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材之中国文化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文化论文,高中论文,英语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背景
(一)英语教育中的文化问题
文化是普遍存在的、多维的、复杂的。不同的人对文化持有不同的见解。因此,文化的定义也很难界定。中国文化同样如此。本文主要采用Cortazzi和Jin(1996)对英语教材中文化的分类。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可以分成三类:
1.母语文化(中国文化),即英语学习者自己的文化;
2.目标语文化,即将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
3.国际目标语文化,即世界上所有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的文化(Cortazzi & Jin,1996)。
文化的领域很广泛,包括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201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规定:“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部,2012:14)。为了达到《课标》中规定的跨文化交际的目标,学生应该了解英语国家与本国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比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培养世界意识。因此,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资源,英语教材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国文化语篇。
目前,关于英语教材的中国文化研究不断发展。调查发现,我国英语教材已经开始注重本土文化部分,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本土文化缺失问题(张雅芝,2011)。然而,之前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单个版本教材,对于某种教材所涉及的文化问题有了一定的研究。针对多个版本英语教材的研究鲜有涉及,那么就有必要联系多个版本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现阶段的英语教学材料有更为充分的理解。
(二)高中英语教材简介
《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Senior English Course Books Published by People's Education Press)、外研社《高中英语》(Senior English Course Books Published b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和北师大版《高中英语》(English Course Books Published b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四个高中英语教材版本。每个版本有11本教材,包括5本必修教材与6本选修教材。鉴于各个学校选择的选修教材各不相同,本文只将必修教材列为研究对象,共计20本。表1为各版本教材的结构分布。此外,每本教材的最后都附有相应的练习来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四套英语教材结构分布各具特色。《牛津高中英语》侧重于任务型教学,除Welcome to the unit和Project部分是比较集中而明显的阅读语篇材料外,其他部分的语篇材料比较分散,这给本文的研究带来一定的挑战性。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和外研社《高中英语》结构较清晰,每单元由一个主要的阅读篇章及其拓展开来的听、说、读、写部分构成,语篇材料集中在主阅读和单元最后的拓展阅读上,便于研究。北师大版《高中英语》语篇材料丰富而且集中,基本每个版块都有较为集中的语篇材料,是较为理想的研究对象。
二、高中英语教材的中国文化调查
(一)研究目的
作为文化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标》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具体阐述。文化意识的七级目标规定学生应该能够“了解英语国家的人们在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教育部,2012:14),着重强调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地位。作为教学的主要文化载体,英语教材应当涵括适当比例的中国文化内容。
但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本土文化意识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弱的问题。本文从英语教材里中国文化的角度对该现象进行分析,利用图表表示出中国文化在听、说、读、写及综合能力训练材料中所占比例,简明直观,为英语教材编写者及教师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审视教材,为英语教材编写者改进教材、英语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参考资料。
(二)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牛津高中英语》、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外研社《高中英语》和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1~5。考虑到在实际教学中,教材附录的课后习作部分也经常被教师当做课后作业用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因此,本文也将该部分列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文主要研究上述四种教材中听、说、读、写及综合能力训练的语篇材料,根据其主要涉及的文化内容,将其规划为三类文化,即母语文化、目标语文化、国际目标语文化。整个研究过程主要遵循以下步骤:
1.确定听、说、读、写及综合能力训练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及主旨;
2.根据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及主旨将它们划分为母语文化、目标语文化及国际目标语文化;
3.分别计算出各部分中国文化所占的比例;
4.利用图表形式表示出来;
5.分析结果。
(四)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笔者对上述四种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篇进行归类,并将有关文化的语篇统计分析,具体参见以下表2~表5。
1.数据分析
首先,不同版本的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的比例各有差异。外研社《高中英语》中的中国文化比例最高,为22.00%,其他依次为北师大版《高中英语》(10.94%)、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10.60%)、《牛津高中英语》(9.88%)。此外,同一版本英语教材中不同板块的中国文化比例也不尽相同:《牛津高中英语》中Project板块比例最高,为32.22%,最低的是Word power板块;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中Writing板块比例最高,为23.33%,最低的是Listening task板块,为3.33%;外研社《高中英语》中Reading and vocabulary板块最高,为50.00%,最低的是Culture corner板块,为8.33%;北师大版《高中英语》中Reading 2板块最高,为36.67%,比例最低的是Reading 3板块。这表现出不同版本教材的特性。
其次,从以上四个表格可以看出,高中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最主要的媒介是阅读部分。《牛津高中英语》为32.22%(Project板块),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为20%(Reading 1和Reading 2两个板块各10%),外研社《高中英语》为50%(Reading and vocabulary板块),北师大版《高中英语》为20.00%(Reading 1板块),36.67%(Reading 2板块),20.00%(Cultural corner板块)。这表明高中英语教材编写者已经认识到本国学生在中国文化输入上的不足,在教材中强调了中国文化的输入。此外,为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材编写者还利用输出模块(说,写作)来巩固学生新获得的中国文化的相关表达。
再次,从以上四个表格中还可以看出,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涵盖范围比较广,包括传统节日、艺术文化、名胜古迹、名人、中国现状等。此外,通过对教材的研究,笔者还发现高中英语教材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即引导学生将不同的文化进行对比。例如,外研社《高中英语》必修3第六单元阅读模块介绍了中国的三峡大坝后,紧接着在综合练习部分介绍了巴拉那河上的伊泰普水电站,引导学生将两个大坝的情况进行对比,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增强其跨文化交际意识。
最后,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仍存在不足,难以达到《课标》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首先,四个版本教材的中国文化比例偏低,从9.88%到22.00%不等,这意味着学生不能接触到足够的中国文化,从而影响到其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养成与能力的提高。其次,四个版本的高中英语教材虽然注意以文化对比的形式加入本土文化的语篇材料,但总量偏少,而且分散,不利于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总体把握与习得,也违背了《课标》中对跨文化交际的要求。最后,教材的中国文化形式比较单一。如上所述,高中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最主要的输入是阅读,而写作是最主要的输出部分。这种枯燥单一的形式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英语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四种高中英语教材涵括了一定比例的、形式较为多样的中国文化语篇,且提供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即鼓励学生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但教材中的中国文化材料还是略显不足,难以达到《课标》中关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
2.原因分析
第一,教材编写者对教材编写理念的错误理解。“英语教材选编的语言素材应该是正确,规范,地道的英语”(程晓堂、孙晓慧,2011:139),即教材应能够反映出语言的准确、地道用法,并体现英语国家真实生活。因而部分教材编写者错误地认为一本好的英语教材应该尽可能多地包含英语国家的文化,而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则是教材不够地道的表现,从而导致了目前高中英语教材普遍存在中国文化比例偏低的现象。
第二,尽管教材编写者能够认识到中国文化在英语教材中的重要性,但他们也很难找到语法正确,表达地道的中国文化相关语料。目前,有关中国文化的材料比较丰富,但绝大部分都是以中文形式呈现的。而对本土文化比较熟悉的中国人在用英语对中国文化进行表述时,普遍存在中国式英语的诟病,而这些材料明显是不适合用作教学材料并收入教材中的。
其他很多原因也都促成了目前高中英语教材的中国文化现状,如对《课标》理念的把握失败等。
三、对教师的建议
教材对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要。它是教学的主要资源,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顺序上对教学产生深刻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教学至关重要。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一方面,教材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顺序。但另一方面,教师也具有灵活处理教材的机动性。根据现实情况及学生需求,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删教学材料,变换教学顺序,从而更好地教学。就这一点来说,教师需要对其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准确的评价,在发挥教材优势的同时,弥补其不足。
所以,就当前高中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的现状,英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化在英语教材中的重要性。语言教学通常伴随着文化教学。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达成目标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交际。因而,我国的英语教材应当包含适当比例的中国文化,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足够的本土文化输入量,掌握丰富的相关表达,从而促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此外,教材中的中国文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感。
第二,丰富自身的中国文化修养。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目的语文化,同时也需要很好地把握母语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对比,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充分利用英语教材并根据实际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本文的研究发现,四种高中英语教材涵括了一定比例的、形式较为多样的中国文化语篇,且提供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并在实际教学中弥补教材可能存在的不足。如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4第3单元的听说部分在介绍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时,教材要求学生在表格中列出差异,除此形式外,教师还可以创新形式,让学生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以情景短剧的形式,分组表演出东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该形式花费的时间不多,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让学生能寓教于乐,亲身体验文化差异。
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本文从文化的分类入手,介绍了目前国内使用较为广泛的四种教材的结构,统计了中国文化语篇在各版本教材中所占比例。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使用范围最广的四种高中英语教材都涵括了一定比例的、形式多样的中国文化语篇,且提供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但仍存在总量偏少且分散、形式比较单一等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笔者提出,教师应该做到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化在英语教材中的重要性、丰富自身中国文化修养、充分利用英语教材并根据实际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