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中的科学问题探讨论文_蒋小燕

音乐中的科学问题探讨论文_蒋小燕

贵州省怀仁市第一中学 蒋小燕

【摘 要】音乐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与科学道理,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是与哲学及科学共同发展的,丰富的科学知识与哲学发展观能够为音乐的发展创新提供理论基础,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音乐中包含着很多的理性感悟,从科学的角度对音乐进行分析,音乐其实是一个丰富的能量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奔涌着的信息流。

【关键词】音乐;科学;探讨

在古希腊的哲学体系中认为“万物皆数”,他们讲音乐解释为一种能够发声的数学,人类对于音乐理论的构建是在哲学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西方音乐学的建立是建立在思维主导哲学的基础上的,本文结合近代的科学及哲学的发展,探讨音乐中的科学问题。

一、音乐与科学的关系

西方的音乐学的主要特征是审美,西方音乐学理论中包含了黑格尔、笛卡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是一种将数学思想、物理学、逻辑学、主客观认识论等理论应用于音乐的研究中的理论体系,在音乐的研究中应用此种理论体系来进行研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的原理,人类关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又可以应用于音乐的艺术研究当中,这方面的理论有一个典型的实例可以得到证明,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三大运动定律,而这一伟大的发现正是因为开普勒受到了古老的音乐乐曲《和谐的序曲》的启示,开普勒将行星的运动与音乐很好的结合起来,开普勒曾经说:“天体运动是一首多声部宇宙乐曲,离太阳较近的几个星球唱的是高音、金星是女高音、地球是男高音、火星是男高音的假声;离太阳稍远的木星、土星唱的则是男低音。”,不仅仅是开普勒,还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也认为音乐与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爱因斯坦、牛顿、巴赫等科学家都认为音乐的和谐的、有秩序的美与宇宙的存在形式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牛津大学的音乐理论家曾经对牛顿的音乐笔记进行了研究,发现牛顿曾认为相比于音乐的实用性,音乐中音阶的美丽及对称显得更加的重要,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中经常引用了数学的逻辑关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由此可见,音乐与科学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二十世纪之前,西方的科学研究成果都呈现出了严格的秩序性及规律性,如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的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行星的运动轨迹的研究,这些规律性的科学成果使人们相信自然法则是一种广泛适用的真理。

西方的哲学理论出现颠覆性的改变是发生在量子力学的产生,这也促进了西方的音乐理论的形成,测不准原理是量子力学的理论核心,量子力学认为很多状态的物理量很难给出具体的、确定性的预言,而是要通过关系描述及概率的推断来确定状态的物理量,量子力学理论的出现,推翻了经典物理学的因果规律在微观领域的理论,这使得人们开始怀疑传统的哲学是科学中的科学这一理论,于是哲学的研究领域开始从科学的领域向人文学科的领域转变,传统的音乐理论的适用性及权威性也开始遭到怀疑,于是人们对于音乐的研究角度也开始发生相应的转变,逐渐从解释学与现象学的角度对音乐的科学性进行研究,音乐中的多元化及民族性逐渐的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的理论研究中更加的重视结构主义的开放及个性的体现。

二、音乐中的哲学

随着以量子力学及相对论为基础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西方的传统的哲学开始以认识论向语言学转化,音乐中的哲学理论就有了新的阐述方式,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音乐体现的是一种感性中的理性,有限中的无限,无序中的有序。

有限中的无限,巴赫的音乐《螃蟹卡农》中运用不同的声部、不同的音高表现出相同的音乐旋律,在其作品中使后面的声部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来对前面的声部进行模仿,人们在欣赏其作品的过程中,感觉像是用到了无限升高的音调,可是事实上,只是后一个声部高于前一个声部,音调并没有升高,这种现象与哥德尔的数学定理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是一种人类思维的基本的特点,称之为怪圈思维,是一种以有限的方式体现出无限的发展空间的过程,这种怪圈思想还被广泛的应用于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领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无序中的有序,辩证唯物主义中认为,宇宙中的万物的运动过程及存在关系都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及偶然性,有序的事物现象表现为必然性,无序的事物现象表现为偶然性,不存在单纯的偶然性或必然性,二者必定是相辅相成的存在的,偶然性中肯定会包含某种必然性的因素,必然性是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偶然性显现出来的,由此可见,无序中的有序是事物必然存在的形式,音乐中的无序性及有序性的规律是通过音乐上的多维度的构成来变现出来的,例如,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具有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及规律特点,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但是如果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这是人类的音乐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呈现的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又表现出了一定的有序性;音乐中的无序中的有序还有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在进行音乐的创作的过程中,在选择进行创作的初期,灵感的显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创作出来的音乐却表现出来有序的结构特点;音乐中单一的声部是无序的存在的,而数量庞大的声部就会构成有序的序列,音乐中的有序中的无序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体现。

人具有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两种思维,在从事音乐有关的活动时,乐曲的结构、音准、音乐调式的掌握离不开理性的思维,而关于音乐的情感想象则离不开感性的思维的作用,单纯的依靠理性的思维很难找到创作的灵感,单纯的依靠感性的思维又很难进行思想深刻、结构宏伟的音乐创作,因此音乐活动中需要具有感性中的理性。

三、音乐中的科学

科学中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实效性,而音乐艺术具有超越时空的本质属性,站在科学的角度来看,音乐可以看做是一种信息流、是一种和谐的数、是一种能量场,下面予以详细的分析。

学科小先生,列入教学计划之中;把当堂训练、同伴互批、小组互助、小组式指导变成教师课堂教学的常规方式。

养成学科学习习惯,是指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科教师应规范学生上课行为,让每位学生拥有听课、阅读、提问、书写、合作的好习惯。起始年级教师更应养成学生上课带齐课本、文具的基本习惯。在这一点上,教师决不能与学生妥协,确保每位学生在本学科的课堂上养成学科学习基本习惯。

音乐对于人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音乐中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流淌着的音乐就可以看做是奔涌着的信息流,量子力学理论认为信息是与能量同步存在的,可见音乐在进行能量传递的同时还伴随着大量的信息的传递,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价值,它对于信息的表现是通过和声、旋律等抽象的形式进行表达的,这其中蕴含着创作者的思想情怀,同时也成为了民族之间特殊的文化符号。

音乐的本质是一些列的有着严格的数字排列的声音的结构,可以说音乐是和谐的数,古今中外的很多学者都进行了关于音乐与数学的关系的研究,例如《音乐与数学》一书中就数学进制与黄钟律度,数列的结构与乐曲的格式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分析,充分的展现出了音乐中所蕴含的的数学理论结构。

可以将音乐理解为一个丰富的能量场,声源是音乐中信息的中心,随着声波将信息在空间中进行传递,该能量场中的每个人都会受到音乐的影响,音乐中的能量的主要体现形式就是音乐的感染力,音乐的演奏过程可以看做是能量场的能量的释放过程,即使是音乐消失了,能量场所产生的作用依然存在。

结束语

本文结合科学及哲学的发展史,分析了西方音乐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而对音乐中的科学问题展开了探讨,古今中外的很多音乐家、科学家都注重将音乐与一些科学问题结合起来研究,音乐中所蕴含的科学性不断的得到探讨与分析,音乐的本质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精神感染力的能量场,里面蕴含着巨大的信息流,音乐的创作、演奏、发展过程都与一些科学问题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乔欣.浅析音乐中的科学与哲学[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3).

[2]吴慧娟.论钢琴音乐中的“错乱节奏”——定义、形态及功能概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4).

[3]杨和平.感性的体验 理性的表达——新中国音乐美学研究60年[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4).

论文作者:蒋小燕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音乐中的科学问题探讨论文_蒋小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