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得益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城市建设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中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承担着城市雨水、污水排放以及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任务,如果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不达标或设计深度不足,将会对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直接的影响。近些年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得到了广大工程设计人员的喜爱,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用于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已经刻不容缓。就此,本文主要探究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1海绵城市理念分析
海绵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也叫做“水弹性城市”,在国际当中则被称之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在下雨时,海绵城市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而在有使用需求的时候,则能够释放蓄存的水并对其进行应用。海绵城市的应用,也能够使得“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得到实现,其应用能够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得到有效的环节,保证城市路面不再发热。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造过程中,科学设计的观念,可以有效的对城市给排水系统技能型改革与完善,充分发挥功能作用,完善渗透、滞留、储蓄、洁净、使用以及排放的相关性能,以便于完善市政道路的自然修复以及相关的渗透功能,更好的解决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矛盾问题,形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机制。
2 海绵城市理念对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重要作用
城市环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将城市的水系统和交通系统相互结合,从而实现长期使用和节能环保的目的,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1改善城市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如何提高生态质量以及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海绵城市理念能够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对生态保护有重要的作用。海绵城市理念一经推出,就得到了我国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可想而知,这一理念将会为今后的城市建设指明方向,将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2.2收集利用水资源,有效防洪防涝
海绵城市理念从字面意义上就能明显看到,城市将具备更为优秀的排水能力,道路交通在受到强降雨冲击的情况下,如果排水能力不强,将会造成路面积水,不但会给交通运输带来影响,还可能威胁道路质量,造成路面塌陷,引发更大的事故。所以,在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情况下,能够优化城市排水系统,起到防洪防涝的效果。另外,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排水系统可以将雨水进行有效收集,在可以利用的区域发挥作用,为城市提供更加丰富的水资源供应。
3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3.1车行道设计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在进行车行道设计过程中,主要应用当前的非透水性路面施工工艺,直接导致路面自身的渗水性不佳,造成路面积水,并影响地下水供应,甚至严重时造成“热岛效应”。例如,在车行道设计时可以选择质量良好并具有较强透水性的沥青混凝土施工材料,将其作为道路的最上层,而在中间层与下层则选择非透水性,避免地基受到雨水的侵蚀,在下雨时,路面上的雨水沿着横坡进行排放,并进入到盲沟中,直接浇灌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当前的需求。在进行横坡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保证里面的坡度在合理的范围内,通常情况下在0.3%~6%范围内最佳,而对于路中的拱横坡来说其最佳应控制在1%~1.5%范围内。
3.2人行道设计
对于城市人行道来说,其主要的功能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步行空间,保证出行的便利,也是当前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应用当前的“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有效的促使当前的人行道设计得到优化,为人们的出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回收。“海绵城市”理念在人行道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建设材料的渗水性要求较高,进而利用材料自身的性能提升道路的渗水性,防止路面出现雨水聚集情况,同时,对于路面的温度与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提升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在优化发展过程中,提升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性能,满足当前城市化发展要求。
3.3绿化带给排水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进行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绿化带给排水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要点:
(1)雨水收集方面。在透水地面的前提下,雨水能够通过地表径流聚集在绿化带的雨水口,绿化带应该设置在路面下方的15~20cm之间,保证雨水口均匀的分布,位于道路和绿化带种植土之间。应该做好雨水管道系统和绿化带的衔接,(雨水管道系统和绿化带的衔接关系设计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在绿化带中运用溢流系统,对雨水管道系统和绿化带中的雨水收集系统进行连接,当绿化带中雨水过多时,可以通过排水管道进入排水管道中。
图1 雨水管道系统和绿化带的衔接关系横断面图
图2雨水管道系统和绿化带的衔接关系设计平面示意图
(2)水体过滤方面。雨水降落在地面上以后,在进行储存水之前,为了保证雨水的清洁度,应该对其进行过滤。在进行水体过滤的设计时,一般先铺设一层种植土,然后铺设砾石层,安装渗透管。在过滤雨水的过程中,使其渗入地下,确保城市地下水资源的供给。
(3)缓排滞蓄方面。在进行该方面的设计时,首先应该对绿化带的地形和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对导流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使雨水有层次的深入地下。并且,为了沉淀雨水,在雨水口的位置还要设置明沟,然后在明沟的两侧设置出水沟渠,以此达到配水和方便雨水向明沟直流的目的。在雨水较为充沛的季节,降水通过雨水口流向绿化带。
(4)排放方面。在进行排放施工时,为了将雨水和排水管道直连,应该首先设置溢流系统。在降水量较大的季节,雨水口很难对大量的雨水进行处理,位于地势较低处的绿地,可以对雨水进行储存,然后通过溢流系统流向市政管网,排除多余的降水。
3.4附属设施设计分析
市政道路附属设施主要包括路缘石和路肩边沟两个方面。路缘石也属于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的设施之一,主要有平缘石和立缘石两种形式。使用平缘石的优势在于,可以与地面保持形同的高度,防止路面发生积水现象,从而提高雨水流入绿化带或者雨水口的能力。立缘石和平缘石不同,要比路面略高一些,可以对雨水产生一定的控制作用,帮助雨水流入雨水口。如果路缘石无法保证雨水的汇集,可以通过使用在路缘石上进行打孔、制作豁口,或者在铺设的过程中留有固定间隔的方式,改善其对雨水的控制能力,让雨水能够更加快速的流向绿化带。路肩边沟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质量进行重点审查,从而提高混凝土施工后的美观性,避免堵塞问题,让雨水得到更加充分的净化。可以通过种植草沟的方式,提高雨水的回收率和净化率,并且更好的保证雨水的输送及排放效率。
4结语
总之,在开展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工作的过程中,“海绵城市”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雨水的利用程度,同时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以此来推动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刍议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姬建华.门窗.2017(08)
[2]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徐锋.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8)
[3]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J].贺鹏.建材与装饰.2018(15)
[4]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探究[J].童立.城市建筑.2019(05)
[5]程琳.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四川水泥,2018(11):339.
[6]张钦鑫.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8(18):119-120.
论文作者:陈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雨水论文; 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绿化带论文; 给排水论文; 理念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