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强调,初中数学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探索数学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短短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获取最大的收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散发无限的活力,是摆在我国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原则着手,提出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随着中考压力的不断增加,学校教学模式依然延用传统的延伸课堂、题海战术等方法,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高效课堂构建的要求。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进程的推进,教育理念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先改变教学理念,在实际数学教学课堂中要用新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不断优化教学理念和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1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1.1建构性学习方式原则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需要具备构建型学习方式的原则,从学生到老师都要改变学习方式和观念,学生要主动学习,教师要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奠定基础。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自主探索、自主实践、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习惯,摒弃传统的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和模仿的教学方法。高效课堂的构建中,要求学生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发现知识并掌握知识,从根本上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
1.2交互性教学设计原则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为主体转变成以学生为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从主导者的身份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知识的推动者。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2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2.1交流互动
交流互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的喜悦,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学生渴望与他人交流和讨论知识,课堂互动可以让课堂气氛轻松,学生乐于学习,教师乐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推动者,要为学生创造交流互动的环境,合理设计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结论,实现学习的目的。比如,在学习《等腰三角》课程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指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所在直线,地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地边上的高所在直线,这三条直线位置是什么关系?(3)等腰三角形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设计这样的问题可以增加学生的思想活跃度,再通过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2.2注重知识联系,布置层次练习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所有知识点之间都是融会贯通的,学生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才能理解新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组织有趣的数学练习活动。例如,在学习“中心对称”的时候,需要学生先回想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知识,然后再学习中心对称,让学生把两者放在一起联想起不同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例如,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时候,要先回顾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和解法,学生通过转换和化归的方法对比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再与学生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交流以后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判定其三个组成条件:一是左右两边都是整式的时候,二是只有一个未知数的时候,三是未知数最高次数是1的时候。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在课后给学生合理布置练习作业,让学生巩固不等式知识,让其解集表现在数轴上,起到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效果,从而在学生心中形成整体化的数学概念。
2.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构建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课堂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法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和操作培养其实践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机会,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发现数学知识中的奥秘和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折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要求:学生要在不借助量角器等工具的前提下,作出30度、60度角。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与适当的引导,一张纸的四个点分别是ABCD,把长方形的两条边长AB和CD相互对折,在中间的一条折痕被称作是HG,过点C把长方形纸片的AC边翻起并对折,A点就落在HG上也就是E点,这时候的中间线被称作是BF,由此角ACF、FCE、ECB都可以作出30度角,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思路去思考折线的过程,想一想并不复杂,但是怎么样才能折出30°角还需要再做论证和讨论。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时候学生就很多答案,有的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的折叠对称知识,明确G点就是AC的中点,也就是说线段AC和CE是一条直线,CG则是CE的一半,所以角CGN就是90°,由此就可以判定CEG是30°角。通过此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数学课堂增添趣味性和探索性,学会在自主动手以后可以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真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4多元评价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初中数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通过评价让学生意识到不足,从而改进和进步,教师在评价中构建学生成长档案,科学分析和评估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作为调整教学方案的依据,推动教学策略的变革,从传统的重结果、重分数、重测试教学目标转变成培养全面个性化发展的评价新模式。例如,从初一开始每个周的周评价数据都整理并归档,到初三就可以看出针对同一个知识点同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除此之外,在分析数据记录的时候教师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长处和薄弱环节。在展开课堂评价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平等发言的机会,多用鼓励和称赞的语言来认可学生的发言,适当的给与补充,为学生营造乐学的学习环境。
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还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完善和创新教学模式、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等,以提高学生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及效率,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阿忠.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41.
[2]杨帆.思维导图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9):55.
[3]李季.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8):36.
[4]田银梅.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8):40.
论文作者:贾小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学生论文; 高效论文; 课堂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