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分析论文_娄晓丹

浏阳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浏阳 410300

【摘 要】目的:分析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胎龄小于32周的新生儿229例,并对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29例早产儿中,喂养不耐受97例,发生率为42.36%;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有出生体质量、胎龄、输血、氨茶碱、肺炎、败血症。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较多,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需采取防治措施,可有效避免发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现象。

【关键词】早产儿;高危因素;喂养不耐受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premature infant feeding intolerance in infants under 32 weeks. Methods:from June 2013 to May 2016,229 infants with a birth rate of less than 32 weeks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and the related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in 229 premature infants,the incidence rate was 42.36%. The high risk factors for premature infant feeding in premature infants were the quality of birth,gestational age,blood transfusion,aminophylline,pneumonia and sepsis. Conclusion:the risk factors of premature infant feeding are more,and the pathogenesis is more complicated,so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avoid the phenomenon of premature infant feeding intolerance.

[Key words] preterm;Risk factors;Feeding intolerance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又称为新生儿喂养困难,是新生儿阶段胃肠功能紊乱致使喂养障碍的症候群。早产儿黏膜屏障功能不全、胃肠道动力差、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因此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要比足月新生儿高[1]。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加奶困难、呕吐、腹胀、胃残留物增加等,严重影响新生儿吸收热卡,致使基础疾病康复延缓、生长发育落后、体重不增、新生儿存活率降低等[2]。本次实验旨在探讨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胎龄小于32周的新生儿229例,记录229例早产儿一般资料,如胎龄、性别、出生体重、是否多胎、分娩方式、宫内感染、胎膜早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动脉导管未闭(PDA)、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发育不良(BPD)、肺炎、败血症、颅内出血、输血、氨茶碱、氧疗等。

1.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判定标准[3]

①奶量减少或者不增加,时间≥3天;②频繁呕吐,每天≥3次;③胃潴留,潴留量大于前次喂养量1/3。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喂养不耐受情况

229例早产儿中,喂养不耐受97例,发生率为42.36%。

2.2 影响因素分析

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有出生体质量、胎龄、输血、氨茶碱、肺炎、败血症。

3 讨论

随着诊断技术及新生儿监护技术的提升,超、极早产儿存活率显著上升,需要医师能够更好的解决新生儿的营养需求和喂养问题[4]。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全,易引发喂养不耐受现象,其与早产儿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发育不全、胃肠道动力不足等相关,包含胃肠道消化系统功能发育延迟、胃肠道生物性屏障碍未能及时建立、胃肠道生理屏障功能发育不全、胃肠道免疫性屏障功能不足[5]。因此,在早产儿特别是超、极早产儿中,喂养不耐受极为常见。

有研究显示,出生体质量低、出生时窒息、胎龄小、开奶延迟、氨茶碱使用等均是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6]。早产儿及时喂养能够增加肠内的乳糖分解酶活性,增加肠内营养素,其也可促进胃肠动力成熟。本院所有新生儿均根据早产儿营养管理实行喂养,出生后2天内开奶,除了少数伴有腹胀、重症感染等情况新生儿,因此本次实验开奶时间未作为高危因素进行研究[7]。

影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之一为氨茶碱,对早产儿影响极为明显。氨茶碱具有药物作用,如松弛胃肠道平滑肌和支气管,减慢胃肠道蠕动功能,氨茶碱也具有强碱性,易刺激胃肠道,引发食欲减退、呕吐、恶心等症状,致使新生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现象。与本次实验结果一致。

本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出生体质量和胎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不同,胎龄在28-30周之间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56.82%,>30周为33.33%;出生体质量<1500g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52.94%,出生体质量≥1500g为30.91%。由此可见,随着胎龄的增加,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且出生体质量越大,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

有研究表明,合并肺炎等呼吸性疾病、出生时窒息、合并败血症等并发症均是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8]。本实验结果显示:伴有肺炎、败血症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病率比不伴有肺炎、败血症新生儿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败血症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新生儿窒息不是高危因素,这和本次实验结果不一致。本次实验中,早产儿贫血多数需要行输血治疗,未输血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要比输血患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与患儿自身成熟度有着密切联系,出生后败血症、肺炎等疾病会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增加。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较多,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需尽早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发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现象。

参考文献:

[1]罗庭霜.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4528-4529.

[2]肖东凡,殷杰,陈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高危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J].贵州医药,2016,40(4):409-411.

[3]王六超.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高危因素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1):79-81.

[4]董兆华,韩敏.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11):1217-1219.

[5]刘翠,王勇,胡艳霞.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J].四川医学,2012,33(7):1150-1153.

[6]缪晓林,崔曙东,郭丽敏,等.不同胎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J].江苏医药,2013,39(24):2997-2999.

[7]黄梅,韦丹.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2):180-182.

[8]唐振,付阳喜,曹墁,等.早产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391-2393.

论文作者:娄晓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

标签:;  ;  ;  ;  ;  ;  ;  ;  

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分析论文_娄晓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