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联手抵制贸易保护主义——5.中国是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贸易保护主义论文,新一轮论文,受害者论文,国是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经济刺激计划,因其包含“购买美国货”条款,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警惕和担忧。
中国也毫不例外地受到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眷顾”。2008年12月初,欧盟通过了对来自中国的紧固件产品征收为期5年平均80%的反倾销税的决议。该决议成为欧盟迄今为止最大的反倾销案之一。此后,欧盟又决定对来自中国的焊管征收90.6%的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2008年12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全票通过支持美国商务部对从中国进口的特定钢管征收高达40%的反补贴税。2008年12月23日,美国商务部又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厨房用金属隔板和网架征收高达197%的反补贴税。除了欧美国家外,其他国家也在纷纷提高中国商品的进入门槛。巴西外贸委员会日前决定,同意受理巴西轮胎工业协会的申请,对从中国进口的公共汽车和卡车轮胎征收每公斤1.33美元的临时反倾销税。有鉴于此,很多人认为,中国是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这一观点的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一,经过30年年均9.7%的经济增长,中国已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贸易体,对外贸易增长始终快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中国外贸依存度也由此持续上升至70%左右,在全球大国中,中国外贸依存度最高。中国经济是名副其实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出口受阻将对中国造成沉重打击。其二,中国劳动力过剩,导致全球劳动密集型工序和生产环节纷纷转移到中国,形成加工贸易顺差大于贸易总顺差的局面,一些国家利用双边贸易不平衡要求中国开放金融、电信等行业并迫使人民币快速升值,否则以贸易制裁相威胁。其三,中国出口占世界总量的8%左右,是发展中国家中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但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非常激烈,容易引发贸易摩擦。中国目前遭遇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反倾销案件的三分之一,涉案金额每年高达300亿至400亿美元。
然而,就此断言中国是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未免过于武断。事实上,究竟谁是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是很难判断的。全球经济是一个整体,中国已全面、深入地融入了国际社会,开放国家的任何经济问题都有可能被放大从而波及中国,并给中国带来负面影响,除非中国回到30年前的闭关锁国年代。在经济危机面前,每个国家都是受害者,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受危机的影响更为深刻,这对于长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而言愈加明显,更何况这是自1929年世界范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各国势必都要想方设法渡过难关,这对美国而言更是刻不容缓。因为奥巴马政权刚刚成立,按照美国两党制的民主政治,奥巴马必须在短期内让经济有所起色,至少要维持相当水平的就业率,否则其将面临在野党及各利益集团的猛烈抨击,甚至有被弹劾的危险。从此角度出发,人们就不难理解“奥巴马新政”的出台原因了。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经典名言再次应验了。奥巴马新政的原则是美国利益至上。于是奥巴马可以不顾美国长期以来好不容易建立的“自由贸易大使”的形象,在各国已在G20华盛顿峰会上明确表态要“抱团取暖、共度时艰”的情形下,悍然实施“购买美国货”条款。该条款的实质是,以临时性的预算案立法,规避美国在国际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对他国承诺的义务,这让美国瞬间变为“保护贸易先锋”。
尽管目前的经济形势的确有迫使美国政府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举措的政治压力,但从长期来看,这一举措对美国自身而言极为有害。首先,它是对美国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直接违背,可能给美国带来无穷无尽的诉讼。即使国际法可以被实际的操作架空,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紧要关头,美国的“顶风作案”是对其一贯标榜的“自由贸易大使”形象的极大伤害,美国将会失信于包括日本、欧盟、中国等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其次,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势必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美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采购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采购出口国之一。美国从贸易保护中得到的直接利益,未必一定会超过其从中失去的商业利益。最后,可能对美国各州政府造成恶性示范效应。美国大约有35个州政府制定了类似“购买美国货”的法律,州地方保护主义的抬头,最直接的受害者并非国际贸易中的外国商家,而是对自由的国内贸易具有极大依赖性的全体美国人。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WTO成员方都不是《政府采购协议》的签署国。外国商家几乎很难把产品卖给美国政府。在联邦政府层面,对外国产品的采购通常不足其总量的5%,而在采购金额更多的州和地方政府层面,对外国产品采购的百分比可能更低。因而,“奥巴马新政”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尽管如此,由于中美互为对方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的一举一动无疑都会牵动中国出口商人的神经。虽然“奥巴马新政”目前对中国的直接负面影响有限,但中国需要时刻警惕美国政府将“购买美国货”条款推广到仅有部分属于政府资助的项目,并通过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新贸易保护主义形式,进一步扩大贸易保护范畴。为了减少以“奥巴马新政”为代表的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进出口的不利影响,政府可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坚定不移扩大内需。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已指出,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中国对贸易保护主义如此敏感,尤其是对少数几个贸易伙伴的保护主义高度敏感,再次表明中国对外贸易过于集中,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外需。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发展自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之路,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摩擦生热、以邻为壑”的贸易环境下变压力为动力,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
2.充分利用国际贸易体系及其多边规则,限制并阻止各种贸易保护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尤其是要限制和阻止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诉讼。强调扩大内需,但绝不能放松出口。如果不能保证出口适度增长,至少大体持平,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就会步履艰难。中国可利用自身在WTO内不断增长的影响力,着力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竭力创建稳定和可预见的全球贸易环境。由于WTO规则中还存在较多的灰色地带,在短期内尚无法有效阻止各国采取或明或暗的贸易保护手段,所以,中国还需加快推动与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实现小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尽量减少对欧美日等少数市场的依赖,通过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少贸易冲突。
3.利用充裕的外汇储备进行“订单外交”、扩大对外投资,以遏制贸易伙伴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并建立出口协调机制减少贸易摩擦。同时,做好公共关系,正面宣传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中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性质,赢得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在国际社会争得更多的话语权。
在一国遇到特殊的经济危机等情况下,其在一段时间内、一定幅度内进行适度的贸易保护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这些手段被滥用,那就是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困难,保护主义拯救不了世界经济,因为每个国家都是贸易保护的受害者。各国应以更加理性的思维和更富全局性的眼光,共同保障市场的开放性,努力维护开放、公平、公正的全球经济贸易体系,推动世界经济早日走出危机的阴影。
标签:贸易保护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