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比较论文_金璇

天津市水阁医院 天津市 300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产妇采用腹式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改良腹式横切口下段剖宫产术的分娩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132人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式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娩出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产妇的疼痛程度以及其他并发症,并记录新生儿的相关指标。结果:经过对比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分娩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程度也明显少于对照患者,观察组的新生儿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产妇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效果明显优于腹式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式纵切口;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治疗效果

剖宫产术是将产妇的完整子宫壁通过腹部手术切开,从而帮助产妇完成分娩,提高胎儿的存活率。在传统手术中,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该手术易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术中出血量较多,并且患者在术后易出现其他并发症,且会给患者的腹部留下较大的瘢痕,不利于患者的预后[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医疗观念也有了极大的变化,患者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对剖宫产术的新要求,希望在顺利分娩的基础上减小创伤,并对美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因此本次研究针对改良腹式横切口和纵切口的剖宫产术进行了分析探讨,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132人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产妇中,年龄在23岁至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4±2.18)岁,产妇孕周在36.5周至41.5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58±0.52)周;观察组产妇中,年龄在22岁至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86±2.38)岁,产妇孕周在36.5周至42.5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69±0.71)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腹式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随后在患者的耻骨上端三横指处作出一个纵向切口,切口的长度约在13cm至15cm之间,随后将患者皮肤和皮下脂肪逐层切开,当切口深度达到脂肪层3cm左右,分离脂肪层,并将产妇的腹直肌切开,同时用血管钳分离腹直肌,并将腹直肌向两侧拉伸,同时刺破腹膜,将腹膜的切口撕开,将产妇的子宫下段充分暴露出来,随后将胎儿按照常规手术进行剖出分离,缝合。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随后在患者腹部按照Pfannenstiel皱纹的方向做出一个横向切口,长度约为10cm至12cm,随后切开患者皮肤和皮下脂肪,切口深度达到脂肪层2cm至3cm处将脂肪层分离,沿横向切开患者的腹直肌,长度约为10cm至12cm,将脂肪拉开以分理出腹直肌,并将位于耻骨联合上的腹直肌腱膜切开,从而使切口的张力得到松懈,以便手术继续进行。在剪开位于膀胱上端的腹膜,同样沿着横向切开,同时在子宫下段约3cm左右的位置上做出一个横向切口,并将切口小心撕开以便暴露出羊膜,随后刺破羊膜,处理羊水,将胎儿取出。两组术后行抗感染处理。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娩出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产妇的疼痛程度以及其他并发症,并记录新生儿的相关指标[3]。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n,%)形式和(±s)形式表示,分别采用卡方和t对其进行检验,当P<0.05时,代表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产妇的手术指标

3.讨论

经过改良后的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步骤相比纵切口剖宫产术更加简化,且手术操作相对更简单,使繁复的手术得以优化,例如结扎止血等步骤被省去,从而有效地缩短了手术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效率[4-5]。由于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的时间被进一步缩短,因此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再出现突发情况时也能更加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同时由于缩短了手术时间,因此患者腹腔脏器的暴露时间也进一步缩短,从而避免肠道、网膜等脏器长时间受到手术操作的刺激,从而有利于术后排气速度的加快[6]。同时在手术缝合时,现将患者的子宫肌层进行全层缝合,能够使术后粘连的发生概率进一步降低。手术中不对皮下组织进行切开处理,撕拉法能够对患者的血管和神经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降低手术对其他脏器的损伤,进一步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新生儿的生命体征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产妇采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能够有效控制手术的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有利于产妇的顺利分娩,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桂雨,朱楠.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3):252-253.

[2]王娇.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3):36-37.

[3]胡彩荣.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为产妇进行分娩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194-195.

[4]倪志辉.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和改良式剖腹产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家庭心理医生,2015,15(2):119-119.

[5]周文英.改良式剖腹产和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463-464.

[6]付志燕,姜洪芳.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和改良式剖腹产临床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2015,16(19):190-190.

论文作者:金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比较论文_金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