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157011;2.上海东方医院,上海,200120;3.牡丹江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黑龙江,157011)
【摘要】目的 心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 - 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急性心绞痛患者76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94.2%,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84.2%。两组相比,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内科;急性心绞痛;氯吡格雷
急性心绞痛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而引发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在所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急性心绞痛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每次持续3 - 5分钟。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是急性心绞痛的主要诱因。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2013年10月 - 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急性心绞痛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和随机性原则,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 - 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急性心绞痛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和随机性原则,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8例。76例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39 - 79岁,平均年龄(49.2±7.5)岁。患者纳入及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伴有明显的胸痛或胸闷症状;ST-T段存在典型性的改变;所有患者均排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和及其他重大肺、腹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改善患者心肌耗氧过高的情况,使用硝酸甘油扩张冠脉血管,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叮嘱患者多休息,提供给氧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平均每天对患者行75mg氯吡格雷。
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28d,治疗结束后,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观察组(38例):显效19例,占50.0%;有效18例,占47.4%;无效1例,占2.6%;治疗有效率为97.4%。对照组(38例):显效12例,占31.6%;有效20例,占52.6%;无效6例,占15.8%;治疗有效率为84.2%。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比较
对照组有一例呕吐病例,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试验组无不良反应病例。
3讨论
急性心绞痛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一种,临床发牛率比较高。而且,近几年来的患病率和年轻化趋势上升明显。关于该疾病的有效治疗,也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心绞痛症状是因为过度缺血缺氧导致的胸部疼痛,大部分患者都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也有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发病,一般症状表现有明确的诱因,例如,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等,都可能会引发该病。急性心绞痛胸痛性质特殊,呈压榨性、烧灼样疼痛或发闷紧缩感,胸骨中后段疼痛,延伸至左肩和前臂部分疼痛,一般持续3 - 5min。一般数天发作一次,也有患者一天发病多次。症状较轻的患者使用硝酸甘油含服,2 min内心绞痛症状即可缓解。但是,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需要及时住院进行治疗。
氯吡格雷为新型噻吩并吡啶衍生物,是现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中效果最强的。氯吡格雷能让患者的血小板出现活化现象,配合阿司匹林药物共同使用时,还能够发挥出一定的协同作用。氯吡格雷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膜受体的结台,使与之耦联的糖蛋白受体的纤维蛋白原结合点不能暴露,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糖蛋白受体结合,并通过阻断由释放ADP引起的血小板活化的扩增,从而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对血栓素A2以及ADP受体进行阻断和抑制,起到控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患者在服用该药物的过程中,要明确不存在严重肝损伤、药品过敏、活动性病理性出血等状况。在本文研究中,经过系统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综上所述,临床在对心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的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患者心绞痛的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缓解心绞痛病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漆必波.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4,35:7893.
[2]姚佑兴.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5:90-91.
论文作者:王东兴,李慧,王宝庆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患者论文; 心绞痛论文; 格雷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症状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