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论文_吴小胜

建设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论文_吴小胜

太平金融稽核服务(深圳)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招、投标风险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潜在风险且未及时或有效处置,甚至加重,这为项目各参与方带来了很多困难,甚至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风险管理在招、投标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在招、投标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管理工作的建议,希望能够切实解决在招、投标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或困难,提高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

引言:建设工程实施前的重要一步是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投标人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由于招、投标具有过程的复杂性、个别环节的隐蔽性、清单计价的专业性等特征,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潜在风险。工程招标方除了要选择资质健全、信誉良好、业绩达标、财务指标优质的投标人外,还要对招标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多种方式管控各个阶段的工作,及时的识别风险,合理的评估风险,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处置方法,方可保证招、投标工作健康顺利的推进。

一、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原则

建设工程招、投标就是在市场经济竞争的体制中,利用技术经济评定方法进行有组织、成熟、规范的交易方式。

(一)规范、组织、程序原则

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必须要以国家的相关法律为基础,并且工作的进行要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招、投标活动的参与方,应该保证每个工作程序和环节都严格的遵循相应的规则和程序且不应随意改变,保证整个招标活动有序的进行,以此来提高招标工作的安全性。

(二)公开、公正公平性原则

建设工程十分复杂,涉及到众多方面的利益,影响重大,因此要求做到招标过程的透明公开。如公开招标信息、程序,并及时公布中标结果;如公平对待每一个参与招标活动的投标人,保证每一个投标人获取的招标信息内容相同;如需在社会的公开监督下完成招标活动,严禁在活动之外进行违规交易等,从而促进建筑招、投标市场形成良好的竞争局面。

(三)一次性原则

投标在建设项目进行中是非常严肃的行为,对于这种交易行为,报价十分机密并且是一次性的,一旦投标人递出了投标文件,就不能撤回投标书或者对其中的条款进行实质性的修改。

(四)择优选取原则

招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选取最佳的投标人,将工程项目交给最合适的投标人,保证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范、合同、图纸圆满完成,促使建设项目在保证安全生产的条件下使招标人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得以实现,促进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二者的有机结合。

二、建设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风险分析

(一)经济风险

建设工程招、投标的经济风险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工程所在地的发展情况、经济实力、物料供应等都会造成影响;如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出现通货膨胀,货币迅速贬值,物价大幅度上涨,对工程的相关参与方会造成经济损失;如工程的实际成本目标与计划成本目标出现较大偏差,形成投资风险或成本风险;如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经济危机和汇率“跳跃”的现象,形成投资或成本失控风险等,这些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都会造成工程参与方的经济损失。

(二)技术风险

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都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也是技术风险的重要内容。工程招标的进行以及合同的签订都要以科学严谨的设计为依据。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在没有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同意的情况下,将工程设计进行了变更,价款或工期索赔将很难获得认可。因此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在招标进行之前做好工程设计工作,确定设计内容,防止出现设计技术的风险。

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均会形成风险,如工程施工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条件、气候环境等,这些因素都是企业难以准确预测的,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将对工程的进度目标、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带来较大压力。另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机械设备和材料的供应是否及时或充足都会造成风险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为做好风险规避或处置,在施工前做好施工技术设计也十分重要。

(三)合同风险

在我国出台的《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了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签订合同的任何一方均没有权力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合同相对方,而应该按照公平的原则明确规定双方在合同的有效期间享有或履行各自的权利及义务。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权力意识不断提升,极为重视合同的效率和地位,工程项目的承包合同意义重大,不仅是合同双方有效维护权益的工具,更支撑了项目工程的风险管理及责任划分。

(四)监管风险

建设工程招标工作中,为了能够保证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公平公正,需要相关的内部或外部监督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监督部门在实行监督的过程中,需要控制部分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管控环节出现问题不仅阻碍招、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甚至可能引起监管处罚风险。同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项目各参与方在执行中通常会违反国家的一些强制性标准,质监或安监部门会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形成监管风险。

三、应对建设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

企业内部应考虑对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进行完善,提高活动执行的标准化。以制度为管理基础,及时发现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改进,保证招、投标活动能够纳入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为最终目的。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工作基本均由企业内部进行自我监督且没有统一部门进行协调和指挥的一项活动,容易出现重复管理和多头管理的现象。这种管理情况缺乏管理主体,易造成管理混乱,因此需要以制度为基础,明确管理责任人,提高管理效率,执行中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实现边管理边完善。

(二)加强监管,实现风险降低或规避

对招标人的监管,监管部门的设立能够有效的加强项目招标程序执行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为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二者相辅相成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监管部门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干预,督促整改,并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必要的追责。

对投标人的监管也是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首先要掌握潜在投标人的资质、业绩、经济等各项指标,保证其有完成项目建设的能力,其次要掌握投标人的信用情况,规避潜在投标人的信用风险。

法律法规是整个招、投标活动执行的重要依据,招标公告的发布、资格预审、招标文件的编制、开标、评标、中标通知书公示、合同签订等,都有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和约束,法律法规贯穿了招、投标活动的始末,将整个活动置于法律法规的监管之下,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风险的降低或规避。

(三)提高人员业务职业水平,改进工作方式

高素质的职业人才通过对建设项目的整体情况和招、投标活动的全面了解,可以做出科学的利弊分析及判断,为工程资金、资源的合理调配以及项目工程的总体目标实现提供一定的保障。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内部人员的培养及外部职业人才的引进,并且注重人员保密意识及道德素养的养成,从而促进招、投标项目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由于招、投标工作的复杂性、隐蔽性、专业性,存在较多不确定的因素,进而可能引起潜在风险,因此为了降低或规避风险爆发给招、投标各参与方带来的影响,一定要加强风险的管控,防患于未然,并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健康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张涛.建筑工程项目招标中的风险管理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5(33):111-112.

[2]赵晓璐.浅议建筑工程项目招标风险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4):126-127.

[3]陆承贵.地铁工程施工招投标阶段业主的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0.

[4]王锋.北京天桥演艺区南区公建项目招标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5]淡艳.房地产企业工程招标阶段的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6.

论文作者:吴小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建设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论文_吴小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