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术麻醉中所致的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论文_樊长川,朱颖,龙刚,郭清韵,阮秋菊

樊长川 朱颖 龙刚 郭清韵 阮秋菊

(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 贵州 黔东 556000)

【摘要】 目的:对手术麻醉所致的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对预防措施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5年12月间2000例全麻气管内插管病人的一般资料,收集整理麻醉中出现医源性感染患者的病例,并对诱发因素进行调查。结果:2000例患者中有413例患者术后出现医源性呼吸道感染,院感发生率为20.65%。呼吸道损伤、器械消毒不达标、无菌操作不达标均是影响患者院感发生的原因。结论:影响手术麻醉中医源性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因素较多,医师在临床中要根据不同的因素选择不同的预防措施,降低院感发生率。

【关键词】 麻醉;呼吸道道感染;诱发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110-02

预防医源性交叉感染也成了医院领导和职能科室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内容。但是在临床工作中还难以避免,大型医院每日手术量逐年增加,院感人数也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和预后。为此,我院麻醉科在2012年9月~2015年12月间对2000例全麻气管内插管病人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手术麻醉所致的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对预防措施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5年12月间随机对2000例手术需要作全麻气管内插管病人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男性1360例,女性640例,年龄18~76岁,平均(45.6±4.7)岁。其中神经外科开颅手术230例,颌面部手术30例,甲状腺手术450例,乳腺占位病变560例,胆囊及胆总管、胰腺手术420例,胃肠道手术160例,骨科:椎体骨盆及四肢手术150例。对开胸的心、肺、气管、食道和原有呼吸道道感染病例不列入本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术前三天均无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和各种检查结果的支持。术前30nim预防性使用抗菌素,术后第2~3天出现呼吸道道感染症状,咳嗽、咳痰,继而胸痛发烧。肺部听诊出现不同程度呼吸音增粗或出现干湿性啰音[1-2]。检查可见X线双肺广泛点状或片状阴影出现。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增高。

1.3 采集病原菌

分别在气管插管前采集口腔内分泌物,和气管拔管后在气管导管上的分泌物,置入无菌容器内送检,作细菌培养。

1.4 统计分析

用SPSS17.0软件进行据处理,计量进行t验处理,计数资料进行x-±s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院感发生率

2000例患者中有413例患者术后出现医源性呼吸道感染,院感发生率为20.65%。

2.2 影响院感发生的原因

呼吸道损伤、器械消毒不达标、无菌操作不达标均是影响患者院感发生的原因(详见表)。

3.讨论

3.1 手术麻醉中所致的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分析

我院结果显示呼吸道损伤、器械消毒不达标、无菌操作不达标均是影响患者院感发生的原因,而影响上述因素出现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3.1.1无菌操作方面 在麻醉中,医生在为患者戴面罩给氧到控制呼吸,均使用同一双手套,因此容易增加感染几率[3]。

3.1.2麻醉机管理方面 麻醉机内回路系统、螺纹管、面罩、钠石灰罐由于长期不用消毒,罐内存留装着各种病菌、感染菌群均没有及时清理,患者的上、下呼吸道可能带有的医院感染菌群随呼吸的湿热气体在麻醉机回路内循环,污染的麻醉机及相关部件随气体进入患者呼吸道[4]。

3.1.3交叉感染方面 手术室内空气不达标,或已做过感染性手术但没有及时消毒,进而导致交叉感染发生[5]。

3.1.4全麻气管内插管后机械通气方面 全麻气管内插管后机械通气破坏了口咽与气管之间的屏障,损伤了气道黏膜,增加病原菌感染机会[3]。

3.2 预防手术麻醉中所致的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的对策

3.2.1提升手术室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 手术室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执行各项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降低术中、术后感染发生几率。院方也要提升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按时对其无菌操作落实情况进行抽查。

3.2.2注重麻醉机的清洁与管理 预防病菌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是每次更换外循环管路和面罩,或在每做一例手术后,对麻醉机进行一次有效彻底的消毒。

3.2.3避免交叉感染问题发生 提升手术室医护人员医源性交叉感染的预防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麻醉医生,要真正做到进入手术前洗手,接触操作带手套,气管导管不污染;同时要重视患者术后的访视工作,了解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状况。

3.2.4注重手术后的各项操作细节 对出现不明原因呼吸道感染症状,并难找到呼道感染原因的病例,需要考虑是否与麻醉相关,必要积极查找相关原因。麻醉医师除了要注意术前操作、仪器消毒等事项,在术后也要注意相关操作,并严格落实无菌操作,拔管动作要轻盈,不可暴力拔管,防止患者器官损伤。

总的来说,影响手术麻醉患者医源性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因素非常多,临床中要根据不同的因素制度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院感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学颖,赵峰,王萃等.两种麻醉机消毒方法效果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5(25):3589-3591.

[2]柴艳红,田革新,薛海丹等.气管插管全麻与术后肺部感染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2(24):5718-5720.

[3]陈杰,程向阳,徐利平等.上腹部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的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6(23):1325-1327.

论文作者:樊长川,朱颖,龙刚,郭清韵,阮秋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预防手术麻醉中所致的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论文_樊长川,朱颖,龙刚,郭清韵,阮秋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