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体育的社会学视角_生活方式论文

21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体育的社会学视角_生活方式论文

21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体育的社会学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活方式论文,社会学论文,中国社会论文,透视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00(2001)01-0001-03

2001年的到来,意味着人类的又一个世纪之门已经打开。也许是由于20世纪的中国失去了太多的机会,因此对21世纪充满了希望;也许是由于上个世纪末的中国交织着纷繁复杂的问题,所以对21世纪能否根治百年积淀的沉疴,心情尤为迫切。如果我们用历史的目光对体育进行一下纵向扫描,则不难发现体育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再稍加品味,又不难理解体育来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升华生活的意义。公元第三个千年纪元伊始,中国人在饱尝了20世纪体育给生活带来的惠恩的同时,期盼着更加有意义的生活。这个生活与体育的关系又将如何?

1 背景透视

歌德尔的“不完全定理”指出,要确定一个事物的性质或实质,不可能在其自身进行,必须在其自身以外的与之相关的更大系统中寻找。这提醒我们在透视未来的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体育时,不应忽略社会变迁的宏观背景。因为生活方式从属一定的生产方式,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和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乃至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背景一:社会变迁的基本定位

“‘社会中轴转换原理’的中心思想是,社会形态取决于社会的中轴结构。道德、权势、经济、智力和情感是维系人类社会的五种抽象的基本力,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其中的某一要素成为社会结构的中轴。”(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员董光璧)依据“社会中轴转换原理”的分析,21世纪发达国家将从经济社会向以智力为中轴的智力(科学)社会转移,而中国社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处在向以经济为中轴的经济社会转移的过程中。基于中国几乎落后一个位相的现实,中国若想与世界同步进入智力社会,必须两步并作一步走,即在向经济社会转移的同时,完成从经济中轴到智力中轴的转换。

背景二:社会变迁的主要表现

如果我们不把改革开放前所有一切历史作为传统来看待,就难以全面地把握改革开放后发生的社会变迁,更难以预测未来的社会变迁。新世纪的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上,将会不断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更趋于宏观层面,民间社会的空间范围将继续扩大,许多社会中介组织将会逐渐取代政府退出的各种功能。廉政监督制度日益完善,廉洁高效的政府将使公共权力退出市场,退出微观经济领域,从而完成资源配置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健康的市场力量将成为中国经济繁荣的新动力。据经济专家预测,中国的经济形态正在从“劳动生活型经济向闲暇生活型经济”转变,经济的高速发展可持续到21世纪30年代,并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此外,我国在信息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能源科学技术和交通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将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均GDP(按年增长率6%计算)可达到14369美元。在此之后,经历过温饱、小康生活的中国人将开始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念层次的变化使人们的精神需求和自我实现的愿望会愈来愈强。为此许多中外学者纷纷指出,经济越繁荣,信息产业越发达,从文化角度审视生活的意义也就越加有必要。

2 21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体育

21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将以合理、自由和丰富为原则,以文明、健康、科学为主要特征。社会赋予中国人以更多的时间资源和物质消费资源,人们可以自由地安排丰富多彩的生活。人们生活理性程度增加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使体育与自己的生活质量、与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形式联系得更加紧密,体育将以其独特的功能全面介入生活领域,而真正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体育与社会嬗变、与生活方式变革的联系,将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2.1 城乡生活方式趋同与体育

城市发展和人口城镇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在向经济社会转移的过程中,必然会加快以工业化为原动力的城市化进程。194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10.6%,1981年为20.6%,1994年为28.6%。据有关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44.8%,2020年将达到59.0%。以如此预测推算,21世纪末达到90.0%左右已成定势。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传媒和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城乡生活方式趋同的步伐,在城乡生活方式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居住一体化、就业一体化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的过程中,体育的城乡差别将会逐渐缩小直至消除。而城市化的结果,又会使人们日常从事体育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基本定格在体育设施精良、配套服务优质的生活住宅小区。

2.2 流动:城市生活方式的新特点与家庭体育

21世纪,人们对职业的自由选择,工作上的需要和居住点等的频繁更换,加大了社会人口的流动性,由此而导致的人际关系的临时性,使人际交往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将是城市生活方式的一个新特点。在高度化的城市环境中,社会成员与周围的绝大部分人只能建立起有限的联系,双方的责任也是有限的,而不可能建立起全面的联系。尽管现在就有不少人反对人际关系的割裂和人们感情上的疏远,但鱼和熊掌毕竟不可兼得。尽管如此,中国的传统使中国人的家庭纽带不会像欧美那样轻易松弛,而仍将会保留较强的家庭间的亲情往来和经济联系,这是中国特色。因此我们可以预测,人际关系的淡漠和功利化取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强化中国家庭的内聚力和以亲属为纽带的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往来,使家庭体育在城市家庭网的延伸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3 生活方式多元化及消费阶层化与体育

生活方式一方面在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显示出一定社会、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生活样式和方法的共性特征;另一方面,社会成员的生活价值观、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消费观念和经济收入等的差异,又会表现出生活取向上的个性特征,从而导致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消费的阶层化。上个世纪末,以往“千人一面”的生活方式的绝对统一已不复存在,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初露端倪,这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副产品。目前,国内已有学者以国际上通行的衡量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为依据,并根据我国国情作了适当调整后,划分出七个消费阶层,即最富阶层、富裕阶层、中上阶层、中间阶层、中下阶层、贫困阶层和最贫困阶层。21世纪,这种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消费的阶层化倾向将日趋显著,并将引起体育需求的多样化和体育消费的阶层化。届时,体育市场细分日臻完善,体育产业将比较发达。

2.4 消费新潮中的体育消费

消费是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而文化体育娱乐消费则是生活水平档次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1957年为64.65%,40年后的1997年则下降至47.70%。羊城晚报披露,我国1999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1.90%,农民的恩格尔系数为52.60%。据预测,21世纪中叶,中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下降至30%左右,文化体育娱乐消费滞后的现象将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人们在享受层次特别是发展层次方面的消费比重将大幅度提高,科学、健美、便捷、独特的消费格局将形成一种无法阻挡的消费新潮。在这一潮流中,以下几种体育消费引人注目。

2.4.1 投资消费 社会转型在个人观念层面的体现就是人的理性化。花钱买健康之所以与花钱接受教育和社会专业技能培训具有同样的效果,是因为它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伴随着劳动能力的增强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而增加收入,特别是有益于延长人的寿命。投资心理的理性化,使人们的目光放得更远了,在体育运动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而受到人们重视的同时,体育投资业亦为人们所青睐。

2.4.2 “模拟健身”消费 21世纪,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健身娱乐消费欲望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将会不断引发体育健身娱乐器材的更新,低层次的功能单一的健身器材将退出市场,价位较高的多功能器材将占据主要地位。特别是体育健身娱乐器材的电脑化、仿真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将会使借助高科技手段进行的“模拟健身”活动(如模拟登山、模拟攀岩、模拟星球行走等等),成为未来最有潜力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之一。

2.4.3 减压与宣泄消费 脑力劳动者的数量超过体力劳动者的数量,是社会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在21世纪,脑力劳动者由于紧张的工作、激烈的竞争和快速的生活节奏所带来的紧张、焦虑和压力,极易导致心身疲劳,甚至是郁闷与痛苦。因此,无论是蹦极瞬间的解脱,还是在群情激昂球场的宣泄;无论是积蓄力量的健身房,还是在碧波荡漾的泳池,甚至连休憩时的深情对话,都能成为放飞心情的最佳手段,都能让人从“我”扩大成“我们”,从而分享人们企盼的归属感。

2.4.4 信息消费 重视信息是21世纪社会生活的一大特点。体育将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更广泛地进入大众生活领域,体育名人轶事、精彩的比赛、运动明星广告、体育商业消息、大众健身指南、体育社团组织等的信息,将直接影响着受传者,影响着体育市场。在未来体育消费的内容结构中,体育信息消费将占有相当的比重,从而形成信息消费、劳务消费和实物消费三分天下的格局。

2.4.5 旅游消费 为了躲开现代社会的喧嚣,减轻快节奏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一时间逃离城市、回归自然,是人们普遍的心态和追求。21世纪,由于交通、通讯设施的日臻完善,人们将更加频繁地外出活动,旅游业将十分发达。有学者指出,当人均年收入超过2500美元时,完全有能力每年短程出国旅游一次,或是在渡假村休息一个月。所以说,旅游消费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无论是广度旅游、深度旅游、求知型旅游、探险性旅游,还是为了逃避“城市病”、“文明病”而欲回归自然的山川游,增长见识的名胜古迹行,渡假村里的休闲,都将与体育相伴。特别是由体育中介公司组织的突出体育特色的旅游,将越来越受欢迎,体育旅游业和体育产业的勃兴也就孕育其中。

2.5 老人生活与体育

21世纪,世界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据人口学家预测,21世纪人口老龄化进展最为迅速的当是日本和中国,到2050年前后,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4亿,约占人口总数的26%,即每4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为此,探讨生活方式与体育,实有必要对这一庞大的老人群体专书一笔。

社会学中所说的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终身接受社会文化和行为模式的教化、完善与发展个性的过程。老年人更是需要不断进行社会调适,保持与社会的心理联系,建立起良好的心态,丰富自己的生活。因此,在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这一总体特征下,“老有所养(社会保障)、老有所医(社会保险)、老有所乐(健康和娱乐)、老有所为(生存价值)”基本代表了21世纪中国老年人生活方式的取向。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是健康问题,体育活动仍将是老年人首选的保持自我健康的方法。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进程,使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老龄产业将占有相当的份额,庞大的老人群体是绝对忽视不得的体育产业经营对象。我们以本世纪中叶为期,假如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中有50%(2亿)参与体育消费,以每人每月消费20元计算,一年就有480亿元的体育消费额。仅此一项,体育产业的前景就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标签:;  ;  ;  ;  ;  

21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体育的社会学视角_生活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