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玉湖幼儿园为例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雅居乐玉湖幼儿园 陈佳仪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幼儿提供和准备支持主动学习的玩具材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理论与实践证明,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之上,皮亚杰提出 “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蒙台梭利也曾说过 “儿童的本质是工作(活动 ),工作即游戏 ,玩具就是儿童工作的材料,有玩具其工作才不致落空,有玩具,才能引起儿童工作的兴趣,才会专心地去探索学习,才能帮助其自我建构与认知发展。因此,玩具材料的提供与应用,直接关系着儿童学习的效果”。玉湖幼儿园最近开展了幼儿区域活动的教研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都意识到材料的重要性,并且在活动中投放了多种多样的材料让幼儿操作。但如何有目的、适时适宜地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适宜幼儿自身发展水平 、操作性强的材料 ,让材料和幼儿有效互动呢? 本人针对教师在材料投放和使用中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以寻求提高材料投放和使用有效性的方法与对策。
二、玉湖幼儿园材料投放与使用的现状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和使用过程中的优点
第一,幼儿园园活动区域划分为美工区、建构区、图书区、科学区、自然角和表演区等。
第二,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区域投放相对应的材料,材料的品种有成品、半成品、 天然材料和废物利用。
第三,把生活中用过的废旧物品循环使用,让幼儿更贴近现实生活,知道要环保与节约,养成不浪费的好习惯 。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材料的投放以教师为主体
在幼儿园里,每个区域的布置、游戏的设计都是教师负责包办,过程中幼儿根本没有参加,从而忽视了幼儿在区域活动的主体地位。例如在秋收这个主题活动中,收集种子的时候,教师自己一个人去收集种子。如果在这方面让幼儿参与,大家共同准备材料,每位幼儿带一样种子回来,这样准备材料可能比教师一个人准备的更多,又能提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教师为主的模式,使得幼儿活动空间小 ,活动时间也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减少,最终失去兴趣。材料也成了装饰品,放在那里无人问津,材料的教育价值最终没有也得到实现。
2、幼儿园缺乏管理区域活动材料的经验
⑴、材料品质不良、容易损坏、种类较少
教师投放的材料有两种 :一种是购买的现成材料,另外一种是教师自己手工制作废物利用的材料和平时用过的玩教具 。比如制作降落伞,利用已用过的塑料袋做伞面,用废旧报纸揉成团,再用线把伞面和纸团连起来,让幼儿从高处抛下,但是“降落伞”抛一次就坏了。教师手工制作的材料虽然独特新颖,也很受幼儿欢迎,但质量上需要提高,很多材料纸能玩一两次,就无法使用了。
⑵、材料的摆放欠缺条理,层次感较弱,更新时间较长
活动材料随意地摆放着,没有分类,需要花不少时间去找,区域里都常常有其他区域的材料。 无论大班、中班还是小班区域里的材料都是雷同的,材料投放没有层次感,例:积木和雪花片每个班都有,而且数量和种类都差不多。更新区域材料的时间较长,没有依据最近的教学内容或者主题活动等及时调整,没有符合教学实际情况,比如“秋天到了”主题墙装饰,教师一次性把有关材料投放进去,到了春天材料都没有更换。
三 、材料投放与使用过程中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一) 材料投放与使用过程中的误区
1、材料提供缺乏科学性、适宜性和操作性
案例1:中班科学区活动《有趣的溶解》中,教师提供了许多材料供幼儿实验。有糖、醋、油、盐、味精、大米、面粉、沙子和黄豆,让幼儿逐一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但活动过程中许多幼儿面对这么多材料不懂得如何下手操 ,一些幼儿尝试了一两种材料后就不感兴趣,不再继续了。有一些则是操作过程中被某一种材料难住了,不懂解决而放弃,使得其他材料也无法继续进行实验操作,几乎没有幼儿能完成所有材料并分析。
对策:根据幼儿自身发展水平与特点,提供数量、难度适宜的、易于操作的材料。我反思分析了活动中材料投放的不足,根据大班幼儿注意力的注意力持续情况和学习特点,对材料进行了 调整,减少了材料的种类,活动中只选取了便于取放和操作,效果比较简单明了的黄豆、大米、白糖、陈醋、粗盐五种材料。调整后幼儿操作材料顺利得多也感兴趣得过了,多数幼儿都能把每种材料都尝试一遍,在操作过程中初步感知和观察记录了常见固体和液体的溶解特点,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材料提供缺乏层次性、趣味性和多样性
案例 :在大班数学区活动《面积的守恒》中;教师提供了“铺瓷砖、装饰衣服、看范例拼图案几种材料,都是在一块底板上看范例用一样多的图片拼出不同的图案。活动中有的幼儿尝试了一种材料之后,看了看别的材,没有继续操作而是开始和其他幼儿聊天;有的幼儿拿起每种材料看完了全都放回去没有操作,最后坐着发呆;只有少数幼儿投入地进行操作。
分析:由于教师提供的几组材料玩法类似,只是图案和形式上稍有变化,操作类型不多,缺少趣味性还有多样性。而且材料中提供的范例和图片数量都是一模一样,只有同一种难度层次,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难度层次没有拉开,没有根据幼儿原有的不同发展水平设计和投放合适的材料,不能让幼儿做到“跳一跳,摘果子”。因此无法有效地使得幼儿在最近发展区里得到发展。
对策 :应注重个体差异,在区域游戏中投放具有层次性、趣味性、多样性的材料。第一轮研讨分析后,第二轮的分组游戏操作中,增加了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种类。例如 :最简单的“看图拼相同”;较难的“补墙 ”。并在每一种的材料里设置了不同的难易程度 ,每一种材料中都有不同的范例与图形数量。设计出不同玩法和不同类型的操作材料 ,有拼得、有剪得、有画得、 有摆得、有贴得、有又数又剪又拼得。每位幼儿都能在活动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水平和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选择数量较多,拼接口不规则的“补墙”,而能力稍弱的幼儿则可以选择数量不多的“看图拼相同” 整个操作过程幼儿兴趣都浓厚,气氛活跃, 随着操作 、次数逐渐增加,幼儿渐渐敢于去选择数量多、难度大的材料,有效地促进了各能力层的幼儿学习和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材料呈现的时机和使用的方式缺乏科学性、有效性
案例:小班语言区活动《好朋友》中 ,让幼儿通过操作寻找在生活中有联系的两样物品当好朋 友,然后运用:“… 和 …“是好朋友”说出完整的句子。教师为每位幼儿准备了一份已经粘好 一半魔术扣的图片操作卡 ,要求幼儿找出七对好朋友。许多幼儿注意力在于摆弄魔术扣,没有 去观察去思考找得对不对,就是随便找一张图片就粘上了, 粘完也没有进行句式练习。 最后一个环节,每位幼儿手上套一张图片去找另一位和自己图片是“好朋友”的幼儿,两个人找到以后一起学说 “…和…是好朋友 ”。 但在活动里幼儿对去找另一个“好朋友”不太感兴趣,很多幼儿没有去找好朋友,只是拿着一张图片围绕在老师身旁与老师交流,幼儿与幼儿之间没有太多关于活动的交流。
分析 :小班幼儿注意力的分配、转移能力比较差,很难很好地在多个对之间进行有控制地分配与转移。当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都停留在对魔术扣的摆弄上,对材料的新鲜感和刺激还没有消失之前,他们的注意力没有办法在操作练习后迅速地回到思考和学说句式上。而且小班的幼儿 注意力的广度无法同时扩大到七个对象。很显然操作卡的设计和在活动中呈现时机都不太适当。 同一材料使用的时机适当、方法得当,才能发挥出材料本身最大的作用;反言而之,不仅材料本身的意义没有发挥出来,就连幼儿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使活动失控,影响教育目标的完成。另外,针对小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研究,其结果中表明:小班幼儿有着和同龄伙伴交往的强烈需要,但他们还不能较好掌握主动和同伴交往、合作的方法与技能。活动里,让幼儿主动在几十位幼儿中,找到和手中的图片配对的“好朋友”并且说出正确的句式,有着一定的难度。 因为交往能力不强的限制 ,当幼儿想找某一位幼儿当好朋友而对方却不愿意时,他们就不懂得 怎么样去处理。因此导致了幼儿找好朋友的气氛的冷清和图片配对练习无法顺利进行的场面。所以活动材料的设计、呈现的时机、投放的方式 、使用的方法和回收的时间,都对幼儿的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策 :根据材的料类型、学习的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呈现时机与方法。研讨中我们反思和分析了活动中图片操作卡在呈现时机与使用方法这两方面不够合理的地方,对于材料的呈现时机和使用进行了调整。在第二组的活动中,教师把图片操作卡中七对关系减少到四对,在课前就投放了相似的魔术扣操作材料供幼儿操作练习,减少幼儿对材料的新鲜感。并调整先看课件,学说完句式以后才呈现图片操作卡,让幼儿边操作边练习说句式。幼儿在学会说句式的基础上,对魔术扣的新鲜感也有所降低,这时进行边操作边练习说句式,效果明显比第一次活动好多了。 最后环节的找好朋友则由全班各自自由找改为每为幼儿在自己的材料中找一对“好朋友”图片分别套在两只手上,然后用“…和…是好朋友”的句式,完整说出来与同伴、老师分享。几乎所有烦人孩子都能够正确地找到配对的两 图案套在手上,快乐地和老师与同伴作交流 。活动结束后把材料继续投放在语言区,让幼儿继续操作与练习,作为课后的延伸,在更大的程度上发挥了材料的有效性。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误区的解决策略
1、转变教师的观念,让幼儿成为主体
首先需要提高幼儿教师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意识。把幼儿和家长一同纳入到材料的准备过程中去。2012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其中第一点就是要以幼儿为本:教师必须要尊重幼儿的权益;要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区域创设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材料的投放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也要能促进幼儿的潜能、主动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不能盲目地放置不适合幼儿发展甚至会阻碍幼儿发展的材料。教师在平时就要有计划地去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合理投放材料,让幼儿能从中获得成功与 乐趣。教师自身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自己在反思中成长 。区域活动材料放置的种类较多、数量较大、来源较广,教师一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完全可以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到材料的准备过程中来况且我们所需要的材料大多数都来源于 生活。让幼儿自己参与材料的准备过程,他们也是乐意的,而且会对自己所收集来的材料特别地珍惜与爱护,从中还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
2、加强与巩固教师区域活动的教育理念
(l)加强教师的培训
2010 年 7 月 29日发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它的第三章就是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内容。其中《纲要》中提到要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 、培训等内容;为此安排了一系列的工程项目和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幼儿园的领导也应该注重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让教师外出培训与学习;进行专门化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专题的培训, 或者到区域活动开办得较好的幼儿园里观摩学习,回园后开教学研讨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汇报,和同事一起分享,共同探索;并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2)加强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课题研究
幼儿教师要完善知识结构和不断加强个人能力,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要多开展有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专题教研活动,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甚至申报课题。在玉湖幼儿园里教师每个月都要写教育笔记与观察记录,也有着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比如《如何创设舒适的幼儿园区域环境》这一个课题,我们就以专题的形式来开展;先从《幼儿园走廊文化创 设》的研究开始 ,然后就到《幼儿园室内文化布置》;接着再到《幼儿园主题墙文化创设》、《幼 儿园窗户装饰》与《幼儿园区角的规划》等一系列专题进行研究。最后完成这个课题。
3、幼儿园的材料的投放应该体现地方特色
幼儿园应该利用身边的资源就地取材,使得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文化的熏陶,让幼儿在活动中自我地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玉湖幼儿园为例。我们幼儿园地处广州番禺,教师们根据当地的风俗文化、建筑 、特 产等,搜集了相关的图片、书籍、报道、实物,用了区域场地的布置、走廊 文化的展览和幼儿角色扮演 。在区域中设立了小导游的角色,让其他小朋友和老师当游客。活动中小游客每来到一个旅游景点,小导游就要向游客介绍景区的特点、民俗风情等。这样,在活动中大大地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语言区域中,我们也加入了粤语的学习,让本土文化围绕在每一位幼儿的生活中。
4、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材料需要不断地调整与变化
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幼儿区域活动的全过程,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是相当重要。幼儿园的区域材料必须随着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能力与教育的目标以及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教师需要经常对区域材料进行调 整,让区域材料一直保持最佳的状态。准备区域活动材有失误 或者有不合理的地方,一旦发现就马上调整。另外,还需要做到每一天对区域活动的材料进行检查,确保材料的发展性、安全性和教育性 ;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性发展,实现幼儿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结语
分析了玉湖幼儿园对于区域材料投放和使用过程中的误区和原因后,其实不难发现 ,几乎每个误区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相同的原因:教师非常注重对自己教学的研究,然而忽视了对幼儿学习的研究吗,缺少对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的研究与了解。教师应该首先要将关注“教”变为关注幼儿。深入地观察、了解和研究幼儿的特点,尊重幼儿在心理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学习特点等方面的年龄特征与个体间的差异。这样才能提供适宜幼儿的身心特点与发展能力的材料。也能使幼儿在与材料有效的互动中,真正地促进了幼儿的学习、发展。
论文作者:陈佳仪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育儿·幼教荟》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幼儿论文; 材料论文; 区域论文; 教师论文; 幼儿园论文; 操作论文; 好朋友论文; 《现代育儿·幼教荟》2017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