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评估与术后病理的对比研究论文_陈旻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 要】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评估和术后病理的对比结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24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以手术切除病灶的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为所有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金标准进行对照,计算:①子宫内膜样腺癌、腺鳞癌、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术前术后符合率;②术前组织病理学分级和术后病理分级的符合率。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腺鳞癌、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术前术后符合率分别为75.59%、89.99%、97.40%;术前组织病理学分级和术后病理分级的符合率可达到69.57%。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而言,部分高危因素难以做到术前准确诊断,临床应为患者进行全面分期手术,以确保其具有更加良好的预后。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评估;术后病理;对比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在近些年来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对于子宫内膜癌,临床多以B超或CT等影像学技术进行筛查,并以宫腔镜病理诊断或分段诊断性刮宫来为手术获得可靠的参考依据,以使患者获得恰当的治疗[1]。然而对于术前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而言,是否全部都要接受系统手术分期一直存在争议,大部分医生认为可以通过术前评估结果来确定手术范围,这意味着术前对病变范围是否评估准确将直接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患者的预后是否良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本文选取2008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24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探究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评估和术后病理的对比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245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宫腔病理、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年龄分布为:24岁~56岁,平均(40.11±9.62)岁。

1.2 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围手术期评估,并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围手术期评估与术后病理之间的符合性。具体为:①组织病理学类型:基于林巧稚于2006年制定的妇科肿瘤学类型分类,将患者病理类型分为子宫内膜样腺癌、腺鳞癌、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未见癌,其中术前未见癌指术前未进行诊断性刮宫并且宫腔镜病理为内膜典型或不典型增生的病例,而术后未见癌则是术中所取标本经病理检查后未发现癌组织[3]。②组织病理学分化程度:按照诊断性刮宫、宫腔镜病理组织标本及手术切除标本的检查结果做出术前、术后病理分级诊断,基于FIGO(2000年)诊断标准划分出G1高分化、G2中分化、G3低分化三个等级。③手术病理分期:根据FIGO(2000年)诊断标准进行分期,分别为:IA期:无肌层浸润或肌层浸润不足1/2;IB期:肌层浸润超过1/2;II期:浸润宫颈间质但尚未突破子宫;IIIA期:肿瘤侵及浆膜层,附件区有或无侵及;IIIB期:阴道受累,有或无宫旁受累;IIIc期:盆腔有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有或无转移;IV期:肿瘤转移至膀胱、直肠粘膜或更远端[4]。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切除病灶的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为所有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金标准进行对照,计算:①子宫内膜样腺癌、腺鳞癌、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术前术后符合率;②术前组织病理学分级和术后病理分级的符合率。此外,利用Kappa系数来分析术前评估与术后病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5]。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收录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均以21.0版统计学检验软件SPSS进行计算。本研究中计数资料表示形式为(n,%),检验卡方值。

2 结果

2.1 病理类型

见表1,子宫内膜样腺癌、腺鳞癌、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术前术后符合率分别为75.59%、89.99%、97.40%。

表1 术前术后病理类型对比

2.2 组织学分级

2458例患者中术前组织学分级有详细描述的患者有2254例,分化程度见表2。术前组织病理学分级和术后病理分级的符合率可达到69.57%(1568/2254)。

表2 术前术后组织学分级

3 讨论

本研究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评估与术后病理诊断,从研究结果可知,该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例数为2054例,占比83.56%,这与全胜所著研究报告《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评估与术后病理的对比研究》的结论完全相同;同时,全胜在其研究中指出,子宫内膜样腺癌是一种具有较高治愈率且预后较好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大多具有80%到90%左右的五年生存率。除子宫内膜样腺癌之外,本研究中还出现了非子宫内膜样腺癌及腺鳞癌两种类型,其中腺鳞癌约占子宫内膜癌的4.78%,I期和II期腺鳞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高达87%,而III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则降低至64%,这意味着病理类型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预后[6]。此外,本研究使用Kappa系数来判断术前评估与术后病理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从子宫内膜样腺癌、腺鳞癌、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术前术后Kappa值(0.21、0.10、0.41)可以发现,术前评估与术后病理之间的一致性较低,这意味着如果医生根据术前病理诊断结果决定手术范围,可能发生手术范围小于病变范围的问题,进而导致患者的预后出现不良结果。此外,这一结论也可以从本研究术前术后的组织学分级对比结果得到,69.57%(1568/2254)的术前术后组织学分级符合率并不高,这可能与不同组织学分级患者的病理标本差异有关,I期患者若淋巴结阳性,则多切除淋巴结进行取样,但是并非所有患者均采取了淋巴结切除取样,这使得术前评估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出现了偏差。

结语:

子宫内膜癌的围手术期评估并不完全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同,临床需要通过全面分期手术来确保患者得到最恰当的治疗,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张英兰,吕昌帅,周星楠,等.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诊刮与术后大体病理对比研究[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6,43(02):187-189.

[2]张欣淼,杨惠霞,郝增平.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表现和术后病理特征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刊,2016,51(03):73-76.

[3]张庆华.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对比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12):127-128.

[4]章伟玲,吴霞,李海明.子宫内膜癌MRI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对比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03):230-233.

[5]刘曼,余建明.MRI、DWI和DCE成像在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4):2278-2280.

[6]全胜,张秀丽,陈亚侠.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评估与术后病理的对比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12):1215-1218+1228.

论文作者:陈旻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评估与术后病理的对比研究论文_陈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