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中段;古诗词;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一门小学基础课程,在素质教育推行以来,古诗词作为其重要部分,也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而且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教学,得到更多的成长和知识。因此,对于学生通过古诗词阅读,促进自身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诉求,更是符合了家长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期待。而且在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还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深入了解,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深切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来开展对有效教学方式的讨论。
一、注重阅读方法指导,促进学生细节完善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最为基础的还是在学生的具体阅读上。学生在朗读时存在问题,这对于学生之后的古诗词学习,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而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就需要教师强化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从学生的阅读细节入手,教授学生的相应的朗读技巧,帮助学生逐渐改正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阅读细节的完善。
常用朗读技巧可分为停连、重音、语气和节奏。尽管教师不需要将每一种技巧一一讲授,不过可以根据诗句,将最常使用的技巧慢慢渗透给学生,以期提高学生朗读技巧。以《早发白帝城》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一定发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朗读的细节,不能只是简单的读一遍,而是要注意诗词中的抑扬顿挫。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字词的重音和停顿,关注“朝辞”和“一日”上的重音变化。通过重音的标注,让学生思考这样读的原因,并且感受标注重音后,诗词在情感表达上的变化。教师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有效的改善朗读细节,不仅促进了学生更好的阅读,也能积极引导学生,对诗词情感的感受,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诗词中想要的表达的“行船之快”,以及作者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朗读节奏的引导,还能加深学生对诗句的印象,减轻默写负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新运用多种方式,提升学生阅读效益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情,来展开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不仅是符合学生发展的诉求,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选择。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愿意参与到课堂中去,基于此,就需要教师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古诗词的阅读教学中,除了一般的讲授法,教师还可以运用问题讨论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等方式,来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赠刘景文》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问题讨论法,在了解诗文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或者是让学生思考问题: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或者是同桌、前后桌讨论,来积极的参与古诗词的学习。又如《题西林壁》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自主学习法,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品味诗词中所表现的庐山美丽的风景。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曾经学过或者阅读过的,关于庐山风景描写诗词或文章;或者是去过庐山旅游游玩过的学生,让其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庐山是怎样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前明确一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自主学习。
三、通过阅读扩展延伸,丰富学生知识掌握
对于古诗词阅读教学,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讲述,而是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延伸。通过对古诗词做适当的延伸,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同时通过文本内容的扩展延伸,也能让学生对诗词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更好掌握。
以《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安西”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而西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渭城着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朋友元二分别。教师通过对学生扩展相应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西去的背景,以及西去路途的遥远和艰辛,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刻了解,同时也能有效地强化学生对诗词的情感理解。又如《渔歌子》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延伸诗人张志和的人生经历,让学生认识到诗人对官场黑暗的厌恶,以及对田园山水的喜爱。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张志和哥哥,怕弟弟隐居不回家而作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引入教学中,大意内容是劝弟弟早点回家。通过趣味性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效地丰富的学生学习知识掌握。
总的来说,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积极重视起来。在具体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实践探索,以此来对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以及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行,做出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武军霞.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7(34):66-67.
[2]陈娜辉.新课改视野下古诗词阅读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6(07):66.
论文作者:谭登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学生论文; 古诗词论文; 教师论文; 重音论文; 诗词论文; 庐山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