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基层建设的重要性及加强基层建设的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层建设论文,性及论文,途径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走向市场成为企业工作的主旋律。在新形势面前,许多企业积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促进了企业的新发展。特别是一些老企业,注重在狠抓基层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整体素质方面下功夫、花气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仅以兰州化学工业公司为例,就企业管理中基层建设的重要性及加强基层建设的途径等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一、企业基层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的基层,一般指直接从事生产(建设)活动的车间和班组以及辅助生产(建设)的车间和班组,在大型或特大型企业中,往往还包括下属与生产建设相配套的非生产建设的车间级单位及其班组。企业基层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基层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看——车间和班组是企业的基本单位,是生产力要素最基本的组合,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企业的安全生产最终要靠基层去实施,技术经济指标最终要靠基层去实现,企业管理的各项要求最终要靠基层去执行,内部改革的各项措施要靠基层去落实,职工队伍的思想作风也要靠基层去培育。只有把基层建设好,企业的基础才会牢固;基层有了活力,企业就会生机勃勃,经受住走向市场的考验。
2.从基层工作的内容看——如果把企业划分为决策层(即领导班子)、管理层(即各职能、业务部门)和执行层(即基层)的话,那么,作为基层的车间、班组就是执行层。由于这一性质所决定,基层工作的内容不仅容量大,而且涉及面也相当广泛。既要组织职工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经营计划,又要针对生产的薄弱环节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攻关;既要搞好标准化、计量、定额、信息等基础工作,又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督促职工贯彻执行;既要抓好职工的业务培训和技术素质的提高,又要切实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民主管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既要搞好自身领导班子的建设,又要认真完成上级党政工团组织交给的任务,等等。所有这些,都与企业全局息息相关,乃至直接影响到企业决策的实施及其成效。因此,良好的基层工作,不仅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可靠保证,而且是企业政治稳定的可靠保证。
3.从企业管理的要求看——无论是专业管理还是综合管理,相当大的工作量在基层,其最终目标的实现也要靠基层。近几年来,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老企业,仍然坚持把“三基”(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作为抓好管理的关键环节,使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而这“三基”工作的内容,正是基层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工作的好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许多企业的实践也证明,基层工作扎实了,管理加强了,各项工作就有了可靠的保证,企业就能够不断排难而进;反之,基础不牢、管理滑坡,就有可能导致企业遭受不应有的挫折和损失。
4.从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要求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要搞好搞活,求得新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此,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这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要达到这一目的,落脚点还是在基层,还是有赖于基层党政工团组织发挥政治优势,搞好民主管理,去扎扎实实地做长期的、大量的、艰苦的“笨”工作。例如兰化公司,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的思想不动摇,坚持从严治内不间断,坚持抓基层建设不放松,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在改进管理方式、方法的同时,把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稳定了职工队伍和企业大局,为深化内部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团结进取力,使这个建厂近40年的老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得以站稳脚跟。
总之,企业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基层,企业的活力源泉在基层,企业的改革发展靠基层。过去是如此,现在是如此,作为一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将来还是如此。所以,为了把企业搞好搞活,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抓好基层建设。
二、企业加强基层建设的途径
由于基层是企业的基础,基层工作是搞好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因而决定了在基层建设的内容上,各企业都具有普遍的共性;由于各企业本身的行业性质不同,内部条件不一,特别是经过内部改革,运行机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尽一致,因而决定了在基层建设的方式方法上各有特色。但最终目的,都是通过抓好基层工作来强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兰化公司的实践和成效看,要把基层建设好,就必须——
(一)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的管理意识
基层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基层建设是强化管理的根本措施。因此,强化企业各级领导的管理意识、尤其是增强新形势下抓好管理工作的自觉性,是抓好基层建设的首要前提。
近几年,在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矛盾,职工的思想比较活跃,尤其是社会上经商下海“热”的冲击也波及到企业,给企业的管理增添了很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兰化公司清醒地认识到,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企业以生产为本、提高效益以生产为基础、生产以管理为保证”的方向绝不能偏。公司多次举办领导干部研讨班,对企业的管理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对如何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夯实“三基”(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的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促进了领导层思想观念的转变,并在实际工作中较好地处理了4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社会“大气候”与企业“小环境”的关系。不管外部环境怎样变化,始终坚持眼睛向内,工作务实,从严治厂,在强化管理上下功夫,在治理内部小环境上花气力,从而稳定了职工队伍,培养了过硬作风,保证了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二是改革与管理的关系。始终坚持“改革与管理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观点,一手抓走向市场,一手抓现场管理,在努力改革和完善企业运行机制的同时,狠抓了基础工作,加强对生产现场各个环节和关键工序的控制,促使生产要素的优化,保证了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三是“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从公司技术装备老化的实际出发,在积极开展技术改造的同时,立足于现有生产装置,通过强化管理、加强基层建设,扎扎实实地做好“笨”工作,使老装置尽可能地发挥潜力,以管理这个“软件”弥补物质基础这个“硬件”的缺陷,促进了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四是物与人的关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强化管理、抓好基层建设的出发点,继续发扬以往的好传统、好作法,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主观上的积极努力,克服客观上的不利因素,使企业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不断排难而进,取得新发展。
由于各级领导管理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多年来,兰化公司不仅管理体制从未削弱,而且做到了把基层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不论是制订年度企业方针或部署阶段工作,都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同安排、同检查、同总结,并通过召开车间主任工作会、班组工作会、基层工作会以及基层干部“贤内助”座谈会等形式,教育和鼓励基层干部自觉抓好“三基”,因而较好地把企业管理的各项任务落到了实处。
(二)充分发挥各个层次的管理功能
企业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由于各行业各系统或各层次的工作性质不同,管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也应有所不同;而基层工作内容繁多,其主要职责在于把企业决策和各项实施对策变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有些工作又极需上级和职能部门给予支持、指导和帮助。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起切合实际、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把基层建设真正抓好。
近几年来,兰化公司针对经营机制转换的实际,按照决策层(公司和厂两级领导班子)、管理层(公司和厂两级机关)、执行层(车间和班组)三个层次的划分,进一步明确了各个层次的管理责任和重点。在两级领导班子,着眼于提高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重点是不断强化管理意识,端正思想,加强宏观指导,把管理工作纳入企业方针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兑现;在两级机关,着眼于“监督、协调、服务”等职能作用的发挥,重点是强化专业管理,帮助基层抓好基础工作,促进基层建设;在车间和班组,着眼于夯实“三基”,重点是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这就在公司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抓基层建设的管理体系。实践证明,这种管理体系不仅进一步理顺了管理工作的关系,而且使各级党政工团组织对加强基层建设形成了合力,各级党组织注意发挥党员在加强管理、搞好基层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的活动;各级工会组织以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了建设“职工小家”的活动;各级团组织围绕生产经营和基层工作,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了“青春献‘八五’、建功在兰化”的活动,都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此外,公司还始终坚持每年两次的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大检查、组织专业处室、管理部门以及党群工作部门一起,对基层工作进行综合性的检查和具体帮促,促进了基层建设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采取切实可行的活动方式
基层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必须通过一定的、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形成“载体”,才能把职工群众广泛动员起来,人人参与、全员动手,把基层建设好。
基于这一认识,兰化公司从企业实际出发,确立了“以‘三基’工作为主线,以现场管理为重点,以创建‘四个一’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思路,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创建“一类岗位、一类班组、一类车间、一类科(处)室”的“四个一”活动。各二级单位和基层车间在活动中坚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与专业管理紧密结合,把安全、质量等技术经济指标作为创建考核的主要内容,使生产力诸要素在生产现场得到优化。二是与增强职工技术素质紧密结合,把基本素质训练作为创建“四个一”的主课题,使一线工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三是与培养队伍过硬作风紧密结合,把岗位责任制大检查作为推动“四个一”活动的有力措施,通过岗检加强对“四个一”的检查考核,推动基层自查自改,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增强基层搞好各项工作的主动性。四是与“三基”工作达标紧密结合,组织生产建设单位相互间开展“三基”工作达标竞赛,把创建“四个一”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标准,每年考核2次,促进了“三基”工作水平的提高。五是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把“学先进、做主人、创一流、多奉献”的主题活动贯穿到创建“四个一”中去,坚持对职工进行形势教育、企业精神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职工排除外界干扰,安心干好本职工作,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截止九三年底,全公司已累计建成一类岗位1707个,占岗位总数的77.7%;一类班组1022个,占班组总数的49.4%;一类车间49个,占车间总数的23%;一类科(处)室39个,占科(处)室总数的13.8%。
(四)不断增强基层班子的素质
车间领导班子是基层建设的核心,车间领导是基层工作的带头人,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基层管理水平的高低和基层工作的好坏。因此,增强基层班子的素质,是提高基层自身管理能力、搞好基层建设的关键。
为了提高基层自身的管理能力,几年来,兰化公司在抓基层建设工作中,始终把车间领导班子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着重抓了4个环节:(1)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并较好地贯彻了《车间党支部工作条例》、《车间主任工作条例》和《车间工会工作条例》,基本理顺了车间一级党政工的关系,较好地发挥了基层领导班子在基层建设中的核心作用。许多车间的党支部书记和工会主席积极配合车间主任,着力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技术培训,组织职工围绕生产开展劳动竞赛,使基层工作搞得有声有色。(2)从组织建设入手,注意选配好车间主任,使绝大多数车间主任都基本上能够适应基层工作的需要。公司还结合三项制度改革,在重点生产厂的基层车间和单位进行了干部聘任试点,并逐步推开,使基层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3)从提高素质入手,加强了对车间领导干部的分类培训。1991年到1993年,全公司共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车间主任培训班和工会主席培训班81期,培训和轮训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工会主席2787人次。通过培训,使党支部书记不仅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而且也懂生产、懂管理;使车间主任不仅精通生产,而且有更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敢抓善管;使工会主席更加自觉地围绕生产做好群众工作,进一步发挥好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干部的管理素质。(4)从调动积极性入手,关心和支持车间领导的工作。在生活上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难题,在工会中支持他们大胆管理,注意维护和树立他们的威信。由于注意抓了以上4个环节,一大批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成为经验丰富、作风过硬、敢抓善管的基层工作带头人,其中近30名车间级领导因为政绩突出还被提拔到厂处级领导岗位。
几年来,兰化公司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基层建设,为生产经营和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秩序和内部环境,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1992年公司完成产值、利税和销售收入分别比1991年增长了8.65%、9.75%和8.61%;1993年,在减利因素不断增加、生产组织难度很大、企业面临亏损的情况下,公司继续坚持从严治内、强化管理、真抓实干,克服了重重困难,使企业不但没有亏损,而且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利润指标。
综上所述,加强基层建设、抓好基层工作是企业管理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强化各级领导的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各个层次的管理功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基层班子的素质,则不失为搞好基层建设的有效途径。当然,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对加强基层建设、强化企业管理的探索一定还会有新的突破。但不管怎样,只要把基层建设好,就一定会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是勿庸置疑的。
(本专栏由兰州市总工会调研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