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财政金融调控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与政策选择_国内宏观论文

转型期我国财政金融调控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与政策选择_国内宏观论文

转轨时期我国财政金融调控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及政策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金融论文,理论基础论文,运行机制论文,时期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理论基础

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均衡是暂时的、相对的,而非均衡则是长期的、绝对的。传统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经济非均衡主要导源于市场因素,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经济非均衡主要导源于制度因素。对于处在体制转轨时期的我国经济,非均衡性既导源于市场因素,又导源于制度因素,因此,建立起能够反映我国转轨体制特征的非均衡分析理论显得尤为重要。

透过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微观经济学领域,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凯恩斯的宏观失业非均衡理论甚为流行,微观上的均衡分析与宏观上的非均衡分析长期处于割裂状态。透过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历史,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互脱节的现象也是十分明显的。在以国民经济的总体为考察对象时,一般总承认存在着过度需求,短缺与滞存同时并存。但在进行微观分析时又摆脱不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影响。这种以瓦尔拉斯均衡状态下的经济人行为来解释宏观非均衡现象的做法,就其研究方向而论,很难在理论上讲得通。唯有宏、微观经济领域都采用非均衡分析方法,才能使宏观非均衡理论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才能为转轨时期我国财政金融调控理论大厦的建立打下扎实的基础。

传统的均衡研究方法实际上把所有的市场都视作一个拍卖市场,价格的升降具有完全弹性,价格的信息可以及时畅通,无成本地获得。在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中,对立双方会自动地、无阻碍地调节自我的数量,均衡价格使市场都能够“出清”。这些假设条件在现实世界中是很难成立的。非均衡研究方法取消了上述不现实的假设,从而更加贴近现实。其主要特征是:(1)价格粘性假设。价格不能及时地调整供求, 不能及时地使市场出清。(2)数量调整假设。 由于价格不能及时地调整,行为人的理性反应是先调整数量,而不是改变价格。(3)广义均衡假设。只有系统内对立双方的作用结果等于零,经济便处于均衡状态,而不一定是所有市场的意愿供求相等。

非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当某些市场供求不均衡时,经济行为人在作出供求决策时,不仅考虑了传统的价格信号,而且也考虑了数量信号,结果市场通过数量信号的变动,使得每个市场的有效供求达到均衡。非均衡本质上仍是一种均衡,是一种广泛意义下的均衡。

非均衡理论的本质意义在于:(1)非均衡理论为政府如何判断宏观非均衡状态和如何根据不同的非均衡状态施以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非均衡理论认为,当价格根据供求变化而作出无限迅速的反应的假设不再成立时,市场的价格机制无法修复宏观失衡。既然市场机制无法使失衡的宏观恢复到瓦尔拉斯均衡状态,这就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减少宏观非均衡程度。(2)非均衡理论是能够架起联结宏微观经济的唯一桥梁,是过渡经济理论的基础。

总之,只有建立起能够同时反映市场因素与制度因素的我国转轨时期体制特征的非均衡宏微观经济理论,才能建立起转轨时期我国财政金融调控的理论基础,而只有建立了真实可信的理论基础,才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合适的调控运行机制,并根据不同的宏观非均衡态施以恰当的宏观调控政策。

全息非均衡理论〔1〕正是为了适应我国转轨经济的需要, 在综合考察市场因素与制度因素的基础上,从经济运行与经济制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所提出的一种非均衡理论。全息非均衡理论认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对经济具有调节作用的不仅仅是价格信号与数量信号,还有体制与制度本身这种非价格——数量调节信号。在考察价格信号、数量信号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基础上,引入非价格数量信号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将使经济的调节信号理论更加完备,从而使得进一步全面、严格完备地考察经济现实成为可能。全息调节是指价格信号、数量信号、非价格——数量信号对经济的共同调节。任何一种信号的单方面调节都不可能使经济得到最优,只有综合运用三类调节信号的杠杆作用,经济系统才有可能实现最优,才有可能实现广泛意义下的均衡。全息非均衡理论并不排除在不同的经济制度或体制下,在不同的国家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有时某一种或某两种调节信号起主导作用。例如,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价格信号起主要的调节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非价格——数量信号(主要是制度、政府因素)起主要的调节作用。随着体制转轨的逐渐过渡直至顺利实现,市场信号将逐渐加强,非价格——数量信号将逐渐减弱。数量信号无论对于计划体制、市场体制,还是过渡体制或各种各样的混合体制,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非均衡的研究方法,无疑应成为转轨经济的基本研究方法,而全息非均衡理论正是为适应转轨经济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理论。因此,全息非均衡理论理应成为处在转轨时期我国财政金融调控系统的理论基础。

二、运行机制

财政金融运行是指货币或各种财政金融证券在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与消费四个环节中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运行过程。这种运行如果正常,国民经济就能在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实现稳定增长,不然的话,经济就会出现大问题。实现正常的财政金融运行,是维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

构建转轨时期我国财政与金融调控的运行机制,必须根据转轨的不同历史阶段所表现出的宏观非均衡特性,在开放的大环境下,采取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办法。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财政与金融运行机制的目标模式应该满足下列几个健全的功能机制。

1.动力机制 无论是财政运行,还是金融运行,都是由主体和客体两部分运动构成的。其中财政主体是指参与财政活动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等,财政客体是指各种税种、税目、补贴、公债等;金融主体是指参与金融活动的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等,金融客体是指运动中的货币和各种金融证券,如股票、债券和信用票据等。财政与金融运行机制,就是指财政与金融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结构与作用原理。动力机制则是促使财政与金融客体在主体间正常运动的各种因素的配合及其作用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利益将得到充分考虑,各经济主体追逐利益的动机是强烈的,健全的动力机制是可以逐步建立起来的。

2.制衡机制 制衡机制是指约束主体过度的利益行为以及影响主体间权力和利益的各种因素的结构及作用原理。建立起健全的制衡机制对保证应用财政金融调控措施引导体制顺利转轨至关重要。

3.发展机制 发展机制是指影响主体自我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结构及作用原理。财政、金融调控机制只有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引导体制顺利转轨的重任。

4.调控机制 财金调控系统是由调控者、被调控者、调控手段、传导机制四部分组成。其中在财政调控中,调控者主要是指国家财政部,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厅(局),被调控者主要是指各类纳税人,预算支出的使用单位,企业的财务活动等;调控手段主要是指国家预算,国家税收,国家信用等。在金融调控中,调控者主要是指中央银行,被调控者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调控手段主要是指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关于传导机制,则随调控手段的不同而不同。这四个方面只有按一定的原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出健全的调控运行机制。

5.协调机制 体制的顺利转轨与经济的稳步高速增长,必须依赖于一个高效率的财金系统,而系统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又集中体现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上,特别是金融政策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上。

三、政策选择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将经济成本和社会代价压到最低限度,这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毫无疑问,在转轨过程中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受转轨进程与体制条件的限制,财政与金融政策对于消除经济非均衡的效应是不同的。因此,正确评估转轨不同历史阶段的宏观非均衡状态,分析清楚转轨不同阶段的条件、特征,搞清楚已实行或将要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财政金融的影响,这对于最后提出引导转轨顺利实现的财政金融改革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策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调控目标,调控目标主要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通货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转轨过程中尤以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缓和供求矛盾,提高社会总供给能力为主要目标。

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变量,实现总供求的动态平衡,除了要有完善的调控运行机制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微观基础,如果微观主体不能对宏观调控措施作出适应性反应,则政策效应几乎等于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是通过市场中介来间接调节企业行为的,所以其微观基础应满足以下条件:(1)具有敏感边际行为的市场主体。因为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总是通过人格化的市场主体对市场信号的接收和反馈过程实现的。具体来说,就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2)消除导致市场信号扭曲的非经济因素,鼓励正当竞争,限制区域封锁和垄断,使价格、利率等市场信号灵敏、及时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并能有效地协调微观决策。(3)市场体系的完善,这里的市场不仅指商品市场,而且也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房地产、证券等要素市场。

需要强调的是,处在体制转轨时期的我国非均衡经济,非均衡经济的原因主要是制度性的,而非政策性的,财金政策对消除经济的短期波动是有效的,但对于长期非均衡现象的消除,对于均衡取向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财政金融政策只能引导经济体制的转轨,但不能直接促成经济体制的转轨。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为了提高宏观调控效果,客观上需要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尤其是二者恰当的松紧措施,灵活的相机抉择更为重要。

注释:

〔1〕关于全息非均衡理论,参见笔者的博士论文。

标签:;  ;  ;  ;  ;  ;  ;  ;  ;  ;  

转型期我国财政金融调控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与政策选择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