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和“叶矛”能力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_数学论文

“根深”和“叶矛”能力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_数学论文

“根深”才能“叶茂”——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课堂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叶茂论文,根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气象

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某市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观摩了20多位代表的交流课,欣喜地看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气象。老师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新大纲的精神及《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一改传统教学封闭、单一、程式、低效的局面,突出地表现在:

一、把数学教学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课堂上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有更多的实物和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如《百分数——利率应用题》一课,通过播放小记者采访银行职员的录像片段导入新课,在访谈中道出储蓄的意义、利率的变化等知识;同时学生结合实际,谈自己存款的情况(款数、存期、利息等),在课堂上还开展了“争当小小储蓄员”活动,让学生分别担当银行职员与储户的角色填写存款单,计算到期利息,学生在愉悦的合作中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时代学习的潮流。

展示的观摩课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搭起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使他们感到有被别人尊重和悦纳的机会。如《拼摆》课中,一个小组的三位同学在讲台上汇报合作成果,甲同学口述操作步骤,乙同学依此拼摆,丙同学协助完善拼图,在群策群力之中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种貌似平常的合作,并非个体技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学生思想与思想的交锋、磨合、补充、沟通的基础上达到学习的理想和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平等、自由、真诚、悦纳的情意关系中学会了与人共处。

对此,我们对这些教师在观摩课中展示的改革意识和做法十分赞赏,但是,我们在庆幸课堂教学改革取得进展之时,仍然需要反思现今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的一些问题:

存在的问题

一、如何处理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之间的关系。

合作精神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真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才能得以完成,得以实现。而学校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方可有效。即个体在问题解决中,处于“愤”“悱”迷惑之时,陷于苦求不得之际,再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有成效。否则,小组合作要么是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讨论流于形式。如《租车方案》一课,教师呈现问题情景后,不曾留片刻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立即发令:“现在我们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组长做好记录……”笔者也随机分别寻问了旁边小组的三个学生,其中两个对问题情景还没有理清,哪有方案可谈,这样的现象不只一例,值得深思。

二、如何处理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固然可贵,而如何引导学生在别人发言之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也同等重要。这次,20多节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教师都注重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兴趣凸显的空间,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小手举得此起彼伏,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可令人担忧的是在众多的课堂上,当一个同学发言之时,其他同学并没有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是一味地举着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有个别学生在别人发言时“勇敢”地跑上讲台,为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数次打断发言人的思路。此时教师只沉浸于课堂“活跃”的情景之中,只顾表扬最先参与的学生,而忘记组织其他同学听取别人的意见。笔者认为,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

三、如何处理鼓励赞赏与客观评价之间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树起信心的风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不惜言词,大加赞赏,这更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然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指正,使其在挫折中吸取失败的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可是,在课堂上,大部分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不论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如,师:长方体有几个面,生:6个),只要学生发了言,不是说“好极了”,就是说“棒极了,很聪明,你真行……”这样下去,表扬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特别是在这种一味表扬的怂恿下,有些学生觉得自己“想一点,说一句”就可获得“超值”的嘉奖。久而久之,思想便会产生惰性。笔者认为,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指正下才更有价值和魅力。

四、如何处理感性经验与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

儿童学习数学必须依赖具体事物,从具体形象入手,逐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摸得着、看得见的。这次交流的课中,老师都不同程度地把新知教学建立在学生生活的现实背景上,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平行四边形认识》一课,从车窗玻璃、楼梯栏框、伸缩门等实例抽象出平行四边形;《分类》一课中,学生每人备有西红柿、豆角、苹果、黄瓜等进行现场分类;《比例尺》一课中,从某县城到周边各风景点的示意图用电脑显示,等等,都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这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可有相当一部分课堂中,教师只满足于停留在学生丰富的感性经验这一层面上,而没有引导、升华;只顾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而忽视科学结论的归纳总结。如,《租车方案》一课,学生根据各人需求设计了不同方案,有图经济实惠的,有讲舒适享受的,有贪宽松好玩的……教师只穷于肯定学生漫无边际地求异创新,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及时作出科学的选择,有失画龙点睛之笔。再如《分类》一课,学生把苹果、桔子、豆角、黄瓜等进行分类,分别按形状、颜色、种类、表面光滑程度等标准进行分类,学生的这种求异思维值得肯定。但是生活当中,人们为了方便究竟是按什么样的标准来分类,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根,显得美中不足。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求异,但什么样的思考最有价值,什么样的求异更有成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纷繁的感性经验中得出求同的科学真谤,这才是有效的学习。

另外,在大部分的课堂上看不到学生的课本或有课本而学生不用,课堂上学生也很少有动笔练习的作业,还有部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淹没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牵着老师走,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大家深思。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同时,还要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在追求教学艺术的完美之时,更要关注学生发展的基础。因为,只有“根深”才能“叶茂”。

标签:;  ;  ;  ;  

“根深”和“叶矛”能力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