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铍针疗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54例疗效分析论文_史赛君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观察新铍针疗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53例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大学生,采用新铍针治疗分次进行治疗,每隔一周后复诊检查,直到全部结筋病灶点松解,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表比较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功能、对线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总有效率96.30%。结论:新铍针在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铍针疗法;陈旧性踝关节扭伤;AOFAS评分。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骨关节损伤疾病,多见于运动员或韧带松弛人群,当发生急性踝关节扭伤时,通过冰敷、制动、抬高等治疗手段皆能治愈,然许多患者缺乏相应医疗知识,对踝关节扭伤不予重视,或过早活动,或治疗手段错误,或治疗不及时导致陈旧性损伤,遗留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甚至行走困难。目前临床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方法多样,如膏药外贴、手法按摩、理疗、针刺等,但疗效不尽人意,本文采用新铍针疗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观察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纳入与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采纳《针刀医学临床诊疗与操作规范》[1]:①有明确踝部外伤史,踝关节反复扭伤,病程>3个月;②扭伤部位疼痛、肿胀、皮下瘀斑,酸重或怕冷及行走不便,内翻型损伤做内翻动作时外踝前下方剧痛,外翻型损伤做外翻动作时内踝前下方剧痛;③X线片检查排除踝关节骨折和脱位。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身体健康,无基础疾病;③愿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有接触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病,或关节局部皮肤有破损;②有踝关节骨折、脱位、痛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1.2一般资料

2013年3月-2015年9月就诊于我校医务室符合上述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的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大学生,其中男45例、女9例;年龄17~24岁(平均20岁);病程3m~3y(平均14m)。

1.3治疗方法

采用刘春山主编《经筋学说与新铍针疗法》[2]中的新铍针疗法治疗。患者仰卧位检查,寻找压痛点及结筋病灶点,辨别病变经筋(足太阳经筋、足少阴经筋、足阳明经筋、足太阴经筋、足少阳经筋、足厥阴经筋),根据病变经筋,取结筋病灶点。

足太阳经筋:束骨次、京骨次、申脉次、昆仑次、女膝次、泉生足次;

足少阴经筋:涌泉次、公孙下、照海次、太溪次;

足阳明经筋:冲阳次、解溪次、丰隆次;

足太阴经筋:公孙次、商丘次、阴陵上;

足少阳经筋:下丘墟、丘墟次、光明次、陵下次;

足厥阴经筋:趾趾1、中封次、膝关次。

操作:触摸结筋点深度,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在结筋病灶点处注入0.5ml利多卡因做侵润麻醉;浸润麻醉后疼痛减轻或消失,由此可鉴别或验证结筋病灶定位的准确程度。沿局麻针头方向和深度,用铍针缓慢刺入,先在结筋病灶点表层行关刺法,再深入其旁行恢刺法,使结筋硬灶松解。出针后需压迫一分钟,以防针孔出血。使用乐灸牌的0.35*25mm(1寸)铍针。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要求患者不进行任何药物治疗和营养补充,治疗后1周内注意休息,1个月内避免蹦跳、爬山、长途步行等大幅度运动,让踝关节周围组织充分修复,同时避免冒犯风寒。针对病程长、症状重、累及经筋多条、病变的结筋病灶点多的患者,分次进行治疗,每隔一周后复诊检查,直到全部结筋病灶点松解,可在一个月内重复治疗,以取得远期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AOFAS评分

参照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表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AOFAS Ankle-Hindfoot Scale)[3],分别从疼痛(40分)、功能(50分)、对线(10分)三个方面进行评分,总分100分:优≧9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经过1个月正规治疗后停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价。

1.4.2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但运动后或天气变化时患部有轻微疼痛或不适;有效:症状减轻,功能好转,时有轻微疼痛或不适;无效:经3个疗程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经过1个月的正规治疗后停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价。

1.5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概率P值0.05和0.01判断显著性水平。

2 结果

2.1 AOFAS评分结果

治疗前后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疼痛、功能、对线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这提示新铍针疗法在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方面明显有效,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和改善踝关节功能。

2.2 疗效标准结果

痊愈36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30%。

3 讨论

铍针,古针具名,九针之一。《灵枢·九针论》:“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是形如宝剑,两面有刃的针具。多用于外科以刺破痈疽,排出脓血。而新铍针疗法是刘春山医生在经筋理论指导下,运用仿古铍针,以“解结法”治疗深邪远痹和筋性内脏病的新兴治疗方法。新铍针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针尖、针柄、针尾,针尖呈剑头状,包括剑脊、剑锋和剑刃。新铍针锋刃端利于透皮进针,使针尖直抵软组织损伤导致的结筋病灶点,且可以在粘连或瘢痕中行锐性分离术,在结筋病灶边缘接近正常组织处,操作时行钝性分离术,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在挑拨切割时,因其剑刃没有十分锋利,不会造成重要的切割伤。

结筋病灶点是十二经筋上某个正常的结点长期损伤、机化、老化、粘连、瘢痕形成后的一个点,结筋病灶点的形成会导致十二经筋出现病理变化,阻碍气血的运行,从而出现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时根据经筋辨证规律,仔细检查循经筋的结筋病灶点,因结筋病灶点会沿某一条或数条经筋远距离分布,如果结筋病灶点较多时,每次可选1到5个点分期分批治疗。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在中医中属于“痹症”、“筋痹”,主要是因为外伤导致的经络受损,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的筋脉失养,而针刀医学认为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是踝关节周围韧带、肌腱、关节囊等软组织在异常应力刺激下出现损伤,踝关节失去稳定性,同时因机体的自我恢复和代偿,导致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出现粘连和瘢痕[5],从而出现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甚至于导致行走困难。

以往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多采用膏药外贴、手法按摩、理疗、针刺、药物等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未能针对性地解除踝关节周围粘连与瘢痕,故治疗效果不佳,而新铍针疗法可针对性解除扭伤后粘连和瘢痕化结筋病灶点,更有针对性且应用安全,本研究也应证这一点:新铍针疗法在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绪平,张天民.针刀医学临床疗效与操作规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2.

[2]刘春山.经筋学说与新铍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

[3]Kitaoka HB,Alexander IJ,Adelaar RS.Clinical rating systems for the ankle—hindfoot,midfoot,hallux,and lesser toes.Foot Ankle Int.1994,l5:349—393.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8-199.

[5]吴绪平.针刀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6.

作者简介:史赛君,女,讲师,研究方向:运动医学。

论文作者:史赛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新铍针疗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54例疗效分析论文_史赛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