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标准首先提出,教育就是要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乐于提问。教师要扎实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下 小学数学 创新培养
数学教学,包括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训练,利用线段图帮助分析,讨论汇报,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在观察比较、辨别异同中解决问题。
一、如何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以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确的说明。所以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简单的认识。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让学生敢于提问。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学生习惯于解决教师或教材提出的问题,而不习惯也没有机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设置“问”的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心理上的疑问,形成悬念问题。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魅力。
2.大胆让学生善于提问。
(1)要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如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也就是要在实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知识的“结合点”找问题,也就是要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发现处处有数学问题。(2)鼓励学生在比较中提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较是在思想上将对象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习惯于比较两种事物的异同点,从而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教给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可从结论出发,追溯到必须知道的条件;或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
3.让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适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提问。教学中,学生即使提出一些很简单或根本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教师都必须根据情况作出积极的评价,并抓住时机进行引导,教学生如何分析题意、怎样问才有意义。对问得不好的同学,千万不要责备、讥笑,也决不允许班上其他同学取笑。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提出问题,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注意保护这些学生“问”的积极性。他们为了追求一次一次的成功,积极思考,全心投入,只要有机会、有疑问,便会毫无拘束地抢着提问,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扎实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国内外历来的数学课程都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的目标。
1.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训练与教法。掌握数量关系是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依据,学生不会审题、不理解题意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数量关系的强化训练,就会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基本数量关系、正确合理地解题。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时,结构特点是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但在解答过程中有一个已知条件要用两次,这是解答两步应用题中的难点,如果数量关系掌握不好,常常导致计算的错误。怎样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可以把题拆开,把拆题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有机结合,先给时间进行分组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进行训练。
2.利用线段图帮助分析,讨论汇报,激发学生兴趣,自主学习。在课上要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它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采用多种形式,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把抽象的问题通过讨论转化成直观的线段图,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升华。这样发挥了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作用,提高了参与的效度,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索的兴趣。
3.在观察比较、辨别异同中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是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出能突破难点的具有对比性的练习,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形成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激起他们寻根问底的认知心理趋向,
总之,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教师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发现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寻找解题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学生才能自觉地走上创造性学习之路,数学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数学素养就会全面得到提高。
论文作者:刘格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关系论文; 数量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