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改造的政策设计与调整_保税区论文

保税区改造的政策设计与调整_保税区论文

保税区转型的政策设计与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税区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保税区取得三点明显实效

20世纪90年代初,在成功创办经济特区的基础上,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同时,借鉴和参照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国际惯例和成功经验,国务院于1990年批准设立了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并随后在我国沿海毗邻港口地区相继共设立了15个保税区,利用保税区的港口和陆路口岸优势发展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和出口加工,有效吸引了外资,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腹地经济发展。经过十三年开发和建设,保税区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一是保税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03年10月底,全国15个保税区总面积达38.62平方公里,实际封关运作面积32.9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7亿元人民币,各保税区的交通、通讯、环境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在国民生产总值方面,累计完成GDPl927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达39.93%。2003年1至10月,全国保税区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03亿元人民币,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061亿元人民币;实现销售收入2960亿元人民币;在财政税收方面,实现各类税收384亿元人民币;在就业方面,2002年保税区从业人员为27.34万人,产生间接就业机会43.7万个,总就业效应达7l万个。二是保税区招商引资成绩明显——截至2003年10月底,全国保税区累计批准设立企业34455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5822家,批准国内投资企业18633家,累计投资总额达389亿美元,累计合同利用外资2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126亿美元,我国保税区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高密集地区。三是保税区进出口贸易发展势头强劲——今年1至10月,全国15个保税区共完成进出口总额402.8亿美元,同比增长68.1%,比全国增长幅度高出32个百分点,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5.9%,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27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3%。以上情况充分说明了保税区十三年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和保税区对我国改革开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保税区正成为我国与国际经济运行惯例接轨的重要平台,拉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基地,沟通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重要桥梁。

政策设计与调整的思路要清晰

目前,我国保税区功能尚偏离设计初衷,原因在于功能定位超前,保税区和港口分离;考核指标偏重于招商引资和经济增长,发展转口贸易及相关的物流业务的政策与管理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为此亟待向港口物流中心转型。其战略意义,首先体现在物流服务促进国际枢纽港建设,而发展港口物流中心是建立国际枢纽港的必备条件;以服务贸易增强出口加工业的竞争力,出口加工业的发展对港口国际物流服务形成了巨大的潜在市场,扩大向内陆地区辐射、带动的范围,港口物流中心可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从政策设计调整来看,可选择几个保税区实行区港一体,突出口岸贸易、转口贸易和国际物流服务功能,逐步向自由港区转型。国际上关于特殊经济区的称谓各异,没有一定之规,照搬无益。保税区对外译称自由贸易区,在加入WTO的文件中已归入特殊经济区,待功能转型完成后,可根据情况重新确定,试点可称自由港区。分析自由港区试点的功能定位,要明确实行区港一体,在区内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以口岸国际物流业为核心功能,发展贸易、海运、理货、海运代理、货代、仓储、商展、信息、金融等业务,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转口贸易提供便利、优质和低成本的物流服务,促进我国沿海几个集装箱大港发展成为国际枢纽港。政策设计与调整的思路要清晰,要以国际上发展成功的自由港区经验为参照;以促进保税区功能转型、发展国际物流为目标;以贸易和投资便利为出发点,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统一设计、同步实施,确保部门、地方的政策协调、便利和透明。

标签:;  ;  ;  ;  ;  

保税区改造的政策设计与调整_保税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