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郭慧颖*贾惠馨*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改变,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群体出现多起恶性伤人、杀人事件,这暴露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亟需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工作
一、概念界定
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旨在重塑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敢于正视和解决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关心自己,关爱他人。然而,很多人并不完全了解“心理健康”的正确含义,并往往与其他概念混为一谈。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教材给出的定义是:“正常”与“不正常”是属于“有病”或“没病”问题的范畴,而“健康”与“不健康”是属于正常范围内衡量正常度多少的范畴。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
(一)寻求掌握大学生心理特征
心理健康是新颖的、相对的,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下,其标准和内在含义也不相同。当前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多的出现00后群体,他们凸显新的心理特征。抓住学生心理,面对心理问题才能够得心应手。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心灵导师,要与对方建立起信任关系在今后的工作开展才能顺利。一般辅导员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有以下几个渠道:1.心理测试专业量表,每年新生入学初期,学校会统一组织全体新生做心理测试,通过专业测评来判断学生心理状况。2.学生基本信息调查,将学生基本信息建档收册,从而对学生家庭、学业、生活有一个基本了解,并着重关注贫困学生以及离异、孤儿等特殊学生群体。3.发挥学生干部作用,学生之间接触频繁且直接,学生更了解真实状况,通过学生干部掌握学生动态,提前预防问题,及时危机干预。4.家校充分合作,通过电话沟通、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前期生活学习生涯状况,掌握学生动态,以免遇到问题由于不够了解而做出错误判断。同时,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二)以“00后”为代表的大学生心理特点
1.易于接触新事物,缺乏辨别力。新时代的大学生成长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他们的社交、娱乐、支付以及学习都与网络密不可分。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获取世界各地的知识信息,可以学习哈佛、剑桥等高校的网络公开课,可以参与全球竞赛、会议,也可以去非洲、东南亚等地去做义工,但是大量信息充斥,学生由于缺乏独立的辨别力,特别容易将事情片面化,简单化,甚至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误入企图。如果辅导员老师没有加以及时指导,学生思想心理就容易偏离轨道。了解教育当代大学生的想法,辅导员老师必须要学会运用移动互联网。
2.重视自我表达,排斥传统管教。越来越多的0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他们更喜欢表达自我想法,倡导独立自主的理念,他们认为人人平等,不再一味认同“老师就是对,应该就听从老师”这种观点,排斥一味说“不”的教育模式。
3.敢于迎接挑战,抗挫能力较弱。大学生创新性强,喜欢未知,喜欢迎接挑战。但同时大量调查及实际学生工作实践中又显示,大学生心理问题凸显,一旦在遇到问题受挫,他们往往无法面对,不愿意重新来过,甚至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自我怀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抗挫能力较弱。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萨提亚冰山理论提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亲子关系的亲密与疏离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心理状态。[2]很少感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或者父母感情不和谐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冷漠、内敛或者易怒极端的特点,不利于和同学们形成良好的社交关系。
三、当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学业压力
在当代社会,各方面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大学生在经历千军万马的高考后,却发现大学时期要面对的是来自更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大学教育更考验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首先,大学生脱离了高中的升学压力以及老师的全方位管控,缺乏自我约束力的学生往往会出现迷茫心理。其次,大量校园活动会占用较多的课余时间,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业和活动间的关系做出良好的平衡,一些学生无法做到双方兼顾,这也成为了一个不小的挑战。再者,诸多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压力形成繁重的学业负担,很多学生因此陷入迷惘,继而产生深深的焦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二)社交问题
2.恋爱问题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表明人类有社交需求,需要在人际交往的网络中获得相应的支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当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在同辈群体交往方面。朋辈群体的融洽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支持,反之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1]
1.人际交往
在个性化心理咨询方面,心理咨询前期的心理访谈、针对性的心理治疗与心理疏导、后期的心理跟踪与定期回访,整个过程形成闭环,将为每位来访者建立完整独立的心理记录,并且将会对来访者的个人信息进行高度保密,增强来访者的信任度。
在心理架构方面,建立起以宿舍心理护航员、班级心理委员、心理辅导员、心理辅导站以及学校心理咨询室五位一体的心理工作管理机制,由点到面,覆盖各年级学生。通过负责同学和老师深入宿舍走访,心理辅导站值班为同学答疑解惑,建立心理工作跨年级联动交流机制,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心理工作管理机制。
(三)家庭困扰
阵列A、阵列B在y轴上的位置偏移、偏移方差变化沿缆长方向的分布情况见图7,其中x轴缆长分布的数值刻度以各线阵的End A端为0刻度开始。在所有缆长170 m的范围内,阵列A、阵列B在y轴上的位置偏移极大值都处于两阵列的尾端,分别为2.030 9 m、1.014 6 m;两线阵的偏移方差的极大值则分别处于各自线阵的首端,分别达到了3.628 m、2.169 5 m。因此,可以说明在y轴上线阵两端的偏移最激烈的地方处于各自线阵的尾端部分,其偏移变化情况最激烈的地方则处于各自线阵的首端部分。
心理健康工作的原则是外松内紧,心理咨询流程和心理工作架构两种工作机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而才能让更多的学生群体受益。
四、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之道
(一)完善科学的心理工作机制
Results are expressed as the mean±standard error of mean.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followed by Student's t-test using Sigma Plot ver 10.0 to determine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Significance was set at P<0.05.
《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水利、农业、环保、住建、交通等多个部门“涉水”职责,且普遍存在职能交叉、力量分散、多头管理等情形,管水量的不管水质,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多龙管水”“政出多门”,使治水管水处于混乱状态。尽管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以部门联动为关键的河湖长制实施以来,有效打破“九龙治水”困局,初步实现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根治河湖多年顽疾仍需久久为功。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这一阶段的青年学生们有情感需求,在朝夕相处中产生眷恋之情,本是一件自然而美好的事情。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因过度沉迷而荒废学业,忘记了大学的真正目的和主要任务。更有甚者,因处理不好恋爱关系而导致情绪波动过大,以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都是不容小觑的相关问题。
因此初步判断高压油泵运行时出口压力与高压油泵出口开关整定值及返回值较为接近,在高压油泵运行压力出现一定波动或者高压油泵出口开关整定值出现一定漂移时,就会导致高压油泵出现自动切换等情况。
(二)充分发挥同辈群体的力量
同辈朋友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人群,青少年时期的朋辈群体影响力也是至关重要的。若在心理问题萌芽的关键期,同辈朋友能够及时发现并伸以援手,便可在很大程度上将心理问题及时遏制。在这一点上,笔者所在学校一直极为重视,心理辅导站运用社会工作小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同辈群体动力来开展各种主题的心理工作活动。目标:1.“认识自我”主题活动,利用不同的叶子来树立独特的自我观点,从而正确认识自我,提升组员自信心。2.“你我都是好朋友”主题活动,通过游戏环节促进组员间的互动交往,锻炼人际沟通技巧,构建朋辈支持网络。3.“明天会更好”通过绘画展示未来构想图,分享相关经验及解决问题办法,实现互帮互助,从而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性质:问题解决和个人发展成长小组。节数:3节。人数:8-12人。招募:线下:海报、讲座;线上:社交平台(QQ、微信、微博)、电子邀请函等。由此,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与精准度大幅提高,从而更高质量地保障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重视辅导员老师的作用
辅导员老师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首要关怀者,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下高校心理健康建设中,应当努力提高辅导员老师的心理专业水平。一方面,辅导员应具备一定的敏感度,及时察觉学生的情绪波动。另一方面,要为辅导员提供专业培训学习机会,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技能,完善大学生校内心理问题帮扶机制。
下面我们将从国务院及其下属部门,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各个部委发布的政策、新规、通知等方面来总结一下在2018年我国都出台了哪些政策法规。
总之,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师生应高度关注心理健康建设,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强的心理督导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培育新一代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
[ 参 考 文 献 ]
[1]龚素瓅,张祖品,岑俊静,许丽芬,张孝凤.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9,42(2).
[2]蔡圳阳,胡小清,陈鑫祥,刘胡昀.基于朋辈心理辅导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探索[J].高校思政,2019(09).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24-0136-02
*作者简介: 郭慧颖(1991-),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辅导员,助教;贾惠馨(1999-),女,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本科在读。
标签:大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学生工作论文;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