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伊凌[1]2013年在《从认知角度探讨英汉同声传译的顺句驱动原则》文中指出同声传译是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口译活动,要在不打断源语发言人的情况下同时处理信息接收、解码、存储、重现等多个并行任务,因效率极高而被广泛运用在各大场合中。顺句驱动原则是公认的同声传译黄金原则,如果掌握得法,能有效化解同传的压力,有助于同传顺利进行。同传过程涉及许多重要的认知问题,如注意力、记忆、控制性与自动化程序、认知语境等,本文即选择以认知科学为视角,在回顾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运用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1995),结合语言的特性,探究英汉同声传译采用顺句驱动的内在原因。同时,本文通过分析因英汉语序不同而造成的顺译难点,全面归纳实现顺句驱动的一系列策略和技巧:断句、重复、增补、简约、转换等,并选取美国总统奥巴马连任就职演说的两个同传版本,观察资深译员在实战环境中如何运用顺句驱动来提高英汉同传的效率和质量。本研究采用文献法、举例法、实战观察法等研究手法,一方面就英汉同声传译运用顺句驱动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架构,另一方面,以兼具时效性、代表性和真实性的现场同传案例比对来验证顺句驱动各项策略的适用性,因此本文在理论和实践上做了双重尝试,希望能对同声传译的研究和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
金念念[2]2017年在《顺句驱动在交替传译中的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研究了顺句驱动在交替传译中的运用。作为同声传译中的重要原则,顺句驱动的优势同样存在于交替传译之中。通过比较同声传译与交替传译,笔者发现在同声传译中,顺句驱动原则由于受到断句的影响和时间的限制,其有效性在交替传译中更胜一筹。根据案例分析,笔者从语句的切分,笔记的记录和目标语的输出的角度详细分析了顺句驱动技巧在交替传译中的运用,总结出了顺句驱动在交替传译中的翻译策略,以达到帮助译员减轻压力的作用从而提升翻译质量。
彭子珊[3]2018年在《英汉同传中顺句驱动的难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发展,翻译,特别是同声传译,在国际大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顺句驱动在同声传译界应用甚广,被许多人士奉为同传中的黄金法则。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这一黄金法则也会遇到许多障碍。然而,在近几年来,国内的口译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研究成果数量增加,但是访谈类节目的翻译研究数量还是比较有限的。笔者在了解访谈类电视节目的风格的同时,以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中,杨澜对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着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美国着名篮球运动员迈克·乔丹和男演员汤姆·克鲁斯的专访为材料,应用顺句驱动原则进行英汉同声传译分析,并探讨在口译中所遇到的难点,寻找可行的应对策略和技巧。与此同时,笔者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进,总结规律,并未以后口译研究提供些许帮助,以期为未来的英汉同传的实践做出些许贡献。
孙媛[4]2012年在《英汉同声传译中顺译技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同声传译是一项复杂的人类信息处理活动,译员常用顺译这一方法来解决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在词序和语序上存在的巨大差异问题。同时,同声传译也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语言交际活动,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与讲话人几乎同步的速度,用口头形式重新表述出来的一种翻译实践。在同传中,源语会源源不断地涌向译员,译员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紧跟说话人,以近乎同步的速度进行翻译。因此,同声传译不像笔译,有充裕的时间从整体篇章上理解原文旨意,借助字典或其它工具进行字斟句酌的翻译;也不像交替传译可以等说话人讲完一段后利用笔记对译语作相应调整。同传的“瞬间性”和英汉两种语言在词序和语序上的差异要求译员尽量使用源语的文法结构,也就是应用顺句驱动原则来及时减轻记忆负担,留有精力和能力应对接踵而来的新信息并保证译出语的连贯性和准确性。顺句驱动是英汉同声传译的最大特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在奥巴马总统宣誓就职演讲的致辞的同声传译中,译员顺应时限要求和译员心理认知等语境,选择了省略、概述、替换等传译策略,以实现各层次的传译目的,从而使交际效果最大化。本文介绍了在顺译理论中,从Chomsky的“极小主义”理论(Minimalist program)所提出的句子衍生原则---“经济性原则”的理论依据和运用。本文旨在探讨同声传译中顺句驱动的方法及其潜在的规律,运用主述位理论和信息结构理论来分析中英语料,发现主位的已知信息(旧信息)以及句首的附加成分(新信息),是较容易产生顺向驱动的条件。本文将着重从顺句驱动方法和口译实践方面进行探讨,而第四章是重点,总结出四大顺句驱动的难句翻译类型及方法,并结合材料同时运用其他常见的口译方式,找到顺译时的困难症结所在。从定语、状语、被动语态、“it”结构四个方面举例分析同传译员“顺译难句”的应对策略。了解这些难点及解决方法,再结合练习,就会熟练掌握。总结部分提出了一些对于顺句驱动及未来口译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李珂[5]2003年在《顺句驱动原则在同声传译中的有效性》文中认为顺句驱动原则在同声传译中的有效性
张琦[6]2018年在《2017谷歌I/O开发者大会同声传译模拟口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同声传译,是口译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口译分类中最重要也最难掌握的一种类型,对译员的即时反应有着极高的要求。同传译员需要在源语输出后开始口译,发言者与译员说话之间的间隔越长,意味着译员要记忆和分析的内容也越多,对译员的能力要求就越严格。为了缓解压力,译员要控制好开口节奏,选择相应的口译策略处理输入的信息,尽量按照源语的格式完整的输出译文。在口译的六大策略中,为保留原文格式,顺句驱动应是首选。顺句驱动能够节省译员在重组句时的反应时间,从而让译员跟上源语输出的速度,更加全面地表述源语信息,最大程度缓解译员语句重构的压力。本文以2017年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为口译材料,模拟发布会现场同传,并以此为材料着重分析顺句驱动这一基本原则在现场处理语句的重要作用,浅析不同句型的顺句驱动处理方法。希望本文能够与口译学习者一起探讨同声传译技巧的实战应用,能够为今后的口译实践带来一定的启发。
杨爽[7]2014年在《“顺句驱动”原则在英汉同声传译实践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主要研究同声传译中的“顺句驱动”原则。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同声传译已逐渐成为国际会议和交流的主要口译形式之一。同声传译具有即时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顺句驱动”原则的重要性,它也是同声传译中要遵循顺译的基本原则。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乔姆斯基教授的最简方案和丹尼尔·吉尔教授的精力分配模式。其中,最简方案包括多个原则,如:“自利原则”、“拖延原则”、“经济性原则”等,这些原则都能有效地指导同传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本文概括分析了几种顺句驱动的技巧,包括:断句、重复、添加、删除、词性转换等。为验证顺句驱动原则的有效性,本文以2014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为基础,以本人对此文的同传为素材,通过个案分析来研究顺句驱动的技巧运用和对同声传译的影响。在实践总结部分,本文对本次同声传译的实践过程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并整理出了本人在此次任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期为提高同传水平提供参考。
韩晓晴[8]2017年在《电子产品发布会同传中精力分配失衡原因及解决策略》文中指出目前,电子产品发布会是各大高科技公司宣传其新产品的重要平台。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对口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同声传译工作因具有高效性、即时性以及灵活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项发布会中。本文首先介绍了同传过程中的精力分配模式,然后以2016秋季苹果新产品发布会为例,介绍电子产品发布会的语言特点,分析由于精力分配失衡而导致的同传失误现象,包括误译、漏译以及非流利性产出。根据实际案例,分析同传过程中精力分配失衡的原因,其中包括认知知识匮乏,特殊语言现象干扰,以及逻辑能力不足。对此,笔者基于不同任务模式,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在听力理解与分析任务中,译前背景知识积累和预测能够减轻听辨过程中的压力;在短期记忆任务中,多媒体演示文稿辅助记忆和顺句驱动能减缓短期记忆的负荷;译语输出任务中,省略以及简洁性策略为任务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译员需协调好叁项任务,合理分配精力,才能有效提高同传质量。
赵永龙[9]2014年在《精力分配模式下顺句驱动原则在同传中的运用》文中指出众所周知,同声传译自产生于二战以来,因其传递信息的快速性和同步性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国际会议中。本文重点分析同声传译中顺句驱动原则的有效性运用问题。论文首先简述了同传中顺句驱动原则的重要性及其研究现状,然后运用吉尔的精力分配理论分析笔者的一次课堂同传模拟。同传模拟任务的材料是节选自温家宝总理在2013年两会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论文分析了材料特点,描述了相应的译前准备和任务完成过程,结合参考译文,运用精力分配理论,分析同传过程中顺句驱动原则的运用是否有效。分析表明: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协调好口译的各个阶段;顺句驱动原则要与其他同传原则相结合;译者应熟悉各种中英文固定短语搭配来节约精力消耗,实现顺句驱动原则的有效运用。
顾晓瑾[10]2010年在《顺句驱动原则在中国大学口译教学中的有效性》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旨在研究证明顺句驱动原则在大学口译教学中的有效性。本文采用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最简方案理论和丹尼尔·吉尔的精力模式作为全文的理论框架。最简方案一般用于解释自然语言的衍生,在本文中,作者用该原则分析描述同声传译语料,请参照以下准则:1.非必要时,不作词位移动;2.任何成分移位都须延至非移不可时再作移动;3.移位操作,能免必免;4.移位成分,能少必少;5.移位距离,能短必短。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大学口译教学的现状,如中国目前口译师资匮乏和大学口译教学法亟待改善和等状况。作者在这部分还阐述了文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及该课题研究在国内外已取得的成果;第二部分是全文理论框架的介绍,包括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普遍语法和吉尔的精力模式。随后,作者提出了顺句驱动(SL)的概念——顺译,并陈述了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论文第叁部分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设计了口译教学测验和问卷,测验的受试对象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大叁学生,所有的受试对象都经过严格挑选,具有相同的英语语言学习背景和水平,共计56名。作者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详尽阐述了该测验及分析测验数据,证明了“顺句驱动”在口译教学中的有效性。另外,此次测验选取了英译汉口译,因为在正式的国际口译场合口译员只允许担任目标语为母语的口译工作。此实验将受试分为两组,学习了顺句驱动的小组A在口译信息的完整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参加裸试的小组B。本文最后部分对此次课题研究作出了评估和展望。
参考文献:
[1]. 从认知角度探讨英汉同声传译的顺句驱动原则[D]. 吴伊凌. 福建师范大学. 2013
[2]. 顺句驱动在交替传译中的运用[J]. 金念念. 校园英语. 2017
[3]. 英汉同传中顺句驱动的难点研究[D]. 彭子珊. 天津理工大学. 2018
[4]. 英汉同声传译中顺译技巧的研究[D]. 孙媛. 吉林大学. 2012
[5]. 顺句驱动原则在同声传译中的有效性[D]. 李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6]. 2017谷歌I/O开发者大会同声传译模拟口译实践报告[D]. 张琦. 青岛大学. 2018
[7]. “顺句驱动”原则在英汉同声传译实践中的应用[D]. 杨爽. 外交学院. 2014
[8]. 电子产品发布会同传中精力分配失衡原因及解决策略[D]. 韩晓晴. 黑龙江大学. 2017
[9]. 精力分配模式下顺句驱动原则在同传中的运用[D]. 赵永龙. 扬州大学. 2014
[10]. 顺句驱动原则在中国大学口译教学中的有效性[D]. 顾晓瑾. 西南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