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军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一科 473000
【摘 要】目的:调查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发病因素,并对预后进行了观察。方法:2008年2月到2013年6月选择在我院骨科进行诊治四肢骨折患者80例,进行了关节镜下手术,并都顺利完成手术,观察术后肢体肿胀发病情况,并且对于发病患者进行淋巴引流技术干预。结果:四肢骨折患者80例术后发生肢体肿胀12例,发生率为15.0%多因素多元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卧床时间、合并糖尿病、年龄是导致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有肢体肿胀患者都完成治疗,术后第7天患者的下肢髌上10cm和髌下10cm的周径都明显少于术后第1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发生与术后卧床时间、合并糖尿病、年龄有关,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的应用能取得比较好的干预效果。
【关键词】四肢骨折;肢体肿胀;发病因素;徒手淋巴引流技术
四肢骨折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当前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越来越年轻化【1】。关节镜作为微创手术,当前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切口小、术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但是由于术中对于操作的要求比较高,术后常引起肢体肿胀,可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创伤。为此需要术后加快肿胀的消退、解除肿胀的发生,以便早日进行功能锻炼【2-3】。从发病机制上来看,肢体肿胀表现为组织液渗出、缺血再灌注损伤、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等变化,是由机体释放出各种反应因子、蛋白酶类等一类对循环系统产生有影响的物质所导致,从而使得机体内液体交换失衡状态被打破,进而致使肢体肿胀的发生【4】。本文具体调查了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发病因素,并对预后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2月到2013年6月选择在我院骨折进行诊治四肢骨折患者80例,纳入标准:符合四肢骨折的诊断标准;适应进行手术治疗;年龄在19-65岁之间;手术前未针对肿胀行其它主要治疗者;无心肾功能异常、颅脑损伤者,尚未出现筋膜间室综合征;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
关节感染者或存在皮肤破损。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48.22±4.11岁。
1.2 肢体肿胀判定
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关节镜下手术,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肢体肿胀程度分为四级。重度肿胀:肿胀十分明显,酸麻胀痛感十分明显。中度肿胀:肿胀明显,酸麻胀痛感明显。轻度肿胀:患肢略肿胀,有轻微酸麻感。无肿胀,无酸麻胀痛等异常症状。
1.3 干预方法
所有肢体肿胀患者选择淋巴引流技术结合术后肿胀康复常规处理,淋巴按摩的压力为30-40mmHg;每天上下午各治疗一次,每次30分钟;手法包括绕圈、挤压、按勾、轻触、按压、八字,向下的压力要适中均匀,动作均匀连续,要有节奏感,操作时,在按压过程中要求患者保持呼吸自然。同时积极与患者的沟通,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有利于患者主动配合。所有肢体肿胀患者在术后1d、7d测量下肢髌上10cm和髌下10cm的周径,参照肢体周径测量法,取两次测量结果平均值。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发病因素的调查涉及到单因素卡方分析与多因素多元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计量数据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发病因素
经过观察,四肢骨折患者80例术后发生肢体肿胀12例,发生率为15.0%,其中轻度肿胀6例,中度肿胀4例,重度肿胀2例。通过对发病与非发病的患者进行单因素x2分析与多因素多元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卧床时间、合并糖尿病、年龄是导致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1。
3 讨论
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比较常见,多发生于关节镜手术后。从发生机制上来说,局部组织结构在骨伤及关节置换术后被部分破坏从而形成肢体肿胀【5】。而术后肿胀阻碍营养物质的有效供应,对血液循环产生不利影响,直接影响到肢体的功能恢复,严重的肿胀导致血流障碍,血小板激活,可以诱发并发症的发生,比如深静脉血栓。血栓的形成反之又会加重局部组织结构肿胀,最后形成恶性循环,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此积极调查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发病因素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轻患肢肿胀,减轻局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意义重大【6】。
本文四肢骨折患者80例术后发生肢体肿胀12例,发生率为15.0%,其中轻度肿胀6例,中度肿胀4例,重度肿胀2例。多因素多元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卧床时间、合并糖尿病、年龄是导致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卧床时间过长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容易造成淋巴管、静脉瘀滞,造成组织间水肿。而糖尿病与老年化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足,使患肢康复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和营养,血管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肌肉弹性降低,致使组织水肿。而术中对关节腔内残留的骨性游离物、软组织碎屑等清理不彻底,可反复刺激滑膜引起炎性反应,从而出现术后发生关节肿胀【7】。
在干预方法中,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可降低肿胀患者的疼痛指标;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促进淋巴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供应;增强体液循环,降低静脉压;通过产生非按压性的作用力来兴奋副交感神经,有利于组织液重新吸收。且能够营养神经,增加局部血流量,并具有很好的抗感染作用,最终达到有效的消除肿胀的作用【8】。本文所有肢体肿胀患者都完成治疗,术后第7天患者的下肢髌上10cm和髌下10cm的周径都明显少于术后第1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发生与术后卧床时间、合并糖尿病、年龄有关,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的应用能取得比较好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Dexel J,Marschner K,Beck H,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elbow disorders in young high-performance gymnasts[J].Int J Sports Med,2014,35(11):960-965.
[2]何君华.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66-66.
[3]陈道明,郭海英,张丽丽.创伤及术后肢体肿胀的康复治疗进展[J].广州医药,2008,29(3):33-35.
[4]李群.护理干预对50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2(8)101-103.
[5]王刚.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中医益气活血汤对老年肢体骨折患者骨痂X线评分及血清ALP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4(7):4029-4031.
[6]刘武,米琨,俸志斌,等.杨文玉教授治疗骨折肿胀的临床经验[J].广西中医药,2012,35(4):40-41.
[7]孙立光,欧阳慧,郝钊.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应用于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5(11):2776-2778.
[8]戴峰,刘波,周金华.骨肽注射液促进四肢骨折愈合效果观察及对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1):103-105.
论文作者:陈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术后论文; 肢体论文; 患者论文; 因素论文; 发生论文; 淋巴论文; 关节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