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制条件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汇管制论文,条件下论文,人民币汇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来国际社会,特别是美、日、欧盟等国,出于政治的、经济的各种目的,极力敦促人民币升值,有的国家还派官员到中国游说人民币升值,有的还试图利用议会通过议案的形式向中国施压,在这种态势下,骤然使人民币继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遇到了又一次更大的压力。
一、美元汇率下跌是产生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重要外因
近年,美国经济增长呈骤然下降,美联储连续降息,美元对主要国际货币汇率持续走低,特别是对欧元和日元汇价大幅下降,尤其在今年5月份,欧元汇价不仅突破了4年前发行时的1欧元兑1.1747美元,而且创出历史“新高”,达到1欧元兑1.1935美元。从2002年2月到2003年5月,美元兑日元月均汇率从134.64下降到117.37,跌幅为12.8%;同期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幅度较大,从1欧元兑0.8707美元上升到1.1556美元,升值幅度高达32.8%。据预测,美元疲软走势近期难以改变,美元汇率从总体上看将是在波动中持续走软。因此,美元汇率下跌就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直接的重大的影响,产生了人民币升值的显著预期。
二、人民币购买力平价才是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决定性内因
尽管人民币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但更重要的是要钉住人民币自身的价值形成基础,这是问题的核心。我们进一步分析认为,货币的国内外价值在长期来看是统一的,这是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假设。长期名义汇率由购买力平价(PPP)决定,就是说,两国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决定其之间的比价,而国内物价的变化使购买力发生变化,这就必然产生理论汇率的变动。按照有关计算,美元与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在1975年为1:0.46,1987年为1:1.41,1994年为1:2.26,1995年为1:4.2,2003年或许在1:4-5之间。人民币名义汇率一直大大超过购买力平价。这即是说现在人民币汇率在事实上的确贬值了近50%,反过来也就是说,就目前人民币汇率水平确有近50%的升值空间。我们假设美国国内物价不变,人民币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就可以简化为名义汇率和国内物价的关系,因为人民币的国内购买力就是消费品价格的倒数。
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对人民币产生巨大升值压力,贬值预期变为升值预期,人民币名义汇率可望在浮动中升值,与国内外通货紧缩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由此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预期不仅与美元汇率变动密切相关,还与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直接相关,并且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变动才是人民币汇率稳定与否的最内在、最直接、最长远的决定因素。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非常明确清楚的判断。
三、贸易差额与国际资本流动是产生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重要诱因
中国作为一个资本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是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由于中国的外资流入以长期资本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为主,1985-1999年长期外债占外债总额的比例为83%,所以,资本的流入必然伴随投资品和服务的流入,资本流入导致的资本项目顺差部分地被经常项目的逆差所平衡。因此,在这一段时期,国际收支项目大体上可以维持平衡,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之间成反向变化趋势,二者的相关系数是-0.7368。1994年1月人民币汇率并轨之后,在扩大对外开放和人民币低估的双重刺激下,资本和金融项目、经常项目在1994-1997年连续4年出现双顺差,据美国商业部统计,仅2002年一年,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就达到1031亿美元。固定汇率和双顺差结合,导致官方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外汇储备余额平均每年增长200-360亿美元,从1994-2002年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比重47%-87%,巨大的外汇占款额推动了基础货币快速增长。仅今年上半年贷款增加额就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平。为了抑制过热的经济,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收回再贷款和货币市场逆回购方式来冲销当前市场的过量货币。更有甚者,一些国际炒家,在人民币升值强烈的预期下,仅上半年就出现了无贸易背景的投机资本的大量流入,保守估计要高达500亿美元。
四、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若干战略思考
由上所述,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受多重因素决定的,升值与否,要从我们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从战略的高度加以思考,我们的思路是:
1、坚决保持外汇储备与国家整体经济规模相适应
随着我国对原材料进口依赖度的提高,我们要利用外汇储备增长的机会尽快建立一些原材料生产基地,减少对原材料进口的依赖。并鼓励一些企业进行跨国投资,通过增加用汇赚取跨国利润。同时,由于我们在金融改革过程中,银行、保险、证券业暴露出许多问题,他们当中的许多都需要用适当的储备资产来加以消化,对于这一点我们还要考虑自己国家的国情。因此可以说,当今的外汇储备,不单纯是一种储备资产,而且是一国抵御风险的“信心”资产。我们不能单纯因为外汇储备的数量多于其他的国家,就单纯减少外汇储备。另外,我们应积极发展中国的债券市场,扩大国债市场规模,使市场上有更多的国债供人民银行去“操作”,以此来缓解巨额外汇储备而带来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
今天看来,在实施高额出口退税制度5年时间里,实际上已造成国家财政的巨大损失。综合平衡计算下来,我国的出口实际上等于赔本向外国出口。在当前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政府财政已经没有必要再在出口创汇方面进行补贴,并且也越来越贴不起。到目前为止,中央财政在出口退税方面的欠账已达到2500亿元。其用这么多钱去支持出口,也造成财政方面的过大压力。在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时,目前可以适当减低出口退税率,以缓解压力。最近国家公布,将平均出口退税率由7%下调到5%,我们认为随着外贸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还应适时作进一步的下调。
3、适当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
我国的出口商品,目前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竞争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的劳动力过于便宜。目前,我国出口加工企业的工人工资水平是东南亚国家的1/7,是我国台湾地区的1/30,是日本和美国的1/40。正是由于我国产品的工资含量过低,才使得我国产品价格过低,进而才部分地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动力。实际上,从某种角度讲,我国某些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是用牺牲国内工人的利益换来的。在提高出口竞争能力的同时,我们应提高出口企业工人的工资,给予工人足够的实惠,否则再高的竞争能力,也有违对外贸易的初衷。
4、降低外资的超国民待遇
改革开放之初,为吸引外资,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这些优惠措施事实上已经超出了国民待遇,是一种“超国民待遇”,使外资和内资处在不平等竞争的地位上,挤压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今天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时候,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大量“热钱”不断涌入国内,以寻找安全的避风港的时候,我们应适时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构建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的同时,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5、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中国开放资本项目应采取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策略,大致应当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①在长期资本流动方面,可先放松直接投资的汇兑限制(包括外商来华投资和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然后逐步放松对证券投资和银行贷款的汇兑限制。其中股票交易的限制可以先行放宽,而带有衍生产品性质的交易应当最后解除限制。②在短期资本流动方面,对贸易融资可以较早地解除限制,对于短期资本交易应最后解除限制。③针对不同的交易主体(如自然人、企业和金融机构),考虑到自然人和企业的资本交易流量相对有限,可以先放松对他们的汇兑限制,最后解除对银行、投资基金用于贷款和投资的汇兑限制。
6、推行比例结汇形式的意愿结汇制
目前可以选择比例结汇的意愿结售汇制改革方式。其具体做法可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国家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一个结汇比例。此比例可以依据外汇储备量的增减进行调节,结汇比例越低,则意愿结汇程度越高。第二层次,外汇银行根据国家公布的结汇比例,对国内企业的每一笔贸易、非贸易外汇收入进行按比例结汇。第三层次,批准所有企业开立现汇账户保留现汇,账户内外汇可以用于进口支付、临时结汇、进入外汇市场,或进行外汇远期买卖、期权交易等规避汇率风险操作。当然,今后随着我国宏观调控手段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逐步实现,结汇比例的不断提高,中国结汇制度将会最终过渡到意愿结汇制的形式。
7、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
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已成为当前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的主攻方向:一是在交易性质上实现向现代市场形态的金融性外汇市场转变,完善市场组织体系,其中以外汇银行、企业为市场交易主体,实行竞价交易,中央银行退出交易主体位置。二是取消强制性银行结汇制,为企业真正参与市场交易扫清障碍。三是丰富外汇交易内容和品种,开办欧元等币种买卖,满足国内外经济组织对外汇资产多币种构成的需求。四是完善中央银行市场干预机制,在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中,应尽量减少对人民币汇率的直接行政控制,允许其按照市场供求状况自由浮动。五是推进市场的无形化建设,尽快与国际外汇市场接轨。
8、扩大中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
一是放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条件,并简化审批手续。二是尽快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和服务对象。2001年11月13日,中国宣布在今后4年内分5批向上海、深圳等20个城市的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5年后全部放开。在服务对象上,从2002年1月1日起,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为中资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5年后允许其提供零售业务。按照人民币企业存款业务——人民币储蓄存款业务——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开放顺序,尽快向在华的所有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和服务对象,让中、外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业务竞争,共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三是努力提高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建立和健全监管法规体系,确保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质量,维护中国金融安全。
9、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
一是加强国际收支的分析预警功能,逐步实现国际收支系统由以结售汇为主向以国际收支和结售汇相结合的模式过渡,进一步提高和发挥其预警功能作用。二是实现国际收支与汇率合理水平的分析,努力探索将国际收支信息用来做模型分析以确定合理的汇率水平的新路子,促进汇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实现国际收支与相关统计间的有机联系,使各项外汇统计相互印证核对,确保经济信息的准确无误,提高中国宏观经济决策水平。四是实现国际收支信息的规范披露。国际上已对信息披露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中国应当按照国际标准,逐步规范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频率和质量及客观性,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对信息的要求,保证中国宏观决策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有可靠的信息基础。
10、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
我国今后外汇管理法规的制订和出台必须要紧紧围绕WTO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进行,要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如制订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法》、《中国外汇市场管理法》、《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法》等等,使中国外汇管理法规体系真正体现平等互惠、相互合作的原则,符合国际规范,与国际外汇管理法规体系接轨。同时加大依法管理和严格执法的力度,促进中国外汇管理沿着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中国经济更大发展创造良好的外汇环境。
标签:人民币汇率论文; 外汇论文; 外汇管制论文;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论文; 人民币论文; 人民币升值论文; 外汇市场论文; 外资银行论文; 外汇储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