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历史名校文化研究--对学生的问卷调查_学校文化论文

浦东新区历史名校学校文化研究——来自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浦东新区论文,问卷调查论文,名校论文,学校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浦东新区的历史名校是我国较早出现的近代型学校。身处浦东新区特定的社会生态发展环境,浦东新区历史名校百年的学校文化发展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我们以问卷调查了浦东新区历史名校的师生,借以了解学校文化状况,并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基础。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同学校各个方面的主流文化。学校主流文化随学校级别变化而变化。而对于历史名校学校文化建设而言,学校历史文化资源非常重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来自浦东新区的8所历史名校,包括5所小学四、五年级和3所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调查时间是2006年4月份。调查方式是分层随机抽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参与调查男生324位,占40.6%;女生474名,占59.4%。其中小学四年级学生239名,占29.9%;五年级学生数261名,占32.7%;高中一年级学生180名,占22.6%;高中二年级学生118名,占14.8%。调查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校历史文化

历史名校与新校的根本区别是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调查显示,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现在落后了,但大多数学生认同学校的历史名校地位。71.8%的学生认为“学校历史悠久,现在也是一所名校”,19.3%的学生认为“学校历史悠久,现在落后了”,8.9%的学生认为学校“不是历史名校”或“不知道”。同时,多数学生的认同态度还体现于“对外宣传”。41.7%的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学校时重点介绍学校的历史文化,其次才是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39.7%)以及教师(12.3%)和学生(6.3%)。

校训、校歌、杰出校友和学校历史故事是学校历史文化典型代表。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知道校训和历史故事,比较熟悉校歌,并且把学校的杰出校友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具体数据如下。

1.对校训:53.9%的学生“很清楚,能理解”;40.4%的学生“大致了解”;5.5%的学生“不知道”。

2.对校歌:37.7%的学生“非常熟悉”;17.7%的学生“有点熟悉”;25.8%的学生“基本熟悉”;18.7%的学生“不熟悉”。

3.对校友:78.3%的学生认为他们“是榜样,我要跟他们一样杰出”;12.2%的学生“尊敬他们,但并不是我的榜样”;2%的学生认为“他们的杰出和我没有什么关系”;7.5%的学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4.对学校历史故事:42.5%的学生“经常听到”;33.5%的学生“偶尔听到”;15.8%的学生“很少听到”;8.3%的学生“从来没有听过”。

(二)学校物质文化

调查显示,53.1%的学生对校园环境“非常满意”,41.2%的学生“比较满意”,5.6%的学生“不满意”。校园里的雕塑、壁画、纪念碑、题字等人文景观也是学校物质文化的重要构成。调查显示,当看到此类人文景观时,64.5%的学生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学习”,12.7%的学生“觉得校园很美丽”,10.9%的学生“觉得很感动,要做个好人”,11.9%的学生“没有想法”。统计分析表明,这种影响随着学生年级变化而变化: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学习”的学生比例不断下降,降幅达到44.4%;觉得“校园很美丽”和“感动,要做个好人”的学生比例小幅上升;“没有想法”的比例也有较大幅度上升,升幅达到21.2%(见表1)。卡方检验表明差异显著。

一般而言,学校物质文化设计是由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完成。如果学校物质文化设计权交给学生,他们会怎样呢?

我们以教室墙壁的人物肖像为例。调查显示,如果让学生决定他们教室墙壁的人物肖像,53.4%的学生选择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25.2%的学生选择杰出校友或创办者,9.4%的学生选择青春偶像,另外12%选择优秀学生。可见,总体而言,学生的选择和教师的主流选择差异不大。

考虑年级因素,从下表可以看出,选择杰出校友、学校创办者和青春偶像的比例小幅上升,选择优秀学生的比例小幅下降,而选择科学家和政治家的比例则有比较大幅度的下降。卡方检验表明差异显著性(见表2)。

(三)学校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是维持正常学校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的学生认同学校制度,认为“大部分合理”(52.9%)或“都是合理的”(36.2%);认为学校制度“不合理”的比例是6.1%。随年级升高,认为学校制度“都是合理”的比例不断下降,降幅达到44.3%;认为学校制度“大部分合理”的比例不断上升,升幅达到43.3%;认为学校制度不合理的比例小幅上升,升幅为4.3%(见表3)。卡方检验表明差异显著。

(四)学校班级文化

学校班级文化是学生成长的小环境。调查结果表明,76.9%的学生觉得自己班级的氛围“积极向上、气氛活跃”,10.2%的学生觉得班级“一盘散沙、风气不正”,12.8%的学生觉“只重视考试”。

随年级升高,觉得“积极向上、气氛活跃”的学生比例有所下降,而觉得“一盘散沙、风气不正”和“只重视考试”的学生比例总体上升。特别明显的跳跃是高二和高三之间,觉得“只重视考试”的学生比从10.2%跳到了23.1%,可见高考对于班级氛围的影响之大(见表4)。卡方检验表明差异显著。

学生随年级变化而感受到的班级氛围变化,同样表现于学校氛围。调查显示,随年级升高,觉得“学习很有劲”的比例不断下降,而觉得“缺少学习动力”和“压力太大”的比例则不断上升(见表5)。卡方检验表明这种差异显著。

(五)学校教师文化

在学校教师文化方面,本次调查重点是学生对学校教师的评价。学生对学校教师的评价除了设计一个关于教师素质估计的一般性题目外,还专门设计了两种比较特殊情景,以此了解教师对学生的反应。

调查显示,将近八成学生认为自己学校教师素质“很高”(38.5%)或“比较高”(41.1%),大约两成学生认为自己学校教师素质“一般”(19.2)或“很低”(1.3%)。在学生眼中,教师如何对待后进生?大多数学生(62.8%)认为教师对待学习成绩或行为规范较差同学的态度给予了比别人更多的帮助,也有相当一部分(17.4%)认为教师对这类同学经常批评、指责,17.4%的学生认为对这些学生跟对待其他同学一样,2.4%的学生认为教师放任他们自行发展。

在学生眼中,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想法?调查显示,77.4%的学生认为老师大多数时候尊重;9.9%的同学认为大多数时候不尊重;3.6%的同学选择“从没尊重过”;8.5%名同学认为与教师没有什么交流,无所谓尊重。

统计分析表明,随年级升高,选择“大多数时候尊重”的比例有较大幅度下降,选择“大多数时候不尊重”和“没有交流,无所谓尊重”的比例小幅上升,选择“从没有尊重过”的比例基本持平(见表6)。

三、讨论与结论

分析讨论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第一,绝大多数学生认同学校主流文化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无论是在学校历史文化,还是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教师文化和班级文化,学生对于学校主流文化的认同都占绝对大的比重。学生认同学校主流文化,不仅表现于认同学校文化现状,还表现在认同学校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从而能够在自己有权建设学校文化过程中仍然坚持学校主流文化方向。考虑到当前部分学校文化研究文章侧重于学生文化对学校文化的疏离,特别关注“反学校文化”,我们认为,这项调查结果可能给我们提供部分更为基本的图景。

第二,历史名校的学校文化具有异质性,随教育阶段和文化主体变化而变化

本项调查用统计分析的“交叉表”技术处理由学生年级变化带来的调查结果变化,反映学校文化的动态发展。我们发现,学校文化随着学校所处的教育阶段变化而动态变化。这种变化集中体现于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班级文化和教师文化四个方面。四个方面变化的主流趋势是日益背离学校主流文化。我们认为,这种背离,不能一概而论,全面否定。部分背离反而反映学生成长。如高中生不再认为学校制度都是合理的,是学生道德发展的标志。但是,班级、教师文化的背离是消极的。与小学相比,高中班级文化氛围和师生关系都有待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和学生关于学校文化的判断,或者学校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有时会存在差别。以师生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判断为例。我们关于师生关系的调查说明教师和学生对于师生关系的判断并不相同。19.6%的教师认为自己是所有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72%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大多数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只有不超过10%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很少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或者不是。对于学生,我们询问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倾诉对象。调查表明,遇到困难时与教师说的比例仅为6.1%。

第三,学校历史和学校学生是历史名校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和力量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考察文化不能忽略历史维度,建设文化也不能忽略历史资源。学校文化的认识和建设也是如此。浦东新区历史名校的调查已经说明,这些学校的历史文化到目前仍然得到绝大多数学生认同。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中的文化资源,对于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历史文化资源对于特定学校而言,是具有垄断性质的特色学校建设资源。

同时,在挖掘学校各种资源重建学校文化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作用。既然绝大多数学生认同学校主流文化,那么文化建设吸纳学生参与就不会带来学校文化的“异化”。而且,部分学生对学校文化的疏离对于学校文化建设亦非完全消极。“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学校文化如果仅有主流文化,只有一种声音,就难以保证其发展的可能选择与生机活力,也难以保证其对于社会和学生多元文化的适应。所以,让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特别是让那些所谓“反学校文化”的学生参与,对于学校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  ;  ;  

浦东新区历史名校文化研究--对学生的问卷调查_学校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