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论文_李军凤,陈志强,贺斌

宁乡市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600

摘要:目的:分析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以本院在2015年7月-2018年6月间纳入治疗的70例ICVD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35例。A组给予颅内血管介入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疗效和预后性。结果:A组的Vd(舒张期末期流速)与Vs(收缩期峰流速)均低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卒中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P<0.05)。A组治疗半年后的存活率为94.29%,1年后的存活率为85.71%,B组分别为74.29%和60.0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ICVD患者行颅内血管介入治疗可改善其相关症状,避免神经功能严重损伤,且预后性佳。

关键词:颅内血管介入;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预后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即血管管壁有明显病变,并伴有脑供血障碍,其表现为脑供血区严重缺氧或缺血,可造成脑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其死亡率较高,仅次于癌症和心脏病[1]。临床中常采用抗血栓或抗凝等疗法纠正病情,但疗效欠佳。研究中以本院在2015年7月-2018年6月间纳入治疗的70例ICVD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颅内血管介入治疗ICVD的疗效及预后效果,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在2015年7月-2018年6月间纳入治疗的70例ICVD患者为研究主体。经伦理委员会审查且批准。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35例。A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范围是41-79岁,平均(55.01±2.13)岁。B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范围是40-80岁,平均(55.24±2.42)岁。对比数据不存有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B组给予常规治疗:给予抗血小板和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阻断斑块发展,稳定颅内压。A组给予颅内血管介入治疗:治疗前4d,每日口服0.5-1.5g的阿司匹林(北京曙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1028,2010-11-23),全麻后给予介入治疗,应进行全身肝素华治疗,并监测其生命体征。通过Seldinger改良穿刺法对股动脉行穿刺护理,于X线血管造影机指导下行造影检查,使用超滑导丝进行支架引导,直至狭窄部位,固定支架并利用压力泵释放支架,结束操作。术后每日口服75mg的氯吡格雷(河南新帅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23115,2012-03-23)和100mg的阿司匹林,连续治疗1个月以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后的Vd与Vs数值;评估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分数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比;记录患者治疗半年与1年后的存活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Vd、Vs和用NIHSS评分(x±s)表示,行t检验,存活率用(%)表示,行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Vd与Vs数值

A组的Vd与Vs均低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Vd与Vs数值(x±s,em/s)

3讨论

ICVD的致病原因主要为形成脑动脉血栓,患者的脑组织坏死区域多为缺血中心区,具有较高的死亡率[2]。临床中常采用药物治疗等方式延缓病情发展,但效果欠佳。颅内血管介入治疗是该病的新型疗法,其在阻塞血管内部放置支架,可有效开通血管,促进缺血区域的血流供氧恢复正常,进而改善疾病症状[3]。其可有效扩宽狭窄血管,使脑组织的缺血情况得以改善,并能够修复血管狭窄部位的内膜,避免形成血栓或是斑块脱落。其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远期存活率,开通未彻底闭塞的狭窄血管,有效修复中枢神经系统,使神经功能再生,进而避免发生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4]。结果为:A组的Vd与Vs均低于B组(P<0.05);NIHSS评分低于B组(P<0.05);治疗半年后的存活率(94.29%)高于B组(74.29%),1年后的存活率(85.71%)高于B组(60.00%)(P<0.05)。与胡雪峰[5]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颅内血管介入治疗能够促进ICVD患者的疾病恢复,延迟病情发展,具有较佳的治疗预后性。

参考文献:

[1]陈斌,金林,张冬子,等.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6):1131-1134.

[2]刘长江,李可,张大权,等.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效果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11):1327-1330.

[3]杨欢,张珊珊,余芾成.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评估介入治疗效果的价值[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6):640-644.

[4]李克,王铭义,刘勇建,等.机械性取栓、药物溶栓及支架技术联合治疗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疗效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7(4):383-386.

[5]胡雪峰,李娜,张世璇,等.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与血管闭塞及预后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4):649-651.

论文作者:李军凤,陈志强,贺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论文_李军凤,陈志强,贺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