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际比较中的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体制论文,中国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承国家社科基金“八五”规划项目,江春泽教授、陈耀庭教授和雷达副教授合著的《国际比较中的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一书,由武汉出版社新近出版,笔者拜读后确感耳目一新。经济体制转轨的论著日见增多,其中不乏佳作,但本书与同类著作相比,其显著特点有三:其一,收集了大量国内外实际资料,其中不少是作者对经济转轨国家的实地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并以理论统帅资料,以案例证实理论,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使得该书得以翔实地、客观地对主要经济转轨国家转轨情况和问题进行国际比较。其二,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在广泛吸收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经济体制转轨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提出了不少独到的和创新的见解。转轨经济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异常复杂,无论是西方市场理论还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都没有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作者在理论上下了很大功夫,从而使本书达到了较高的理论高度。本书的理论分析框架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西方经济学的较强驾驭能力。其三,本书可读性强。作者从转轨的实践中提炼理论,又用理论观察实际,深入浅出。因此,本书不仅是转轨经济学研究者值得参考的一部学术专著,而且也是一般经济工作者了解转轨经济学、提高经济理论水平和增长经济知识、做好改革开放实际工作的一本入门书,同时也是一本国际经济读物。
本书是一部以主要国家经济转轨的实践为基础,从广泛的国际比较角度研究转轨经济问题的理论专著。其另一特点还在于,作者在本书的结构和内容的安排上做到了独具匠心。全书在阐述关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及主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其中在详尽地介绍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法国计划引导下的市场经济模式、日本政府导向型市场模式、美国政府微调型市场经济模式后,作者指出,由于各国历史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差异、各国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以及国家与市场的结合方式、范围和程度都不尽相同,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同时阐述了西方发达市场经济的产权基础和现代公司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相容性等问题,从而为全书对主题的分析和论述作了很好的理论铺垫。进而作者把视角放到所有转轨国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在转轨目标模式的选择上,作者认为,选择经济体制目标模式要根据各国原有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社会和历史的具体状况,以最大限度地取得转轨效益、降低转轨成本为目的来确定。作者研究了“激进式”转轨、“渐进式”转轨、“被动式”转轨,三种转轨方式的特点、实施的背景及利弊后认为,“激进式”转轨是以私有化改革为突破口,辅以宏观政策控制,从效果上看,转轨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转型衰退”,增加了转轨国家的转轨成本,“渐进式”转轨是由体制外向体制内推进,增量改革向存量改革推进,可以避免一次性调整的成本,“被动式”转轨本质上同“激进式”转轨相同。同时转轨的制约因素与转轨实际效果、转轨国家开放度与国际竞争力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色。作者以邓小平同志的理论为指导思想,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化改革到局部试点、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转轨方式以及在转轨过程中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等。这本书好就好在它是以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特色为中心,不是封闭地谈论中国,而是从世界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这不仅有助于从国际比较中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国改革的得失,而且还有助于从他国经济转轨中吸取经济教训,从而推动中国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