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道德讲堂活动得到启发,对“德”与“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浮浅的论述,并通过古今实例阐述了“德”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危害,提醒人们不论在什么领域,“德”才是事业基石,是万福的根基。
关键词:道德讲堂;德与才;重要性
德者,才之帅也;才着,德之资也。说起德与才,总是有很多疑问,什么是德,什么为才,他们是什么关系?哪个更重要等等。前些日,公司党委开展了以弟子规中“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励”为主题的道德将堂活动,本人从搜集材料、编制课件、备课到给党员吗讲述,从中得到很大启发和联想,也深深的体会到德与才对社会、企业和单位中对生活、工作的影响。本文结合古今实例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谈谈个人对德和才的理解。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参加过道德讲堂活动的人都知道,道德讲堂是面向大众讲习基本道德规范,弘扬中华民族美德的场所。道德讲堂主要讲的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不论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都离不开一个“德”字。这也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德”的重要性。
关于“德”,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多有论述。“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者的“操守”和“品行”;是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不违背自然发展,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要遵从一定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德”的外化即为礼,在心则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为即为“礼”。
“德”又可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等;最好的总结是把“德”归纳为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孔子当年之所以念念不忘“克己复礼”就是因为以德为核心的西周之礼是儒家思想最为推崇的道德标准,而“厚德载物”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遗产,也是当代构建新时代平安和谐文化的准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就法治与德治作了深刻阐述,强调“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德”是根基。要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多积尺寸之功;要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德”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从古至今有关“德”与“才”的示例举不胜举。在这里给大家讲两首大家熟知的诗。第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第二首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第一首诗深刻描绘了当时封建社会下农民们的艰苦生活。大家读完这首诗是不是会认为写该首诗的诗人应该是一个能体察民情,为民除害的好官哪?但结论确大大出乎人们预料,该诗作者李绅当官后却变成了一个生活奢侈的人,一餐的费用达百贯钱,除此还爱耍权威,无情无义。第二首这首千古绝唱的作者崔颢也是一位有才高八斗之人,但他无德,他不但喜好赌博,还相当好色,他在长安漂泊的时候始乱终弃,每次都是娶非常漂亮的妻子,但是他稍不满意就将其抛弃。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德”,就无法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也不会兴旺;一个民族没有了“德”,那么这个民族将不会进步;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德”就会祸害一方,无处立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称所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力”,即使你很强大,别人对你也只是表面顺从,内心里对你是非常鄙视的。可见“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以及各个领域的重要性。
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意思是说: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必多祸殃。这里所阐述的是一种事物由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也是对“德”的引申。同时也警示人们,一些微小不良现象的萌生,应尽早看到任其发展下去的危害和后果,及早警惕和采取措施。《东汉》许慎也曾言: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德就是得到,教化人们可以把自己的善德施于别人,使众人各得其益,又可以把善念存在心中,使身心得益。
如今“道德讲堂”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传播凡人善举,已成为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道德建设的平台和载体。那么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心存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有人这样认为,要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说,一个人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那么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达到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溪,以成江海。一个人做事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都是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注意知、情、意、行的统一,不能只讲动机不计效果,也不能只根据效果去判断其善恶。
那么,无德之人又会怎么样呢?德与才又有何等关系呢?德才之辩古已有之,儒家把人分成四等:一等人,是圣人--是有德又有才;二等人,是君子--是德大于才;三等人,是庸人---是有德无才;四等人,是小人--是才大于德。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德、才关系也进行过梳理,他认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一针见血的把君子和小人做了区分和界定。而这些名言和界定都会给人们以拨云见日之感。国学大师南怀瑾在《历史的经验》中也曾用刀来比喻说明此理,他说:“刀本身无所谓好坏,恶人用之为非作歹,医生用它施术救人,善恶的关键在于执刀人的品德”。这些都没有离开一个“德”字。
那么,“德”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一个人有什么影响呢?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认为“如果得不到圣人,就用君子,实在不行就用愚人,但是小人不可用。”他还进一步讲“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因为其才故能为善,也能为恶,而因其才而用之,为恶可以非常严重。”也曾记得在一个企业明显位置我也看到过同样对于用人的词语,上面写着--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控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这四句用人之道似乎与司马光所提到的“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有所违背,但也是符合当今现实的,限制不等于不用,如用就是不能使其放纵,要加以监督。因为一个无德的人如果不加以限制会成为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甚至整个社会的害群之马。所以,一个人必须把“德”字牢记,有了德,其才华才能发出光芒。例如,在“非典”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呼吸病专家钟南山,临危受命,不计个人得失主动向省卫生厅提出,把危重病人送到他所领导的医院。他身先士卒,亲自为病人检查。在他的带领下,全院上下一心,共同抗击“非典”,并取得了胜利。最使人感动的不仅是钟南山院士精湛、广博的医术,更是他高尚的品格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由上可见,“德”才是一个人一生事业的根基,是万福的根基,根基打不稳很危险。这样正反的实例多的不胜枚举。
最后,用一句话名言结束我的论述:“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让我们自觉地做道德的实践者和捍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之人,把才华奉献给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媛媛.道德讲堂在工程公司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的应用[J]. 人力资源管理.2018(04)
[2]宋建华.供电特色“道德讲堂”推进核心价值观落地的行与思[J]. 管理观察. 2014(35)
论文作者:任平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道德论文; 讲堂论文; 的人论文; 重要性论文; 根基论文; 小人论文; 自己的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