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沙利度胺片联合柳氨磺砒啶片后续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7例AS患者随机分为A、B和C组,各19例,前期治疗均给予依那西普,后续治疗方案分别为沙利度胺片治疗、柳氨磺砒啶片治疗和沙利度胺片联合柳氨磺砒啶片治疗,比较三种后续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依那西普治疗后,三者患者各观察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采用不同后续治疗方案后,C组与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显著,后续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前两组且复发率较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治疗AS效果显著,要想更好地维持治疗效果,建议在后续治疗中采用沙利度胺联合柳氨磺砒啶治疗,该方法安全性较高,值得加以推广。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依那西普;临床疗效;后续治疗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采取依那西普治疗后的后续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AS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6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22~48岁,平均年龄为(29.7±5.6)岁;病程为0.6~19年,平均为(7.2±0.8)年。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并确诊,符合AS相关诊断标准,且均处于活动期,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均大于4,脊柱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超过4分,均接受依那西普治疗。对于脊柱完全强直、缺血性坏死以及有活动性结核史、感染性疾病和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予以排除,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A、B和C组,各19例,三者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三组患者前期治疗均给予依那西普注射治疗,规格为12.5mg,采用注射用水1ml溶解,皮下注射,剂量为25mg,30s内注射完毕,隔3d注射1次,疗程为3个月。制定三种后续治疗方案:A组单独给予沙利度胺片治疗,规格为50mg,每日1次,睡前口服;B组单独给予柳氨磺砒啶片治疗,规格为0.25g,剂量为1.0g,分2次服下;C组给予沙利度胺片联合柳氨磺砒啶片治疗,剂量和用法参照A组和B组。所有患者后续治疗均为3个月。
1.3评价标准
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BASDAI、ESR和CRP变化情况,采用ASAS对患者临床反应进行评价。根据BASDAI和VAS评分,ASAS20中多项获得20%以上的改善,且分值进步超过1分,未超过20%改善项与基线相比无恶化。治疗前后各抽取患者静脉血进行ESR和CRP检测,与前期治疗的BASDAI最低值进行比较,达到80%以上或增加2分,为复发。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者患者各观察指标变化情况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采用依那西普治疗后,三者患者各观察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续治疗结果显示,C组与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与A组和B组相比,*P<0.05。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疾病,临床上将其划归到风湿病范畴,病因尚不明确,因其会引起脊柱强直及纤维化,进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和骨骼病变,严重者会丧失肢体功能并出现残疾。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目前肿瘤坏死因子在该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也已证实依那西普治疗AS的有效性,但是由于价格昂贵,长期使用该药物并不现实,有必要对后续治疗方案进行完善。本组研究显示,在后续治疗中采用沙利度胺联合柳氨磺砒啶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沙利度胺或柳氨磺砒啶给药,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克.依那西普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4,36(10):217-218.
[2]李少红.1.绒毛和胎盘中Jagged-1/Jagged-2的表达与蜕膜中CD56~+NK表达相关性研究2.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系统评价[D].兰州大学,2011.
[3]李伟,高杰,赵育松,等.局部应用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5(6):4917-4920.
[4]高克明,胡晶,周琼竦.3种依那西普治疗方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1,36(7):76-78.
论文作者:冯平梅,周新月,赵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患者论文; 强直性脊柱炎论文; 治疗方案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差异论文; 脊柱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