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洛阳市,471000
摘 要:通过对营业线拨接口接触网施工特点的分析,以尽量减少对铁路运营影响为目标,并结合实际施工经验,总结出拨接口接触网平面设计的主要原则。
关键词:营业线;平面设计;拨接;接触网;施工
0 引言
营业线拨接在实际施工中经常遇到。接触网施工是拨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工序靠后,拨接口接触网施工容易受站前施工的干扰而经常出现延点甚至砸点的情况,导致拨接施工不能正点开通。因此,通过优化拨接口接触网的平面设计以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拨接施工正点开通率,是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1 营业线拨接口接触网施工特点分析
1.1 施工时间短
营业线拨接都在施工天窗内进行。繁忙干线双线拨接的施工天窗一般为420分钟。其中接触网施工时间一般不超过150分钟。由于接触网施工工序排在路基、轨道等站前专业的后面,实际施工时间经常受站前影响而被压缩,有时甚至不到60分钟。
1.2 施工受站前制约
由于拨接施工时路基、轨道等站前专业的施工机械和人员众多,为了保证安全,与站前施工相互干扰严重的接触网拆旧和上部安装、调整等施工项目只能在站前施工结束后才能进行。接触网参数的测量、精调也要在轨道精调精整到位后才能进行。受站前制约严重。
1.3 工程量大
拨接当天不仅要将新建接触悬挂、附加悬挂、开关、避雷器、电连接等安装、调整好,还要拆除废弃的接触悬挂、附加悬挂等。有时还要敷设回流缆,安装吸上线等,工程量很大。
1.4 安全质量要求高
由于施工一结束接触网就要送电开通运营,必须要保证电气安全和弓网安全,因此对接触网安装和参数调整的施工质量要求很高。
1.5 复线铁路上下行同时拨接
为减少对运营的影响,复线铁路特别是繁忙干线一般都采用上下行同时拨接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难度很大。
1.6 开通前新建接触网不能带电
为保证安全,新建接触悬挂和附加悬挂在开通前不能带电。必须带电时,带电范围要尽可能小。
1.7 开通前不能改变既有供电分段
拨接口的新建接触网架设后应在适当位置卡绝缘,确保在开通前不改变既有接触网的供电分段,不影响既有接触网V停检修等作业。
2 拨接口接触网平面设计研究
通过分析拨接口接触网的施工特点,可以看出营业线拨接施工的核心要求是尽量减少对正常运营的影响。拨接口接触网的平面布置要始终围绕着这个核心,从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三个方面着手,以最有利于施工的角度进行设计,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2.1 锚段长度设计
拨接口处与既有接触网衔接的新建接触网的锚段长度要尽可能短,最好为正常锚段长度的一半。这样可减少中锚,并可将一端的下锚设计为硬锚。硬锚应设计在既有接触网侧靠近拨接终点处。
缩短锚段长度可以有效减少拨接当天的工作量。需要换线时,也可减少废弃工程量。
2.2 锚段关节设计
锚段关节应靠近拨接终点设置。尽可能利用最靠近拨接终点的既有支柱作为新建接触网的锚柱。这样设计的目的也是为了缩短衔接段新建接触网的锚段长度,并减少对既有接触网的影响。
锚段关节如果太深入既有接触网,不仅会增加工作量,还会出现单腕臂不得不悬挂两支接触悬挂的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太靠近新建接触网侧设计,则会增加临时下锚、腕臂更换等过渡工程。
2.3 电气分段设计
为有效缩短拨接口接触网施工的时间,衔接段的新建接触网必须在拨接施工前就架设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减少拨接当天的工作量,快速完成施工。衔接段的新建接触网架设后要在适当位置设置绝缘,如图1所示。
图1 拨接口接触网平面设计示例
图1中,绝缘1、2的设置缩小了新建接触网的带电范围。绝缘3的设置满足了既有上下行接触网间需要绝缘的要求,达到了不改变既有接触网供电分段和不影响既有接触网V停检修的目的。拨接施工当天将绝缘子更换为接头线夹即可满足开通要求。
根据《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要求,一个锚段内承力索接头和断股补强的总数量为:锚段长度800m以下时接头数量2个,锚段长度800m以上时接头数量4个(不包括分段、分相及下锚接头)。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接触线不允许有接头。因此,客专和高速铁路接触网在拨接开通后还需要更换有接头的接触线。
2.4 附加悬挂设计
附加悬挂的设计原则一是要有利于施工,二是要尽量减少过渡工程。锚柱要设计在靠近拨接区域处,使拨接区域外的附加悬挂在拨接施工前就能正式下锚并调整到位。不要设计在受影响的拨接区域内,因为那样将只能过渡下锚,增加了工作量。
3 结语
为达到缩短拨接口接触网施工时间,提高拨接施工正点开通率的目的,最重要的是通过优化设计减少拨接当天的接触网工作量,使接触网施工能够快速完成。为此,衔接段的新建接触网必须在拨接施工之前就架设到位,采取可靠措施悬挂以不影响行车,并在适当位置卡绝缘以缩小带电范围,不改变既有供电分段和不影响V停检修等作业。这样虽然增加了过渡工程,但能减少了对运营的影响,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是多年实际施工经验的总结,可为单线、复线类似拨接口的接触网平面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Kie?ling,Puschmann,Schmieder.电气化铁道接触网[M].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于万聚.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3]TB10621-2014高速铁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4]TB10009-2005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5]李涛.接触网四线拨接研究[J].山西建筑,2009,35(16):265-266.
[6]TG/GD124-2015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论文作者:肖波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接口论文; 平面设计论文; 长度论文; 目的论文; 工作量论文; 复线论文; 北京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