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该有的样子论文_林菁

学校该有的样子论文_林菁

——由缙云长坑小学之行所想到的

◆ 林 菁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六小学 325608 

摘 要: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关注“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问题,学校就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的重要机构。一所学校拥有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长、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以及一种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这三个要素,就能成长为“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优质学校。同时,当“学校有学校的样子;领导有领导的样子;老师有老师的样子;学生有学生的样子,”这样的学校也就是一所理想中的学校!

关键词:教育理念 核心价值 学校的样子

在浙江缙云有这么一所“因地制宜打造出特色”的乡村学校——长坑小学。

在这所典型的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里,演奏笛子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兴趣却是遵从内心的选择。他们未谙乐理,兴趣却是最好的导师。五花八门的乐器,一曲落定,只剩惊叹不已。“玩”是这里的主旋律,这是属于他们的快乐长坑。

长坑小学几任校长的坚守,让这所小学果真实现了老校长提出的“扎根缙云,花开丽水,果结浙江,志在中华”的宏伟愿景。现任校长刘勇武,不仅是首届“马云乡村校长奖”的获得者,而且是浙江省唯一一位。他带着一群村娃,拿下国际音乐大奖,他们已经冲出了国门,赢得了世界。刘校长说学校的发展路径总结起来有这么十六个字:质量扎根;校容起家;特长发展;特色扬名。在刘校长的报告中,还有几个关键词让我印象深刻,他说:“长坑小学的成功在于这么几点,第一是定位。要办出我们自己学校的特色,一个准确的定位必不可少。 第二是目标。 92年提出的办学目标: 根扎缙云、花开丽水、果结浙江、志在中华。第三是精神。长坑精神:一个“250”的校长,加一群“傻里傻气”的老师。第四是坚持。认真反思,在继承基础上发扬,一以贯之。第五是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挑选适合自己的项目,我校特色扬名的做法,就是从因地制宜开始,土法上马,逐步完善。第六是共同成长。保持状态,明确目标,追求风格,带领老师共成长。”

这趟缙云之行,大家获益匪浅,我们不仅听到长坑小学的师生们都是这么说的,也看到他们是这么做的。长坑小学已成为浙江乡村教育创新的一面旗帜,他们坚信,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

结合这次学习,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个人对教育管理工作的看法,一是关于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二是关于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问题,三是关于学校的教学变革和管理创新,四是关于学校教育坚守与成长的问题。

一、“理想中的学校”——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校又该是什么样子?

何为真正的教育?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话题,笔者很喜欢这样的理解: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国家要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学校也必须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现代学校尤其需要确立核心价值,以此树立信心,破解学校教育中的难题。而学校,是一个育人机构,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的重要场所。随着时代思想变迁,学校教育核心问题也不断变化,但有一点亘古不变,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在你心中,是否有一所“理想学校”的样子?我心中一直住着的理想学校,那是像《窗边的小豆豆》中描绘的巴学园一样,没有围墙的,浓密的像个森林的,没有那么多强硬的条条框框的规矩,每个孩子能在学校得到民主的、适合自己成长的教育方式。那是一所富有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前行的路上,我们要面对现实——家长渴望孩子学业成绩优异的需求,社会对教育质量的高期待,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惯性等等。只有把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才是通往理想学校的理想之路。缙云之行,一位乡村校长用他的那份坚守与胆识向我们证明了一群理想主义者的乡村教育实践——每个梦想都可以创造理想。

长坑小学办学模式带给我们的另一个启发是:当一所学校拥有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长、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以及一种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这三个要素,即使像这样偏远的乡村学校,一样可以成为优质的好学校。

二、“是一所学校”——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问题

一所学校的最大职责是什么?教育培养学生,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任,而学生的直接教育者是教师,所以一所好学校是万不能忽略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当一所学校真正做到能够“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服务社会”这几点,那应该不会是一所很差的学校,起码说它是一所好学校。

我们要建设“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学校?有专家曾做过一个研究,她带领自己的团队,汇总学校500名各年级学生和部分老师、家长、校长、专家们对理想学校的描述,捕捉到了理想学校的八个特征:“构建适合学生、可供选择的多元课程;建设师生互动、高效愉悦的自主课堂;提供自主发展、个性张扬的成长空间;培养素质全面、幸福愉悦的教师队伍;打造高瞻远瞩、理念先进的干部队伍;营造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文化氛围;建设优美整洁、环境幽雅的和谐校园;创造设施完备、资源充足的教学条件。”这些建议特别能发人深省。

针对这些特征,我们具体可以做些什么呢?

1.建构理想:建设好学校至关重要的是校长。我们常说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为什么?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掌舵人,校长的教育思想决定了一所学校该怎样定位、如何确立愿景、如何寻找发展路径、如何研究发展策略?

(1)做一个会传播教育思想的校长。刘勇武校长在作报告时开玩笑说,一个真正厉害的校长是能把学校会议开的像传销一样,换言之是说校长特会“统一思想”。校长要想传播、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就要充分利用每次行政会、年级组长会、各科教师会议、教研活动等时机,用心传达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学校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对新课程改革的思考与看法,对外界的各种教改信息有自己的判断力,不随风摇摆,能针对本校教育现状和各学科工作的情况,提出改革设想,制定改革措施,并付诸实践。

(2)做一个能实践教育思想的校长。思想尚可贵,行动价更高,而思想与实践的距离全在于校长的抉择。能够实践教育理想的最重要的阵地就是课堂,因此,校长要把课堂作为学校的第一形象,努力推动有效课堂的构建;把“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通过校本教研培训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业务精湛的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有思想、有作为的教师队伍,有效地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还要努力把搭建平台、组成教育联盟、形成教育合力,作为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创造性地开发社会教育资源,提高办学影响力,使孩子们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作为校长,背后是正在成长的教师和学生,为了他们,为了责任,校长应该去努力,努力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更前沿,理念更先进,不让教育的神圣使命落荒;努力让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每一个办学过程和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更理性,更实在,努力创优环境,带领学校走向成功,实现我们的教育梦想。

2.追寻幸福:建设学校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师团队。

(1)不断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很多名校长都说过:“一所学校的宽度和厚度是由这所学校的教师打造的。”可以说,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发展;教师改变了,学校才能改变。想让学生能在学校快乐学习,得先让我们的老师感到幸福,因为快乐是需要快乐来传递,幸福是需要幸福来感染,教师幸福了,学生才能幸福。网络调查得出,影响教师幸福指数的八个因素,按重要程度依次为教学质量、教师素质、广泛认可、自主时间、办公条件、身心健康、经济待遇、对“问题学生”的管理。从中看出,只要有机会,老师们自身是愿意发展的,而学校,又能为教师发展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学校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给教师创造发展机会,积极创造推动教师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设立共同的项目,也有个性化的内容,激励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

一个能持续做重要但非紧急事情的老师,能够成为一名可持续发展的老师;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老师,能够发展成为一名始终得到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而一支好的教师队伍,能够成就一所“好学校”。

(2)努力引导教师注重自身发展。在他人眼中我们是人民教师。那我们自己怎么理解“人民教师”这四个字呢?徐建平教授的解读特别有趣:“人民教师,要有人的品味,民的心声,教的艺术,师的楷模”。这简短而富有哲理的一段话,正为我们描绘出了教师该有的样子。老师本身应该散发着一种为人师表的光辉。这是一种浓郁的富有哲理的人情味道,与你出身在哪个家庭、父母亲的社会地位没有关系,只与你自己的专业素养、人格魅力和为人之道有关。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给予更多尊重的职业,应特别注意表率的力量,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精神面貌。要当好教师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要当好教师就要学根雕艺术家。树根被山里的农民都当作柴火烧了,可不管什么样的树根,在根雕艺术家的眼睛里都是宝贝,精心雕琢都可以成为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我们身边的一个个学生不也是这样吗?

3.发现课程:建设学校需要打造特色课程。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是学校服务于学生的产品,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营养,是学校特色和品质的具体表现。学校有什么样的课程,才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特色建设课程的切入点就找到了。课程的实施对象是学生,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师,唯有教师擅长的、适合学生的便是最好的课程。

(1)特色课程的开发。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传统,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校,为了凸显学校的鲜明特点,关键在于对学校各方面情况的详细分析,包括办学理念、师资水平、地域特点、学校类型、社区背景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学校的特色定位和发展方向。学校的校史传统、学校的教学特色、学校的强势学科、学校教师特长、学校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文化等都可以成为课程开发的内容。

(2)特色课程的实施。以往,我们的活动开展很多,很丰富,但并不规范。我们要将活动课程化,就是将学生的各项活动纳入课程管理,使活动具有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并用评价机制加以保障。为此,我们需要梳理活动内容,围绕育人目标确立活动类别,纳入活动课程,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式、课程评价等。

作为特色课程开发的主体,学校首先要成立一个特色课程开发小组,其成员还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并明确责任分工。然后,针对学校教师的水平和特点组织相关学习,促使教师更好地掌握课程开发的知识。有条件的,聘请校外专家通过讲座、校本培训等途径,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全程指导工作。特色课程目标需要从学科、社会、学生三方角度,根据学校培养目标确立。选择怎样的课程内容,依据目标、体系的设置,结合自身资源,选择满足学生需求,具有特色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是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可以开发外部的评估,也要依靠学校的自我评价。

特色课程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静待花开的过程。

三、“像一所学校”——学校的教学变革和管理创新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指出: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课堂改革至少需要三年。第一年,在学校里建立起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第二年,提高研讨会的质量,以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重新建构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第三年,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置正式固定下来。通过如此三年的教研活动,学校就能像一所学校了。

1.改革课堂,改变教学。学生在学校有7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的,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自然是一位校长关注最多的地方。我们的课堂需要变革!真正理想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的,理想课堂更应该是愉悦的。真正打造理想课堂,可以尝试这么几点:第一,要关注教学内容。学习内容本身就是“高效课堂”的关键要素。第二,要关注师生配合。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配合,理想的课堂是师生有效配合的课堂。第三,要关注教学环节。第四,要关注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特别关注。改革虽难,也不得不改。想要实现课堂改革,不是依靠行政推动就行的,而是需要一种自下而上的内在自觉,需要每一位行动者的先觉先醒。

2.创新管理,立足发展。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很重要,是让每个人的智慧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是采取传统的学校组织形式,即校长、副校长领导下,设办公室、总务处、教导处、政教处、安保处、工会、团委等机构。这样的机构难以承载“发展老师、成就学生、服务社会”的理念,当遇到综合项目的管理和组织会产生一些弊端。所谓创新管理,既有学校层面的创新,也有学校管理层面的创新;既有对财和物管理的创新,也有对人管理的创新;既有对部门管理的创新,也有对事物管理的创新。只有释放你的教育智慧,改革学校管理制度,才能保障方方面面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效。

四、“像样的学校”——学校教育坚守与成长的问题

先说成长。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当然是促进学校的成长,当学校成长为“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也就成了理想中的学校。这样的学校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切适合的教育,也成了普通教师和校长成长的场所,在实践——总结——反思——成长这一过程的反复循环过程中,一直不断成长着。

再说坚守。什么是坚守?如何坚守?如果我们把学校比作土壤,把教师比作园丁,把学生比作种子,那么,今天种下的“种子”,可能在多少年之后才会看到“果子”,因为教育的周期长,所以才需要我们坚守。正如长坑小学是在几代人的坚守呵护中,才得以开花结果的。

渐渐地,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学校:学校有育人的样子;领导有表率的样子;老师有师表的样子;学生有求学的样子。这样一所像样的学校,离不开一个“执着”的校长,加一群“傻里傻气”老师的坚守。

参考文献

[1]刘勇武《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的乡村学校》[R].2018年1月。

[2]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

[3]赵桂霞《建设一所新学校》[M].2014年10月。

[4]邓胜旺 傅光华《融合文化重塑理念依托课程打造特色》[J]。

[5]张明静 曹桂琴《因校制宜建设特色校本课程》[J]。

论文作者:林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  ;  ;  ;  ;  ;  ;  ;  

学校该有的样子论文_林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