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_刘静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_刘静

刘静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柳嘉镇三合小学校 644600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5-195-01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数学教学的过程, 和语文以及其他专业的语言学科不同,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个过程也是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过程。在课堂上,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引导、质疑、操作都直接带动着学生的思考。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和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的动机 。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获取新知的积极情感,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任何缺乏情感的教学活动,非但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反而会导致学生厌学。

还记得,有这样一道题,我让学生讨论:一个长方形,长减少一米,宽增加一米,它的面积和周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提问,使学生对问题本身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大家凭感性回答,答案不一,且都不能讲清道理。学生都迫切想知道正确答案,我抓住这启迪思维的最好时机,让学生举例说明。在学生讲明道理后,我进一步提问:“如果你按照这样的变化去思索,能发现什么规律?” 这时学生兴趣更高,经过小组讨论探求,很快说出结论: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与宽越接近,面积越大;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积较大。由于我不断设置问题情境,引疑诱导,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潜力得到深层开发,感觉自己的聪明智慧,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与此同时,思维的深刻性也就得到了培养。

二、从具体的感性材料入手,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对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由于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等原因,因而我们只是重视了“算”放弃了这样一个抽象思维训练的机会。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形象是数学抽象思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信息来源。平时的日常教学时,我们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三、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谁都知道,假如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毫无兴趣,就不可能愿意去做,即使强迫去做也一定做不好。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无味呢?大多数是因为对数学失去兴趣所致的。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是唤醒的第一步,由此而循序渐进,学生才有望喜欢数学、爱上数学。例如:教学“小数乘小数时”时,我注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例):师:同学们,昨天下午我们利用活动课在学校实验场的东北角建起了一个小小的菜园。XXX同学很细心,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数据;菜园长3.8米,宽2.2米,高出地面0.2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在请你们围绕这些数据,提出一些问题,好吗?

生1:菜园的面积有多大?

生2:如果用土填入菜园中,需要多少?……

师:是的,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看来同学们都善于思考。现在让我们先来解决面积的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生3:3.8×2.2。

(师板书:3.8×2.2)

师:看看这道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4:这里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师: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

由于问题来自于生活中,来自于身边,学生自然会跃跃欲试,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教学中如此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被激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联想翩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无形中也就得到了培养。

四、比较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教学的一个步骤,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问题,进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唤醒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去自主探究,进行合作学习与合作交流。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呢?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教学了。上述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小数乘整数的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主寻求验证的途径,再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明确要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即小数如何定位。经过一定的推理和演算,让学生经历探究、体验、归纳的阶段,使学生对“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体验更加深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唤醒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等学习途径,使概括能力、估算能力、反思意识及主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等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得到强化,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和谐的发展,进而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五、注重语言表达,推动学生思维

教学研究实践表明,看的思维效率最低,写的思维效率较高,讲的思维效率最高。并且讲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语言表达是思维外在的表现形式,直接的反应一个人的思维活跃程度。由此可见,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表达中使用数学语言。准确的数学语言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反复的训练,让学生自主做完习题后,主动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以及进一步的数学题解,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写的算式说说解题过程中次算式如何用文字表达,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进一步列出含有算式的文字应用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后期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符合当前社会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应以数学教学作为基础,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论文作者:刘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5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_刘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