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博物馆艺术的探讨论文_李回回

关于非博物馆艺术的探讨论文_李回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 郑州市 450000)

摘要:像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公共艺术等,他们都不只是以绘画,雕塑等形式展现给大家的,他们同样超越生活并体现生活,所以他们同样属于艺术,且他们不是能被艺术馆收藏的艺术作品,应归于非博物馆艺术。公共场所的公共艺术作品,他们能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起到沟通作用,公共艺术作品在非博物馆艺术中占重要地位,公共艺术作品更加广泛,材料更加丰富,且可保存。

关键词: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公共艺术;大地艺术

前言

非博物馆艺术即不在博物馆内的艺术,打破了博物馆的界限,让那些在博物馆狭小的空间内不能展示的作品展示出来,或那些经不起“大雅之堂”的艺术作品展示出来。非博物馆艺术家们有意识的在现代艺术中运用廉价材料或被人丢弃的废品进行创作,这是对传统艺术的抨击。

非博物馆艺术家们可以用任何一种语言,借助任何事物,使用任何一种技术,来表达自己的观念。

材料反映人类对世界的感觉、认知和艺术上的期许,是人类自身与世界链接的最恰当之纽带。以这个理念为指导,本书分析历史经典艺术及当代艺术,从材料的角度开掘艺术的世界。特别是当代艺术种类繁多,姿态各异,架上绘画、雕塑、装置、设计艺术等,其材料元素以广泛多样、兼收并举的态势,广泛地作用于诸种艺术形态,呈现出大材料的宏大景象。材料的认识、利用、发展,正在也必将成为艺术创作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艺术已经成为基于“大材料”的创作。多种材料、媒介的发扬扩大,深化了作品的意义,从考察艺术的材料入手,在多种环境、多样需求、多元表达的大背景中,对艺术材料完整地认识、综合,本质地考量,进而在美学意义上做深层把握。

非博物馆艺术没有高雅和流行之分,甚至模糊与生活的界限,他完全不像原来公众所期待的那些艺术作品,使得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离开了框架上的艺术形式,利用了各种展示方式向公众以及艺术家本身的常识和习惯进行挑战,同时向观众们传达理念也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时,都会有个“出发点”,并为了“出发点”为之“努力”,最终的目的是想向观众表达自身的理念。

在非博物馆艺术中,艺术家的观念极其重要,因为非博物馆艺术会简单粗暴地向大众表露出作品的内涵,更加被大众接受,这也是与博物馆艺术最不同地点,博物院艺术只能服务少数人群,所以其造成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在这个社会高频步调中,很多东西会被大家忽视,就要靠一些直白的语言从侧面告知大家,如艺术作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像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公共艺术等,他们都不只是以绘画,雕塑等形式展现给大家的,他们同样超越生活并体现生活,所以他们同样属于艺术,且他们不是能被艺术馆收藏的艺术作品,应归于非博物馆艺术。公共场所的公共艺术作品,他们能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起到沟通作用,公共艺术作品在非博物馆艺术中占重要地位,公共艺术作品更加广泛,材料更加丰富,且可保存。

非博物馆艺术家及作品欣赏

《一千年》达明安·赫斯特

英国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他曾经做过一个叫《一千年》的装置作品,被称为会腐烂的艺术作品,一个大玻璃箱子,里面装着一只腐烂的牛头,两只装着糖的碗,牛头上方一个悬挂的灭虫器,最后是一堆苍蝇。整个过程是这样的,苍蝇在牛头上产卵,卵变成蛆之后靠吃牛头上的腐肉为生,之后再变成苍蝇被灭虫器电死,尸体掉到牛头上继续腐烂成肉成为下一批蛆虫的食物,之后周而复始。艺术家做的就是给这个装置里加一些糖。就像我们的历史,繁衍,毁灭,共生,所有我们经历的和这群苍蝇所经历的基本雷同。很难想到有其他的艺术形式能够把历史讲的这么清晰又这么震撼,这就是装置艺术的魅力。

《切片》小野洋子

行为艺术作品也震惊了我,她穿着一件黑色的裙子安静的坐在舞台上,在他面前摆放着一把剪刀,观众们被告知可以拿着剪刀在他的衣服上任意去剪,最开始有人小心翼翼的走上台,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剪一个小口,还很不好意思的对小野洋子鞠躬抱歉,再向台下的其他观众道歉然后下台,小野洋子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反应。接下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上台,他们的动作也慢慢的开始变得夸张,剪刀也越来越无情,最后小野洋子的裙子被剪得稀巴烂,一个女性就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凌辱了,当你看到真人而不是演员在这种无罪的情况下作恶的时候,你一定会为人性内心的阴暗而感到恐惧。有很多当事人之后写信给小野洋子向她道歉,他们完全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释放了自己残暴的攻击性,而且他们一直都对这次行为悔恨不已。回到了正常生活,人们才会发觉当初那股恶是被环境激发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很善良,但这个善良必须要被整体的道德所约束。

很多时候行为艺术不那么容易理解,但是行为艺术带来的震惊感还是很强的。

结语:

我举的这两个例子作品都非常的具有艺术家风格,表达的情感,主题也相当的鲜明,有些人可能接受不了,但是喜欢的人会为之而疯狂,这就是与博物馆艺术的最大的不同。现在我国非博物馆艺术的作品的数量在成倍增加,也表现了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的打开。

参考文献

[1]姜竹青.材料·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M].2013

[2]蔡琴.博物馆学新视域.浙江人民出版[M].2003.

作者简介:李回回(1997.05-),女,河南省濮阳市人,郑州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艺术专业,本科生。

论文作者:李回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关于非博物馆艺术的探讨论文_李回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