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论文_张莉

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论文_张莉

【摘要】目的 分析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该课题选取的68例艾滋病患者均来自于本院,由随机双盲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分别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所有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和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和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有所改善,而研究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时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和巨大心理压力。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护理干预;免疫功能

艾滋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发,发病后患者免疫功能会逐渐降低,进而外界细菌、病菌等极易侵入人体,导致患者感染,严重危害到患者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尚未研发出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只能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延长患者寿命,降低感染几率,但由于恐惧死亡、求生欲望,患者经常会出现悲观、消极等负面情绪和巨大精神压力,因此需要为患者提供系统化、人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及时稳定患者情绪[1]。本实验选取68例艾滋病患者,分析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该课题选取的68例艾滋病患者均是本院2016年3月—2018年7月收治,由随机双盲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年龄26—59岁,均值(46.73±2.36)岁;其中27例女、41例男。两组在感染途径、诊断标准等临床资料上无比较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即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干预、生活干预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①构建心理护理干预小组,其中包括1名主管护师(组长)、6名责任护师、7名护理人员等,并由组长组织成员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培训,让成员了解、掌握心理护理干预内容;②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带领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并主动告知患者区域功能,引导患者尽快融入病房,同时采用使用亲切、轻柔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患者身心状态,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心,并鼓励病友共同分享治疗经验,实现互助支持;③根据患者心理变化,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若患者存在认知错误情况,则需要提供认知疗法,采用“一对一”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为其共同发放健康手册,告知患者疾病知识、正确用药方法,针对伴随焦虑症者,需要通过倾诉法、放松疗法等舒缓患者心理,稳定患者情绪,每天为患者播放恬静、舒缓的音乐1次,每次播放30分钟,帮助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每天坚持运动30小时—1小时;④小组成员需要指导家属多陪伴、鼓励患者,给予患者家庭的关怀和温暖,减轻患者心理负担;⑤由小组2名护理人员负责患者抽血工作和随访工作,实施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耐心回答患者疑惑和问题,需每周对其进行电话随访2次,并实时给予护理指导。

1.3评析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情绪,量表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同时需要抽取患者干预前后早晨空腹状况下的静脉血各2ml并送至实验室,采用BD流式细胞仪检验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以此评价患者免疫功能变化[2]。

1.4统计学处理

将实验数据输入SPSS19.0软件,(¯x±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行t值,若P<0.05,则两组呈现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见表1,干预前,所有患者HAMA、HAMD、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比较无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和免疫功能有所改善,而研究组HAMA、HAMD、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心理和免疫功能对比(¯x±s)

分组HAMA(分)HAMD(分)CD4+T(个/μL)研究组(n=34)干预前20.68±5.19*24.05±7.54*162.75±108.16*干预后6.82±3.75#5.19±1.67#353.64±212.31#对照组(n=34)干预前20.53±5.2424.21±7.46162.56±108.24干预后15.17±3.1213.25±1.79240.13±135.52注:*、#表示与对照组同期相比,*P>0.05,#P<0.05。

3 讨论

艾滋病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发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发病后极易导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进而大大增加病菌、细菌感染几率,对患者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艾滋病发生率出现逐年增长趋势,然而当前临床尚未研发出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只能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AART)治疗,延长患者寿命,降低机体感染率,但由于担心死亡、治疗效果不显著,患者经常会出现悲观、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以及极大精神心理压力,进而影响自身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因此需要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及时稳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强化患者免疫功能[3]。实验结果显示,干预前,所有患者HAMA、HAMD、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无比较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HAMD、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HAMA、HAMD、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总之,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较显著,不仅能及时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还可加强患者免疫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可大量推广应用在艾滋病患者中。

【参考文献】

[1] 佟伟. 观察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9):267-268.

[2] 陈文君.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健康前沿, 2016, 23(5):75-75.

[3] 麦肖兴, 欧阳惠少. 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 26(10):1305-1306.

论文作者:张莉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论文_张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