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过分注重单词教学、句式讲解,扼杀了英语语言学习的情境性、交互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及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爱阅读,不能阅读和不会阅读的现象。本文结合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通过具体课例分析的方式探寻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思维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博赞提出的思维导图,就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储存、组织和优化信息,是基于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李芳,2010)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曾说:“一图值千金。”图形以其丰富的内容含量和直观性远胜于纯文字的表述。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以思维导图为契机,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笔者结合PEP五年级(下) Unit 3 Read and write 一课为例,运用思维导图对本节阅读教学课中的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和读后(Post-reading)分三个阶段的运用进行阐述。
一、读前环节(Pre-reading)----找准切入点,导入课前知识框架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有好的“源头”,方得“活水”来,这让笔者联想起英语教学中的课前导入与学生思维潜能激发的内在联系。导入是一门艺术,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Easter Party是PEP五年级(下)Unit 3 Read and Write中的语篇阅读课。笔者以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的形式将思维导图的主题以“holiday”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列举节日,通过发散思维绘制有关节日(含时间(when)、活动(what))的思维导图(绘图模式不限制),并与伙伴们对话谈论。
在本环节设计中,教师通过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温习已学知识。在设计中进行了充分的主题预设,大胆留白,不拘泥于固定的教学设计,而是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各类相关的思维导图,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设计思维导图,能够独具匠心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建立起文本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自主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火花激烈碰撞的过程,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读中环节(While-reading)---呈阶梯式层层深入,培养阅读策略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成功的导入活动铺垫后,学生思维已被激活、归纳并整理已有认知图式。在接下来的读中环节(While-reading),问题设计至关重要,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分别粗读(skimming)、精读(detailed reading),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1.粗读(skimming),提取基本信息,形成对语篇的整体理解。
粗读,让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文本,提取基本信息,即5个“W” :when,where,who,what,why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组织学生阅读Easter Party前,教师先提出四个问题:When is Easter Party?Why hold the Easter Party?Where is the Easter Party?What will we do at the party?Why hold the party?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语篇,完成思维导图。
2.精读(detailed reading),提取具体信息,整理关键信息。
精读语篇,学生提取语篇的具体信息,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整体把握的能力、连续的思维能力和自觉的判断能力,引导学生用抽丝剥茧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从浅入深地把握语篇脉络,掌握语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设置了对语篇具体信息的判断题,借助已完成的思维导图,学生在完成判断题的过程中都将处于轻松、自然且高效的良性状态。
在语篇阅读教学中,粗读是精读的基础,精读是粗读的深化。在读中环节(While-reading),通过听(搜索信息)、读(发现信息)、答(处理信息)以及拓展(重整信息)等一系列的过程,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理清语篇的脉络层次。这个阅读的过程概括起来就是:整体感知语篇---局部细致分析---再次整体,呈现语篇的整—分—整。
三、读后环节(Post-reading)---加深语篇理解,在拓展中提升思维能力
语言学习理解是基础,积淀是目的,运用是根本。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课堂信息的加工者和知识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应用学得的知识、技能、策略,启发思维去对语言进行综合运用和表达。(吉桂凤,2017)
读后环节(Pre-reading)是语篇阅读的拓展,本课时设计两个拓展活动,其中拓展活动一是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中所形成的知识脉络,对语篇进行复述。
思维导图犹如语言支架,将无声的文字为简明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层次清晰和流畅复述出文本内容,同时为学生阅读后输出语言搭建了平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记忆、表达和思维能力。
拓展活动二是在导入环节中任选其一思维导图,制作一张邀请卡,并汇报。在此活动中,学生需要先在导入环节中绘制的思维导图中完善where、why和E-mail等。
这样的巩固拓展活动,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已学的语言,这不仅仅是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发展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协作和创新精神都得到全面提升。著名的教育家别林斯基说过:“教学方法应该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使他们积极发展的思维。” 通过本环节的拓展,通过完善读前(Pre-reading)环节的思维导图支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逐步学会“自主学习”。本课设计中以思维导图为契机,不仅有课堂的“生成性”创新,更有教学“预设性”创新。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既有效提高英语的应用水平,体现小学英语课堂的“和谐、灵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心理学家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在语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将语篇信息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记忆的“块”。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发挥了阅读前引导,阅读中引领,阅读后引申的作用。因此,作为在一线教育的英语教师,要敢于在变中求发展,变中求创新,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思维、交流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东尼·博赞(著),张鼎昆、徐克茹(译).2005.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王芳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3)
[4]吉桂凤 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教学[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林小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环节论文; 信息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论文; 语言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