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 165000)
摘要:目的 探讨鼻息肉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抽选我院106例鼻息肉患者,观察其临床表现,进行全面检查,并实施针对性治疗。结果 106例鼻息肉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根据鼻息肉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及效果。
关键词:鼻息肉;诊断;治疗
鼻息肉为一常见鼻病,是中鼻道、鼻窦黏膜由于水肿而突出的炎性组织,是多种机理导致的慢性炎性过程的终末产物。由于体积逐渐增大和重力,息肉常脱垂于总鼻道内。持续性鼻塞是其主要临床特征,而极明显的复发倾向与多种呼吸道炎症疾病有密切关系,又使其成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发病率占1%~4%。但在支气管哮喘、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变态性真菌性鼻窦炎及囊性纤维化患者中,发病率可在15%以上。发病多在中年以上,男性多于女性,除囊性纤维化病外,幼儿极少发生[1]。抽选我院106例鼻息肉患者,观察其临床表现,进行全面检查,并实施针对性治疗,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106例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36~49岁,平均年龄(38.3±2.4)岁。
2临床表现
2.1症状
鼻息肉好发于双侧,单侧发病者少。常见症状主要以持续性鼻塞为主,并随息肉体积增大而加重,鼻腔分泌物增多,时有喷嚏,分泌物为浆液性或黏液性;如并发感染,可为脓性,多伴有嗅觉减退或消失,鼻塞重者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若息肉阻塞咽鼓管口,可引起耳鸣和听力减退,阻塞鼻舅引流可引起鼻窦炎,患者鼻背、额部及面部胀痛不适。
2.2体征
鼻镜检查可见鼻腔内有一个(单发型)或多个(多发型)表面光滑、灰白色、淡黄色或淡红色的如荔枝肉状半透明肿物,前者只有一根蒂,后者则根基较广。触之柔软,不痛,不易出血。多次手术复发者基底宽,不易移动,质地柔韧。息肉小者需用血管收缩剂收缩鼻甲或用鼻内镜才能发现。息肉大而多者,向前发展可突至前鼻孔,其前端因常受外界空气及尘埃刺激,呈淡红色,有时表面有溃疡及痂皮;向后发展可突至后鼻孔甚至鼻咽。巨大鼻息肉可引起外鼻变形,鼻背增宽、双眼分离过远、鼻侧向两旁扩展,形成“蛙鼻”,鼻腔内可见稀薄浆液性或黏稠、脓性分泌物。
3常规检查
鼻内镜和后鼻镜检查以明确息肉的部位和范围。X线、CT扫描显示鼻腔软组织影像,同时受累各鼻窦密度增高。
4诊断常规
4.1诊断要点
4.1.1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影响鼻窦引流时,可引起鼻窦炎。向后阻塞耳咽管咽口,则可出现耳鸣和听力减退。
4.1.2检查见鼻腔内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色、半透明肿物,如荔枝肉状,触之柔软、可移动。一般不易出血,但亦可见表面充血。触之易出血者,称出血性息肉。
4.1.3鼻内镜和后鼻镜检查以明确息肉的部位和范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1.4 X线、CT扫描显示鼻腔软组织影像,同时受累各鼻窦密度增高。
4.2鉴别诊断
4.2.1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多发生于一侧鼻腔,手术时易出血,有术后复发及恶变倾向。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4.2.2鼻咽纤维血管瘤
纤维血管瘤基底广,多在鼻腔后段及鼻咽部,偏于一侧,不能移动。表面可见血管,色灰白或淡红,触之较硬,易出血,有鼻塞、鼻出血史,多见于男性青少年。
4.2.3鼻腔恶性肿瘤
凡单侧进行性鼻塞,反复少量鼻出血或有血性脓涕且臭、外鼻变形、面部麻木、剧烈偏头痛、一侧鼻腔内有新生物等临床表现时,必须施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4.2.4脑膜-脑膨出
系部分脑膜和脑组织通过筛板的先天缺损处向鼻腔内突出,可发生于新生儿或幼儿。表面光滑,触之柔软、有弹性、不能移动、为单一肿物、无蒂。肿块多位于鼻腔顶部、嗅裂或鼻中隔的后上部。本病少见,如有可疑,应做鼻腔、鼻窦及受累部分颅内结构的CT,以明确病变的范围。近年来发现,发生于儿童期而就诊于成年期的脑膜、脑膨出,临床并非罕见,已经陆续有一些个案报道,故在考虑手术时一定注意详细询问病史,除外儿童期发病的,拟诊为“鼻息肉”的病变[2]。
5.与并发症鉴别
5.1支气管哮喘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鼻息肉病患者中20%~30%伴有哮喘或哮喘病史。早年曾认为与鼻肺反射有关。近年则认为二者均系呼吸黏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炎性反应,推测鼻息肉组织产生的IL-5及其他细胞因子作用所致。如此类患者再有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则为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或 Widal三联征。
5.2鼻窦炎增生性鼻窦病(HSO)
中鼻道与鼻窦黏膜连续或因窦口阻塞,易有鼻窦炎的发生。窦黏膜水肿增厚,如继发感染,可有化脓性炎症。而HSD主要表现为窦黏膜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浸润和伴有腺体增生[3]。
5.3分泌性上耳炎
当息肉体积增大,或并发鼻窦炎时,通过对咽鼓管咽口压迫或炎性刺激,可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发生分泌性中耳炎。
6治疗常规
6.1糖皮质激素疗法
6.1.1初发较小的息肉,皮质类固醇息肉内注射,可使息肉缩小,以糖皮质激素类气雾剂,如氟替卡松(辅舒良)、雷诺考特、伯克纳等;鼻内喷雾,可阻止息肉生长甚至消失。息肉较大者,可口服泼尼松每日30mg,共7日,然后每日递减5mg,再接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可连续应用2~3个月。
6.1.2鼻息肉术后以糖皮质激素喷雾剂喷入鼻腔治疗,坚持4~12周,可防止息肉复发。期间如有合并鼻窦感染,应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
6.2手术摘除
对于引起明显鼻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鼻周造成侵袭性损害的大息肉,可手术摘除并行鼻窦开放术。如有窦内黏膜突起形成多处息肉应一并去除,但要区分水肿的黏膜,因后者术后经治疗可望恢复正常。近年鼻内镜手术的进步和术后处理的进步可使复发率降至15%左右。伴有支气管哮喘和(或)阿司匹林不耐受的鼻息肉病患者术后复发率高,尤以后者为甚。鼻息肉摘除术后,哮喘可以缓解或至少无明显变化。为避免手术诱发支气管哮喘,患者应尽量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术前1周给予泼尼松每日30mg,口服,术日晨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术后仍以泼尼松每日30mg,维持1周,再改用鼻内糖皮质激素,应用4~12周。
7讨论
根据鼻息肉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及效果。鼻息肉手术后要定期复诊,定期到医生处了解术腔情况,必要时应进行术腔的清理,将新生的肉芽或者囊泡去除,以保证手术效果,这种复诊时间有的甚至要持续半年时间;需要坚持局部用药,局部使用激素类药物可以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顾之燕.对鼻息肉的再认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34(3):133.
[2]郭建军,李树杉,杜文军,孙志刚.鼻息肉治疗方法的改进[J].河北医药,2008,30(6):811.
[3]王辉.浅谈鼻息肉治疗中的几点体会[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1999(5).
论文作者:吴金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息肉论文; 鼻腔论文; 鼻息肉论文; 鼻窦论文; 患者论文; 黏膜论文; 鼻窦炎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论文;