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与外在理论:批判与超越论文

行动研究与外在理论:批判与超越论文

行动研究与外在理论:批判与超越

吴燕圆1,苏贵民2

(1.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摘 要: 在行动研究并不漫长的历史中,行动研究与外在理论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研究需要理论的指导,行动研究中的理论可以分为行动研究本身的理论以及与研究的问题相关的理论。这两种理论对于行动研究的程序以及研究品质的提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动研究不以验证和落实某种理论为己任,而重在行动:研究者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外在的相关理论进行理解和批判,在批判的基础上更加理智地行动,在行动的基础上超越外在理论,最终在研究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理论。

关键词: 行动研究;外在理论;理论批判;理论建构

行动研究致力于提高各种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力求使充满问题的社会得到理解。行动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起在工业、卫生、教育社区行为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1]3

从行动研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研究者并没有对行动研究中涉及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有详细讨论,事实上,行动研究者不得不面对外在于自身的理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行动研究与外在理论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误解:要么认为行动研究就是为了验证落实某种外在的理论或者在某种外在理论的指引下进行;要么认为外在的理论在行动研究中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这就引出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行动研究中究竟如何处理和看待外在于研究者的理论?本文尝试对此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行动研究需要外在的理论

教育研究和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同样有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同样执行着解释、预测、控制的功能[2]4。根据理论产生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自上而下”的理论——理论本来不存在或者没有形成,人们根据逻辑分析和先前的研究,预先建构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当下的研究中的理论建构模式;“自下而上”的理论——从进行研究的数据中归纳分析产生,这样的理论是基于数据的,并且对这个理论将是怎样的进行预先构想。不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理论,都是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被建构,扎根于教育研究的全过程之中,可以说教育研究的过程是不能没有理论的。威尔斯曼认为理论在研究中的目的和作用是“理论提供一个框架,研究者以此为起点来追寻研究问题;能鉴别出最重要的因素,能为系统地、相互联系地展示研究的各个侧面提供一个准则;能较好地鉴别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空白点、弱点和不一致点”;理论还能照亮继续研究的道路;理论还有综合功能,它能将观点和个别的经验性信息整合为一整套思维结构,使认识更深刻,意蕴更博大,应用范围更加广阔;理论还能提供一个或多个可检验的普遍性判断,并在实践和深入研究中使用这些判断[3]22-23。理论对于教育研究的指导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教育研究正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一系列的方法技术,运用理论术语描述客观事实,尝试解释、预测、控制事物的发展。作为教育研究类型之一的行动研究也不例外,但有些人却误以为行动研究是超越其他研究方式的最优越的研究方式,甚至有人把教育行动研究说成是唯一合法的教育研究方式,认为教育行动研究最贴近实践,无需理论,也不需要理论提升[4]

行动研究中的理论可以分为行动研究本身的理论以及与研究的问题相关的理论。这两种理论对于行动研究的程序和研究品质的提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动研究本身的理论是关于行动研究的程序性的知识,包含行动研究的历史和研究者在研究中所采取的行动的知识。前者对于研究者而言,可以在制定具体的研究程序时,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根据研究的问题采取合适的研究程序,在研究进程中自觉监控所采取的行动,与前人的研究程序相比照,确保研究顺利进行。后者是研究者所进行的研究程序,在对历史上的研究程序比照之后,结合实践的需要,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在研究进程中各个步骤所采取的行动。

关于研究问题的相关理论是理论的一般形态,也就是上述的“概念—命题—判断—推理”系统。在行动研究开始之前,需要从实践中确定研究的问题,即在零散的实践活动中,发现没有及时得到理性认识和处理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在采取行动之前梳理所发现问题的历史文献,借鉴其他研究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所得出的结果,也就是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理论。这种类型的理论对研究者在采取行动和研究之前起到先行指导的作用,可以让研究者在采取行动过程中利用前人的成果,避免实践中所出现的偏差和失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采取合理的行动展开研究进程。

行动研究者对外在相关理论的批判不能停滞在批判阶段,根据行动研究的本义,行动研究者的研究是“为了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进行研究”,研究者对理论的批判寓于整个研究的进程;研究者在批判的基础上采用外在于研究的理论,把外在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行动研究者的观念和行动信念。

二、行动研究不以验证和落实某种理论为己任

行动研究对理论的批判不同于理论工作者的理论批判,研究者对理论的批判建立在厚重的实践之上。研究某一阶段的理论批判是对前一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程度的审查,对行动者在具体行动中个人经验的反思。第一,在理解基础上的理论批判具有真实性。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身份合二为一,实践者采取实践行动的实践场域就是研究者进行理论批判的研究场域,两个场域在同一个过程铺开,在行动研究的不同阶段对行为主体的影响程度不同。行动者采取行动之后,两个不同的场域高度融合,作为主体的行动研究者不仅需要延续行动进程,还需对行动进程进行观察记录,保存研究资料。在研究的反思阶段,研究者结合行动进程的资料记录,首先是反思自己的行动,进而判断行动的成效,对研究的外在相关理论进行批判。研究者的理论批判建立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过程中,有非常厚实的实践基础,在理解基础上的批判不仅仅是空中楼阁式的纯粹思辨。研究者结合行动中获得的直接经验,审视不同类型的理论,批判的依据是研究者在行动中的所见所闻,是行动者亲身经历的事实,因此架构在直接经验之上理解理论并对之进行批判是真实的。第二,在理解基础上的理论批判具有可行性。在对研究者的身份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进行理论批判的同时,实践者深度介入现实的行动与所处的环境相互交流、反馈信息、改善行为,保证实践目标的达成。在实践目标达成的过程中,研究者在研究进程的各个阶段对外在相关理论的批判过程,即行动实践对理论批判的过程,“对好的理论的检验,就是看它能否指导实践”[7]24。行动者的实践检验外在于行动本身的相关理论,进而完成理论批判。考察理论和实践相契合程度的理论批判正是理论和实践关系题中的应有之义。因此,行动研究的理论批判在实际中和逻辑上都是真实可行的。

SNCR系统中的脱硝反应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温度区间内,在这个温度区间内,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脱硝进行化学反应。对于以氨作为还原剂的SNCR脱硝反应最佳温度窗口为850℃~1100℃。

(一)理论自身的局限性

理论作为研究者的观念体系,参与研究的主体依据自己的研究经历,辨析出影响事物发展的某些关键性因素,探索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对客观规律进行探索。研究者在探索理论的过程中都会对某些影响理论模型的条件因素进行处理,尝试分析出影响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实际工作中,对事物最终的发展结果产生影响的任何因素都不能忽视,理论知识对其中的某些“关键”因素的研究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任何单一理论都有这样的缺陷,不足以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策略;任何理论都是简约式地反映特定的实践,往往并不具备普遍性,不能适用于任何情境和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行动研究以落实某种外在的理论为己任,将有巨大的风险和代价。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程序,其基本要素包括社会行为、社会环境、行为主体对其社会行为和社会环境的理解。三者都围绕行为主体的社会行为这一核心问题,这也是行动研究的旨趣所在——“行动”。教育行动研究旨在提高教育行动的自觉程度,使行为者由被动地应付工作或单凭热情与善意工作,到自觉地工作,直到获得行动的自由[6]4

(二)实践反思与总结——行动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在行动研究中,实践者的身份就是研究者,研究者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行为目的所采取的行动就是研究活动,研究活动寓于行动之中;在行动中并不存在超然于行为主体和社会环境之外的理论,任何理论在行为主体所采取的行动过程中都是建议,不直接对研究的结果产生影响;只有当行为主体根据行动需要主动采纳应用某种理论指导研究活动时,该理论才能对研究活动产生相应的影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不依所采取的理论为窠臼,在行为环境发生变化时,若严格按照理论行事会对行动结果产生限制,这就需要行为主体按照对环境和行为的关系理解程度来决定接下来的行动,而不是验证理论的结果是否正确。

行动研究中的反思是阶段性研究结束之后对该阶段研究活动的总结,行动者审慎地思考行动中所采取的举措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接下来新一轮的行动积累经验教训,并拟定新行动的计划。行动反思和总结并不以产生某种理论为直接目的,研究中的反思是为了总结上一阶段行动中的得失,直接面向行动本身。然而在行动中会产生对理论适用性的判断,以此来修正该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专门的理论工作者可以从行动研究某一阶段的反思中找到某种理论研究的现实依据,进而完善该理论。

三、行动研究重在行动

在教育工作中,影响教育成效的条件性因素数量繁多,最基本的因素有“教育者有目的的活动、教育对象、作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联系中介的教育资料”[5]10。其中作为教育行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认知特点、情绪波动、意志力都会影响教育活动的结果;教育资料中的教育设施、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途径等也会对师生教育效果产生影响。教育理论一般都是针对影响教育效果诸因素的理论,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影响因素。此外,教育理论都有价值偏向,其产生都依赖于特定的背景、对象和问题,都打上理论创建者自身的主观印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完全按照某种理论行事,无视教育的具体情境和影响教育效果的其他因素。“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教育研究理念正是克服教育理论的局限性,提倡行动研究的理想选择。

政工职能帮助构建和谐企业,帮助企业内外部和谐统一,推动企业稳定向前发展,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处于不败之地,一个企业所表现出的文化和价值体系,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是因为和谐企业的构建需要以人为本,可是人都是具有一定的思想模式。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思想完全满足不了时代进步带来的观念改变,两者之间不断加剧的冲击,矛盾问题就表现出来。因此,企业要跟随时代潮流,通过创新改善传统思想,帮助企业在各项工作当中和谐持续地经营发展下去。

一项完整的行动研究,不仅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调整方案、解决问题,还包括对过程的反思和评价,反思和评价既是前一项行动研究的结束,又是后一轮行动研究的开始[8]。在制定行动计划环节,研究者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外在理论进行批判性的判断,即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选择的理论和所处的环境是否相互匹配。如果理论的实践环境和研究者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较大的差异,研究者一般都会舍弃这种理论,继续追寻可以为实际工作提供智力支撑的理论。如果理论的实践环境和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类似,作为行动主体的研究者要考虑所要采取行动的实践环境和现实需求,扬弃所选择的理论,让理论中合适的部分成为实践活动的智力支持,同时避免理论中谬误的不良影响。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批判

尽管理论的指导作用贯穿于整个教育研究进程之中,但行动研究本身不以理论的产生或验证落实某种理论为直接目的。行动研究是为了行动而研究,目的在于行动反思与总结,最终致力于改善实践工作者的工作处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在批判的基础上更加理智地行动

美国之所以能对伊朗进行单方面制裁主要基于两点:1)美国巨大的市场、强大的经济体量和雄厚的技术实力,这是美国单方面制裁他国的经济基础;2)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主导地位,这是美国单方面制裁别国的主要武器。但是,美国单边主义制裁政策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本轮制裁短期内必定会对伊朗经济带来重大不利影响,但影响持续的时间和范围尚无定论。另一方面,单边主义制裁会削弱美国在国际社会的信誉和地位。受制裁影响的相关国家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这不但会削弱美元地位,也为一些国家货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提供了空间。

第一,行动研究是在行动中进行的研究活动。行动研究的研究者就是实践者,研究者根据研究计划中相应的研究程序,在实践行动中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改进措施,加深行为主体对行为和社会环境的理解程度,在行动中反思自己所采取的行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第二,行动研究是为了行动的研究活动。行动研究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根本任务,研究者采取行动进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自身的行动,解决行动中自身行为与社会环境不相匹配的环节,让行为主体所采取的行动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改造环境,使行为主体采取更加便利的行动。

数学学科兼具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3].本次高职单招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对数学应用性的考查进行了探索.考查实践能力的试题涉及比赛规则的概率、成本最优化等背景,适度进行创新性的考查,体现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价值和高考内容改革的基本要求.

景观破坏常会出现地方性种群灭绝,给保护生物多样性带来恶果。当年杨树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其林地排水系统被挖掘,使浅水湖沼干涸,湿地性质改变成陆地,原有湿地的景观格局破坏,打破了湿地生物多样性所依赖的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原始景观破碎,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功能和生态过程的变化,为物种的灭绝创造了条件。

(三)在行动的基础上超越外在的理论

行动者在主体行为与所处环境关系理解的基础上采取行动,开展研究活动,在行动之前有缜密的计划环节,计划的制定需要分析前人已有的研究理论成果和实际工作的现实需求。其中已有研究形成的理论需要批判性的继承,也就是对外在于研究活动的理论的超越过程。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行动者按照主体对环境的理解采取行动,某项行动被执行考虑的是环境因素影响行动者和行动结果的程度,环境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行动者不可能拘泥于某种理论的经典论断,需要适时地超越理论。行动研究正是突破理论限制的研究活动,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灵活地采取行动,达到改善主体行为方式的目的。行动研究者超越理论的方式主要有修正、补充、完善等。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批判,行动者在实践中获得新的直接经验,作为间接经验而存在的理论难免和直接经验有不适应和欠缺之处。研究者根据行动实践获得的经验修正原有理论中不能指导实践活动的部分,补充原有理论欠缺的部分,使之趋于完善。行动研究者对理论的超越是为了理论可以适应新情境并继续指导人们的实践,这种超越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四、在研究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理论

行动研究者进行研究活动的目的在于“变革制约教育行为的环境”和“加深研究行为者对行为本身与环境的理解”[6]4,改善实际工作遇到的困境,采取具体的行动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有人据此认为行动研究中不能含有任何理论的目的,只要完成预定的行动,解决实际问题就算达到了行动研究的目标,这种观点消解了作为“研究”的行动研究的属性——建构理论。只要是教育行动研究就必然会有理论方面的诉求,只不过行动研究不以此为唯一的或最主要的诉求。在行动研究进程每个循环结束的反思和下一个循环开始的计划,是理论思维活跃的时期,行动研究者在行动的基础上超越外在理论,甚至在研究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理论。

作为行动的研究者,在行动中完成对理论的超越,突破外在理论的限制是可能的。作为研究者还需要给自己的行动找出合理性依据,把主体行动中的合理性表述为理论成果,让后来者汲取经验。行动者可以借用外在理论的概念、框架和陈述方式,赋予理论新的内涵,在新的模型中约定其运用的范围、解决具体问题的措施等。

研究中把所得的结论理论化为“从更大的文献范围和公共理论中获得观点……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便加入了一个时时变化的学术共同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共同体将增加新的观念,修改已有的理论”[9]170。因此,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理论是研究者加入学术共同体,增进新的理论和观念的有效途径,可以把单个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扩大到更广泛的人群中,为人们理解充满问题的社会、理解自身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提供便利,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

对学生与数据分析观念相关的调查研究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就某一些统计概念的理解展开调查,如曲元海对初中生统计量理解的调查研究[12].二是单独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进行调查,如李红梅对七年级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现状调查[4].三是在调查数学核心素养中包含数据分析,如张淑梅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的相关性较大[13].

五、总结

“教师作为研究者”是英国教育学家劳伦斯·斯滕豪斯的经典论断,作为早期的行动研究倡导者,他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沟通理论和实践的灵活多变且辩证发展的形式。事实上,在行动研究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也需要进行论证。从外在于行动研究的相关理论和与研究者的关系入手,我们认为行动研究不以验证和落实某种理论为己任,而重在行动。提出行动研究者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外在的相关理论进行理解和批判,在批判的基础上更加理智地行动,在行动的基础上超越外在理论,最终在研究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理论。具体的研究中,还需要研究者和外在理论持有者——“专家”磋商,完善实践者的处境,改善“充满问题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麦克南.课程行动研究[M].朱细文,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威廉·威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袁振国,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4]卢立涛,井祥贵.教育行动研究在中国:审视与反思[J].教育学报,2012(1):49-53.

[5]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艾伦·奥恩斯坦,费朗西斯·汉金斯.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柯森,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8]魏圣楠,李书影.教育行动研究述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1):87-90.

[9]阿哈.教师行动研究:教师发现之旅[M].黄宇,陈晓霞,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Action Research and External Theory :Criticism and Surpassing

WU Yanyuan1,SU Guimin2

(1.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 464000,China; 2.Southwestern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short history of action research,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on researchers and external theory has never been resolved.It is widely known that the research proces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theory.There are two kinds of theory to be applied in action research:one is the theory on action research itself,the other is relevant to the research topic.Both of them are of vital importance to action research process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research quality.Action research focuses on action instead of verifying and implementing:Thus researchers comprehend and criticize the relevant external the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understanding,act more rationally on the basis of criticism,surpass the external theories based on the action,and construct the new theory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finally.

Key words :action research;external Theory;theoretical criticism;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6060( 2019) 04-0001-05

收稿日期: 2019-01-13

作者简介: 吴燕圆(1990―),女,河南南阳人,硕士,教育科学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研究;苏贵民(1976―),男,甘肃庄浪人,博士,教育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课程研究。

doi: 10.3969/j.issn.1673-6060.2019.04.001

标签:;  ;  ;  ;  ;  ;  

行动研究与外在理论:批判与超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