修复技术论文_王勇

探析沥青路面养护常见病害及修复技术论文_王勇

大庆市交通运输局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沥青路面以沥青为粘结材料,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噪音低、开放交通快、养护简便等特点,是当今公路建设中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形式。受公路环境、车辆荷载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病害越来越多。为了保障公路的安全运营,本文阐述了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原因,并对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修复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沥青路面养护;病害;原因;修复技术;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在投入运营后,受各种因素影响,会产生大量病害,如果不及时进行修复,会由功能性损害转变为结构性损坏。基于此,以下就沥青路面养护过程中常见病害成因及其修复技术进行研究。

1、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及其原因分析

1.1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主要有:(1)裂缝病害。裂缝病害形式是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形式,而这一病害形式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路面结构压实不足,使其无法达到规定的强度,或者是因施工不当,对沥青混合料接缝处碾压不密实,使其在车轮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2)车辙病害。车辙一般产生于高温季节,在车辆反复作用下因沥青路面产生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的。(3)坑槽病害。导致沥青路面工程坑槽病害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为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拌合不均匀,沥青含量较少,不能将矿质集料有效粘结,在高速行驶车辆轮胎的作用下,细集料被吸出,导致局部坑槽。

1.2沥青路面病害的原因分析。沥青路面经过长时间运营以后,会产生很多病害,其原因有很多,具体表现为:(1)社会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客货运量得到快速增长,超载车辆对公路路面的破坏也日益严重,促使路面加快产生开裂,甚至局部下陷。(2)施工原因。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原料质量、搅拌、运输、铺摊和压实等几个方面。由于沥青混凝土在路面施工时需要经过搅拌、铺摊和压实等一系列过程,因此其集料必须具备足够强的抗磨耗能力和抗压碎能力。这样才能承受住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作用,保证路面拥有足够的抗滑能力。沥青混凝土的性能主要有抗疲劳性以及稳定性等,这些性能对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甚至还互相矛盾。比如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裂性能,通常要求沥青的用量多而集料的用量要少而细,但这样的路面到了夏季很容易出现辙痕以及泛油等情况。原料的搅拌过程也直接关系着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质量,从而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建设质量。

2、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修复技术

2.1坑槽病害的修复技术分析。(1)热烘式坑槽修补技术。对坑槽破损处沥青路面利用相关设备进行加热,使其温度迅速升高至恰当温度,用乳化沥青对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处理,然后在整平、压实,从而达到对坑槽病害的处理,其本质就是一种小型的现场热再生沥青处理技术。但是由于该种方法将原有旧料与一些新料拌合重新利用,很难准确保证其性能和用量,虽然最后也能做到碾压密实,但是其压实度无法得到保证,其最终的修复效果并不十分明显。(2)挖补式坑槽修补技术。该方法是将坑槽损坏处沥青混凝土全部挖出,将坑槽底面的病害全部清理干净,随后将新拌的沥青混凝土注入其中,碾压成型,由于该种方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坑槽问题,因此是一种永久性修复技术。(3)喷射式坑槽修补技术。作为一种新工艺,利用自动坑槽修补车鼓风机强大的气流将坑槽内部的杂物清除出来,然后利用喷管将沥青混合料直接填补到坑槽内部,整个过程都是全自动化的,提高了修补效率,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2.2裂缝类病害的修复技术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填、灌缝修补法。作为一种常见的裂缝修补方式,填缝的目的在于阻止杂物和水进入到裂缝内部引起二次破坏。其修复程序首先是将裂缝中的杂物清理干净,随后将灌缝材料注入其中。一般而言,填缝修复技术有三种形式,分别是直接清扫后填缝、锯缝后填缝以及刻槽后填缝。(2)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将拌合好的乳化沥青渗入到裂缝当中,待其破乳水分蒸发之后从而达到修复裂缝之效果。该种方法可以采用拌和法或是层铺法进行施工,效果明显,能够使路面重新恢复平整。(3)沥青混合料罩面法。在路面裂缝破损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选用细粒径或中粒径沥青混合料做罩面材料,先用破碎机将破损严重的路段清除,随后将裂缝截槽,然后将沥青混合料填入、压实、整平。此外还有现场再生维修法、HAP综合裂缝处理法等。

2.3车辙病害的修复技术分析。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深度不同,所需要的修复技术也不同,并且在修复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1)微表处法。道路车辙分布范围广,全部采用铣刨换填法所需费用较高,因此对于车辙深度小于38mm的车辙病害可以采用微表处法,该类方法施工简单快速,可对重交通道路进行车辙填补和表面整修。作为一种预防性修复技术,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2)同步碎石封层法。利用同步碎石封层车将粘结材料与碎石同步铺洒在路面上,利用自然行车碾压行车单层沥青磨耗层,由于磨耗层表面粗糙,既可以平整原路面又可以增强其防滑能力。该种技术施工简单快速,能够迅速开放交通,同时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其性能和价格均有明显的优势。(3)铣刨换填法。对于失稳性车辙来说,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需将原路面铣刨到一定厚度,然后重新铺筑新拌沥青混合料。

3、沥青路面养护工程病害修复的质量控制

3.1原材料质量控制分析。(1)严格筛选生石灰,坚决不能使用消解不充分的石灰块,否则就可能导致沥青路面不平整;(2)严格控制好配料的比例和温度。具体来说就是控制好油、矿料以及石灰的比例,尤其应控制好石灰、水泥等具有较稳定特性的材料的比例,这是保证混合材料质量的基础,原料配比应充分,并注意配比环节中的温度,严格按照这两点配比出的混合材料,质量才有保证;(3)把握好混合原料的湿度,既不能太稀,否则会使沥青路面不结实,也不能过于黏稠,否则沥青路面难以压实,具体可从原料的搅拌、运输、以及摊铺厚度上进行控制。

3.2碾压温度控制。沥青路面病害修复的温度对混合料碾压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如果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比较高,则只需碾压较少的次数就能使沥青路面变得比较平实,并且密度也较高。但是,如果沥青混合料温度过高也会使钢轮容易粘连原料,从而导致沥青路面的压痕比较明显,对碾压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比较低,则需要多次碾压,且也容易留下钢轮的痕迹,碾过后的混合物颗粒分子较大,难以重新排列,从而影响碾压的平整度和密度,因此应特别注意控制好混合料的温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修复技术研究,有利于提高路面养护质量,减少路面养护支出,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因此,为提高公路通行人员行车质量及舒适程度,有必要对沥青路面养护过程中病害的成因及其修复技术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陈自强.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与修复措施研究[J].河南建材,2016

[2]邹友泉.昌九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7

[3]田存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与快速养护修复技术[J].交通世界,2017

论文作者:王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探析沥青路面养护常见病害及修复技术论文_王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